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精神。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不是停留在精神领域,它贯穿和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实际行动之中,转化为推动实践的物质力量,对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和推动。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邓小平说“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的行动”。[6]中国革命具有下列特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面对的是由国际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组成的联合力量,敌人异常强大;中国是一个没有民主的国家,无议会可以利用,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动辄采取镇压政策,革命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革命的环境异常残酷;中国长期处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为主的社会,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革命的力量容易涣散。因此,没有革命的精神动力就不可能有革命的最终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一系列革命精神,诸如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精神传统的基础和源泉,为全党和中国人民凝心聚力,使中国革命历经苦难而辉煌。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外有经济封锁,内有自然灾害。中国共产党把革命精神上升为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号召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彻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在不同行业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凝聚全国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在工业、农业、国防以及社会建设等各个领域掀起了建设高潮。以李四光为代表的新中国老一辈地质学家,在中国人自己创立的地质理论基础上,发现了大庆油田,大庆石油工人在吃饭低定量,睡觉在地窝子的艰苦环境里,不但创造了石油生产史上的奇迹,也树立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大庆精神成为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大寨村党支部组织村民向穷山恶水宣战,制定出十年造地规划。他们凭着一双手、两个肩膀、一把镢头、两个箩筐不分昼夜地苦干,十年的功夫,改造了大寨的七沟八梁一面坡,“山区自古难耕稼,大干今成粮果乡”,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每年向国家上缴余粮。大寨精神成为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在新中国壮烈史诗般战天斗地的实践中,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兵团精神和北大荒精神、劳模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的精神名扬天下,成为激励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没有这些催人奋进的精神就没有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对“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获得了重新出发的重大转机,中国共产党人重新恢复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全党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转移;面对世界范围内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和计划经济旧体制、旧机制、旧思维的严重束缚,中国共产党人提倡改革创新精神、“六十四字”创业精神等,使创新成为中国发展的动力,改革创新成为新的时代精神的最强音,为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面对各项事业的崭新局面,中国共产党人凝练了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中华体育精神、中国医疗队精神等和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中国共产党人凝练了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时期攻坚克难提供了精神支柱。这些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系列伟大精神的继承、弘扬和发展,邓小平在新时期首先明确提出“革命精神”的概念,强调“搞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大发扬这些精神”[7]。当前,我国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速度换档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当代共产党人秉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延续和光大,充实和创新。
(李志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