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许多人认为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他们想在新时期占有自己的位置,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只知道党教给他们的东西。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历史,他们也不像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那代人对政治那样了解。他们不能根据过去发生的事情来理解中国现在的形势。”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86年3月10日报道《中国大学生加入共产党的人越来越多》称,“一个年近三十的工程师”接受采访时说了上述一段话。
报道提到,一所重点大学计算机系一位行将毕业的学生说,他是一个高干子弟,但入党问题仍然悬着,他希望能很快解决。“我十分真诚地写了一封申请书,表示拥护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这是申请入党所必需的。”
报道称,1985年,北京大学毕业生中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在毕业前被接纳为共产党员。在清华大学,这个比例略低一点。在人民大学,大约47%的毕业生在离校前入了党,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写了入党申请。当然,学生入党的人数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在增加,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前入党的人数仍是十分有限的。当时,中国1400万大学生中大约有3%的人入了党,4100万党员中大约有4%的人受过高等教育。[9]
2011年建党节,央视《朝闻天下》称,“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我国高等院校当中,学生党员已经超过340万人,100名大学生当中就有党员14人。”
“我就不是丑陋的中国人。”
1986年,花城出版社以“内部发行”的形式出版了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不到两个月印了两次,印了210万册。“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在一起,就成了一条虫”;“窝里斗,是中国人的劣根性”;“这个潭,这个死水,就是中国文化的酱缸,酱缸发臭,使中国人变得丑陋”。这样的句子,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
据时任花城出版社副总编辑的陈俊年回忆,出书后,当时的省委书记连夜把出版社社长叫去了,书记在办公室里几乎拍桌子了:“我就不是丑陋的中国人。”
有关方面开了一个《丑陋的中国人》批判会。主持人开门见山:“这本书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完全是对中国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一种污蔑。花城出版社是一切向钱看才会出这样一本书。”[10]
2008年4月29日,89岁的柏杨去世。第二天,《丑陋的中国人》卖断货。此前两年,柏杨宣布封笔,在为自己最后一部作品《柏杨曰》作的序里,他说:“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