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初期作《论新阶段》,第一次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强调“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份珍贵的遗产”“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吸纳和升华。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由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伟大民族。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鲁迅说过“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华民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投身艰苦卓绝的抗争。从五四精神到抗美援朝精神,从“两弹一星”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概括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集中体现,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民族精神有机结合。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必然的历史逻辑和思想逻辑。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是以民族精神为基础,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灵魂的革命精神。它既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更是对中华民族神的超越和创新;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已、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英勇气概,是民族的魂魄;又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科学的世界观和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时代的精华。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吸纳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因素是涵养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重要源泉。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改造和升华了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的唯实思想、民本思想和修身思想的精华。“实事求是”一语最早出于班固所著的《汉书》,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出了赋予新意的解释,提升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天下为公”“大同之世”的社会理想,“民惟邦本”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社会政治思想,是毛泽东指出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涵有的“民主性精华”,对中华民族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把群众路线作为根本路线,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是对“民惟邦本”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改造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以修身为本”是中国儒学倡导的根本原则,是中华民族长期遵循的古训,中国共产党把思想建党作为党的建设根本途径,把党性修养作为共产党员一项长期的必修课,也是对“以修身为本”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改造和升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的文化底色和精神滋养。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契合了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态往往具有不同的内涵、特点、风格,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外来文化只有和本民族的文化融合起来,才能扎下根来,结出果实。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文化,中国共产党要运用它解决中国的问题,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内容到形式与中国实际深刻的结合,使其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之中,不仅一定要有中国的内容、中国的特点,而且一定要有中国的形式、中国的风格。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德国。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著作的文化形态明显带有德国民族擅长理论思维的特点和风格。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具有渊博的传统文化知识,对先秦哲学、楚辞汉赋、唐宋古文、宋明理学、典章制度和礼仪习俗等,都有精湛的造诣。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后,经过老一辈革命家的催化,同中国文化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由欧洲形式变成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形式。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在表述上,运用了中国的成语、排比、对仗,包括“愚公移山”等典故,民族化的语言,诗情化的意蕴,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便于掌握,利于推广,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不断生成大众化,如此由精神力量变成物质力量。
(李志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