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热血写春秋

热血写春秋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来选调到新华社北京分社当记者,从事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的报道。在此期间,他采写了大量的新闻作品。1983年他一下从记者岗位调任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社长,在塞外工作了五年。现任新华社北京分社社长兼党组书记,且被选为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北京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调回北京分社后,他仍坚持这种优良作风。1984年,张选国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这位新华社的高级记者张选国是江西九江人。

在3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以新闻记者的身份走遍了大江南北,既进过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又穿过人迹罕至的巴丹吉林沙漠,既去过祖国的北极村,又闯过神州的南大门。但是,家乡的青山秀水却时时牵系着他……

小时候,他家境贫寒,幸运的是:他有个“望子成龙”的父亲,节衣缩食供儿子上学。

父母的热切期望,亲戚的大力支持,老师的真心帮助,国家的无比关怀,给了张选国无穷的物质和精神力量。他刻苦求学,门门功课都要争个班上的前几名。为了打牢基本功,下雨天他也常打着雨伞,拿着小板凳在池塘边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小学跳了一级,初中毕业后保送上了高中,直至跨进高等学府大门。

1963年,张选国从江西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首都北京从事新闻工作。起先是在《大公报》当编辑,在那里炼就了他一手好文笔。后来选调到新华社北京分社当记者,从事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的报道。在此期间,他采写了大量的新闻作品。1980年发表的《清华大学化七二班胸怀四化提出“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行动口号》就是出自他的手笔。这篇报道经报纸、广播、电视台广泛采用,在青年中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个口号直到现在还在激励着人们为“四化建设”做贡献。热心做青年思想工作的李燕杰,也是他最先报道出去的。他采写的长篇通讯《“万里征途”不歇脚——记红军老战士甘祖昌》,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选国还采写了不少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参,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有的被作为中央文件下发;有的由中央领导同志作了批示,被印发国务院各部委参阅;有的在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的内部刊物转载。

1983年他一下从记者岗位调任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社长,在塞外工作了五年。现任新华社北京分社社长兼党组书记,且被选为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北京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

张选国走上领导岗位后,仍勤于笔耕,在内蒙古分社任职时,他每年都带青年记者下基层采访三个月。调回北京分社后,他仍坚持这种优良作风。1992年,他带领2名记者到首钢蹲点采访一个多月,系统报道首钢改革经验,写出十几篇“重头货”。1984年,张选国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八一出版社出版的《群英录》中有介绍他的条目。

由于职业的关系,张选国接触面很广,各层次人都有,包括工人、农民、商人、学生、专家、学者、将军及党和国家的高层领导人。他曾随同胡耀邦视察北国边陲,报道江泽民视察北京第一机床厂,与王震共餐,采访报道过李瑞环,为毛泽东主席守过灵,出席过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国宴。还参加过中共十二大和五届人大会议的报道。

他与江青打交道的事,后来还引发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文革”后期,他受新华社指派,负责清华大学的报道。这本是毛主席的一个点,可是江青把黑手插了进去,直到揪出“四人帮”的前几天,他还在江青身边。因此有人怀疑他“近墨者黑”。家乡不少亲友也为他捏把汗。审查结果证明,他没有“黑”。他说,“那风口浪尖的日子里,我这个船夫的儿子没有翻船,靠的是两条:一是不私,没有个人野心;二是不惑,头脑比较冷静。这两条都要归功于党的教育。”

(原载《长江经济信息报》1994年10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