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民主奋斗了一辈子,因此,我觉得民主没有什么可怕的。”
《朱镕基答记者问》2009年8月出版,书中披露了1999年4月13日朱镕基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伍德拉夫采访时的上述话语。[13]在1999年3月15日全国人大记者招待会上,朱镕基提及,他对时任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我参加争取和保障人权运动的历史比你早得多。”因为他比奥尔布赖特大10岁,“当我冒着生命危险同国民党政权作斗争,参加争取中国的民主、自由、人权运动的时候,你还在上中学呢”。[14]
“民主通过将公共生活的重负压在每一个个体的肩膀上,挑战每一个人的心灵和头脑。如果说劣质的民主,正如专制,是给个体提供一个隐身于群体之中的机会,那么好的民主则鼓励每个人成为他自己,依赖于每个人成为他自己。”
2009年,刘瑜的《民主的细节》出版,书中如是说。[15]
刘瑜在对美国当代政治的观察基础上,把民主的概念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比如:“目前,中国生产全世界35%的煤,却占据了矿难死亡人数的80%,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一百倍,甚至是印度的十倍。一年四五千的亡灵里,平顶山的那33个工人只是小小一朵‘浪花’。对他们真正的悼念是什么?也许不是降半旗,不是烛光集会,而是让他们活着的工人兄弟在立法机构、在政府、在法院面前,都有权利说话,从而通过制度的改进挽救无辜的生命。”[16]
刘瑜相信“美好的人性源于美好的制度”。[17]
【注释】
[1]韩寒:《上海大楼倒塌处理方案(内参)》,韩寒新浪博客2009年7月3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0dw50.html。
[2]《新史记烈女传之邓玉娇传》,人民网强国论坛2009年5月26日,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92287388。
[3]董碧辉:《嫁给黄世仁 气死白毛女》,《钱江晚报》2009年10月16日。
[4]李静睿:《贾君鹏因“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空帖走红网络》,《新京报》2009年7月18日。
[5]柴静:《身边的人》,人民网2009年8月29日,http://society.people.com.cn/GB/8217/167588/9952883.html。
[6]柴静:《而我却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柴静新浪博客2010年3月29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d37b0100ifeq.html。
[7]何忠洲:《“蚊子飞过,也要打下来”》,《南方周末》2009年9月24日。
[8]吴小攀、陈慧芳:《〈建国大业〉的明星国籍风波背后——文化批评家朱大可访谈》,《羊城晚报》2009年9月5日。
[9]寇博:《四万亿: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南方周末》2009年12月24日。
[10]马红漫:《房价涨幅是否小数点放错位置》,《京华时报》2010年2月28日。
[11]《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新华网2009年2月28日,http://www.xinhuanet.com/zlft/page_2.htm。
[12]肖锋:《汶川启示录》,《新周刊》2009年5月1日第298期。
[13]《朱镕基答记者问》编辑组编:《朱镕基答记者问》,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版,第149页。
[14]《朱镕基答记者问》编辑组编:《朱镕基答记者问》,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版,第15 — 16页。
[15]刘瑜:《民主的细节:美国当代政治观察随笔》,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6月版,序第29页。
[16]刘瑜:《民主的细节:美国当代政治观察随笔》,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6月版,第159页。
[17]刘瑜:《民主的细节:美国当代政治观察随笔》,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6月版,第81 — 8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