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市政府通知,本片严禁少年儿童观看。”
1989年2月28日,《人民日报》第四版上有一篇文章:《〈寡妇村〉——“儿童不宜”的诱惑与思考》。文章说,由珠江电影制片公司王进导演的《寡妇村》此前在全国各地公演,影院门庭若市。电影界倾向于认为《寡妇村》是一部不错的影片,但它名声大噪,却是由于“儿童不宜”四个字。记者在北京一些影院门口观察,影院广告牌上概无例外地标上“本片儿童不宜观看”“本片没有学生票”等字样;北京儿童影院的告示牌上写着:“接市政府通知,本片严禁少年儿童观看。”
据记者了解,中国的电影审查机关——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局从未对此片的发行与放映做出任何限制性建议,北京市也并未以市政府的名义发过这样的指令。
王进说,这部影片通过三对夫妻两个晚上的故事反映解放前后福建地区惠安女的奇特婚俗,他坚持认为,“这类内容的影片确实不宜于少年儿童观看,因为他们无法理解”。
文章最后说,“大概这就是‘儿童不宜’的原始出处。香港报纸率先登出此说,《寡妇村》儿童不宜之说也就如一股风由南到北刮遍中国。这是一次新闻界推波助澜、发行部门欣然接受的‘造风’行动。”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3月14日,海子写下了他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