高增勇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省八届五次全会决定,利用三年时间,从2015年开始,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就是要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标,以推进“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五大工程为重点,加快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美丽乡村。6月24日至28日,我随城建环资工委调研组采取集中调研、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抽取了邢台市平乡县15个村,对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平乡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邢台市中东部,属于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面积406平方公里,辖3镇4乡1个街道办事处,253个行政村,人口32万。2014年,全县GDP完成4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3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73亿元。近年来,该县实施“五大五小”战略,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在产业升级、项目建设、扶贫开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先后被评为“河北省50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中国童车生产基地”、“中国大众电商创业最活跃县区50强”等,县域经济不断壮大,民生和公益事业跨入新的纪元。
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是省委、省政府着眼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完成小康社会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平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基层建设年和大讨论活动,自2013年开始实施,率先启动并强力推进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县财政先后投入资金4800余万元,使全县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变。今年,县财政专门列支专项资金1545万元,高标准完成9个省级重点村的15件事以及抓好5个重点示范片和4条精品示范线建设,逐步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从典型示范向集中连片成线改造提升转变。
(一)实行精品片区打造工程
针对不同的区域特点,精心打造5个精品片区。一是田付村乡大刘庄片区∶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厕所改造、道路硬化、游园建设、文化提升等一并统筹,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现代农村。二是丰州镇窦冯马片区∶围绕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建设,重点对京南第一寺——兴固寺进行保护和修缮,根据村庄的自然禀赋、文化特色、民风民俗等特点,凸显“记得住乡愁”的乡土风情;三是平乡镇西庄片区∶将西庄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与北柴村基层建设、东辛寨特教学校等元素相结合,打造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主题的精品示范线路。四是常河镇闫庄片区∶进行精心规划设计,打造风格统一、整体协调的精品迎宾示范片区。五是河古庙镇袁庄片区∶结合“美丽乡村”主题,围绕莲藕种植、苗圃基地、漳河沿岸、河古庙工业园区,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垂钓、农家乐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精品线路。
(二)实施重点线路美化工程
围绕高速路和省干道,着力美化四条主要线路。一是邢临高速沿线∶对邢临高速两侧建筑物实行整修、改造、美化,纵深粉刷三排,增加周边绿化面积,将邢临高速沿线打造成靓丽的风景线。二是邢临公路沿线∶对邢临公路两侧沿街门店、户外经营进行清理规范,完成便道铺设、砌墙围挡工作,对墙壁立面进行统一粉刷,对道路两侧进行统一绿化。三是邢清公路沿线∶在邢清公路两侧重点开展整洁美化、违章拆除、立面规范等工作,采用乔灌花草相结合方式,规划建设绿化景观。四是迎宾大道改造升级∶精心组织实施迎宾路改造工程,将迎宾路打造成为风格统一、设施齐全、主题突出的景观大道,大大提升平乡品位和形象。
(三)实施重点村改造提升工程
全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共有21个,其中省级重点村9个、市级重点村12个。该县立足实际,制定不同的措施,重点推进。一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比如西庄村,村干部响应号召,垫资150万元,大力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村内外卫生整治,实现了道路硬化、街道两侧绿化,修建了生化污水排污管道和污水沉淀过滤池,大大改观了村中面貌。二是高度重视,强力推进。比如张冯马村,县委、县政府成立张冯马村改造提升指挥部,派驻驻村工作组,县领导不定期到村督促整改工作,协调有关问题和困难,推行了村级平安创建、“432”便民服务、枣文化生态园等特色项目建设。三是重点打造,强化提升。比如袁庄村,共投资500多万元完成了墙体美化、改厨改厕、便民服务站、村民服务中心、健身广场、街头游园等项目,新增绿化面积600平方米,实现村外村内环境的和谐统一。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全县253个村都建立环卫队,垃圾实行“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改厕、改灶、绿化、亮化等工作在紧锣密鼓推进。通过治理,农村环境特别是重点村的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存在问题与分析
随着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也都通过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整体上看,绝大多数乡村仍停留在重点地段、集中整治的状态,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垃圾乱倒、建材乱堆、污水乱流、蚊蝇滋生、家畜乱跑的现象仍较为普遍,还有不少问题制约着这项工作的开展。
(一)思想认识水平低,环卫意识有待提高
一是部分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对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农村环境整治提高到“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的目标上来考虑,“农村环境就这个样”的想法在少数基层干部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临时应付的思想比较严重,基础设施投入、农村污染控制等问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农村环境卫生的治理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县级层面重视程度较高,工作力度较大,但有的乡镇、村干部积极性不高,工作敷衍塞责,走过场,对老百姓宣传教育引导力度不够,突击整治是应付检查考核的主要做法,为“拿牌子”而创建的思想观念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是农民群众认识不深入。还有不少群众对该项工作不屑一顾,明显表现出对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对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弊端认识不足,认为环境卫生整治可有可无,从而在行动上表现出参与意识不强,工作不积极主动。部分农民长期形成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反差较大,保护农村环境卫生的意识还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对村中的“脏、乱、差”现象长期视而不见,支持和参与的热情不高,珍惜和爱护生活环境的意识不强,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现象依然存在。
