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
1990年,史三八创办了河南首家整形美容中心。为了试验新技术,她以身试刀,在自己脸上做了16次整容手术。[1]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专家张涤生每天都很忙。他领导的小组在这一年为6933人做了整容手术。有个男人想要一个“阿兰·德龙式的下巴”,有个女人希望他照着英格丽·褒曼的样子为她整出一个新鼻子。[2]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开始接受整容。河北某县一位妇女到北京的整形医院做了隆鼻手术,回到县城,被人指指点点,儿女在人前抬不起头来。巨大的社会压力迫使她又回到手术台上。她感叹:“现代化生活的春风,不知何时才能吹遍神州大地……”[3]
离婚餐厅
1990年,中国的离婚率首次突破10%,达到了10.2%。而在十年前,这一数字仅为1.2%。[4]
这一年,北京出现了“离婚餐厅”,菜单上的名称也都关联离婚,如“曲终人散”“棒打鸳鸯”等。[5]
《解放日报》上一篇关于“离婚餐厅”的文章写道:
女服务员对客人没有过多的客套。应酬时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引座、上酒、端菜、点蜡烛,都微低着头,在座位间无声地周旋,尽量不正视客人的脸。厅堂的左侧设置了一个平台。在不打扰别人的前提下,客人可在这里静静地跳一个平和的舞,宣泄一下积郁的情绪。
一对已办完的离婚手续的中年男女,正在这里默默地饮酒,轻声地交谈。
…………
他站起来,向服务员做了个手势,票子扔在桌。那女士拦住他:“今天我付款。”“老规矩。”男的站起身走了。
女服务员递过一张纪念卡,把那男的送出门去,不说“欢迎您再来”,而说“您慢走”。[6]
“摔打摔打吧!娇生惯养,中国没希望。”
1990年8月,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北京出现中国第一个“儿童减肥训练班”,16位老师运用西方的营养方法和自我形象概念来帮助这些孩子。在中西音乐的伴奏下,儿童们进行心肺健身、瑜伽等各种练习,催眠术也被用来帮助孩子减轻体重。报道称,“当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以后,中国的父母很难拒绝独生子女的要求,缺乏原则的溺爱所导致的显然不仅仅是肥胖问题。”[7]
9月22日的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一场名为“童星闪烁”的儿童团体操,1300个孩子的表演整齐划一。上场前,一个名为黄涛的孩子发烧39度,父母给他吃了退烧药,送到老师手中:“摔打摔打吧!娇生惯养,中国没希望。”[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