(二)规划缺乏科学性,环卫设施实用性不强
从当前的情况看,各地乡村在治理环境卫生上还缺乏统一的规划,有些乡村即使有规划,也大都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临时拼凑,缺乏实用性和操作性。特别是有的村落在规划建设中对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考虑不够充分。有些村垃圾池建立了,但清运不及时、常常导致臭气熏天、蚊蝇滋生;排水渠修了,但污水排不出村,即使排出村也是流入农田和村庄外围的宅基地,仅能靠自然渗漏和蒸发逐渐消耗,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带来二次污染。有调查显示,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处理排列在当前农村最急需建设的“供水、供电、供气、水利设施、乡村道路、亮化工程、道路绿化、出村道路、电话、广电、互联网、垃圾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等1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两位,可见,这方面的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做得还不到位。
(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治理成果难以巩固
尽管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在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上投入的资金逐年增加,但农村点多面广,具体到乡村的资金十分有限。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费用最大的一块就是保洁员的工资。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绝大多数乡镇财政仍较为窘迫,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保洁员的工资待遇难以落实。目前,各地保洁员工资的结构基本上是由县财政出一部分、乡(镇)村筹集一部分的方法进行发放,但实际情况是乡(镇)村一级,特别是村一级由于无集体经济支撑,由村一级筹集的资金无法落实。这必然导致保洁员工作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定,作用发挥不好。另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也成为一大难题,目前各地广泛采用的“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模式,乡镇每年为此支付的费用高达十几万、几十万不等,大部分乡镇难以承担。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乡镇由于资金缺乏,垃圾压缩站或垃圾中转站建设进度不够快,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还满足不了村一级收集上来的垃圾消纳需要,导致环境卫生治理效果难以提升。
三、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建议
(一)坚持提高思想认识与理顺机制相结合,破解工作责任推诿难题。一是提高干部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消除畏难情绪。二是理顺机制,加强合作,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协调指导作用,整合各方力量,整合各口资金,形成分工明确、通力合作的工作局面。三是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考核,增强各级责任主体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强参与意识、服务意识。
(二)坚持工作常态化与提升水平相结合,破解集中整治成果巩固难题。对于集中整治工作做的还不到位的村,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动员村民参与,彻底清除死角死面。对于整治到位的村,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强化教育,着力在提高标准、长效保洁、村民习惯养成上下功夫,不断巩固成果,提升水平。
(三)坚持村民自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破解农村卫生保洁管理经费保障难题。一是增加财政投入。各级财政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卫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工作突出的实施奖励。二是注重整合项目资金。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多管齐下,集中扶持,发挥资金效益最大化。要充分利用好上级帮扶单位与村内企业结对资源,开发筹资项目,拓宽筹资渠道,保证农村环卫工作经费来源。
(四)坚持宣传与教育相结合,破解农民思想意识不到位不愿参与难题。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持久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一是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反复宣传,利用展板、宣传标语等形式强化宣传,使环卫知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把农村环境卫生宣传与开展“改陋习、树新风”和健康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农民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定期组织村民参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环境,努力营造大家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四是建立对环境卫生文明户的奖励机制,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五是在中小学开设环保、健康教育课,加强对青少年环卫意识的培养,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家长去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
(五)加快立法,依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尤其是2013年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以来,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积累了许多农村环境治理的好经验和做法,要及时认真总结。同时,借鉴外省做法尽快制定我省农村环境治理法规,使农村环境整治有法可依十分必要,这对于我省全面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