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一场啤酒瓶收购热,令新世纪第一个初夏有关啤酒的报道极度升温,正是这场劲爆的开幕式,令啤酒的质量和市场也随即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据上海市消协近期公布的统计结果表明:B瓶绝对安全的神话已被打破——上海市去年共发生了12起啤酒瓶爆炸事件,全部由B瓶引起;上海市一项啤酒瓶质量抽查结果也显示,B瓶不合格率高达55.5%。国家强制使用B瓶当然是件好事。B瓶比一般啤酒瓶在材质上有所区别,耐压强度要高,主要的区别是B瓶底部印有生产年份,其正常使用期限应是两年,便于及时淘汰,从而减少长期循环使用,避免或减少爆瓶事故。
据有关研究表明,用了5次后的瓶子,其强度只有新瓶的50%。但问题是,目前有的酒厂生产B瓶并不需要取得许可证;有的厂家限于财力,B瓶回收、重复使用的次数太多。甚至运输、仓储过程中不按操作规定,比如打捆售卖,阳光暴晒等。
啤酒瓶的爆炸,令人不安,销售过期啤酒更是法不能容。据了解,河北省在联合打假行动中,在唐山市滦县查获一起对大批已经过期和即将过期的啤酒的生产日期进行篡改的违法案件。当时,走进一个挂着“灌装生产车间”的房子,发现车间中央几名女工正在用丁酮擦拭易拉罐底部的生产日期,旁边有条流水线,打码机正在给摆了一长排涂抹掉生产日期的易拉罐重新打码。说是由于2000年工厂计划失误,造成了蓝狮啤酒的大量库存。据了解,该厂从今年1月份因扩建生产线已全面停产,而在生产车间和库房中却有大批标明2001年1月份以后生产的啤酒,这些生产日期显然是经篡改过的。经当场清点和查账发现,该厂至少从1月就开始涂改生产日期,已伪造过生产日期的啤酒有4万多箱,现场查获9400箱,其它3万多箱大部分已销往东北、湖北、河南、陕西和天津等地。执法人员在该厂的一个库房里发现了40万箱已经过期或将要过期的啤酒。
上述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质量问题。但啤酒的地方封锁似乎显得更有些令企业棘手。
据《辽沈晚报》报道,近日,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出现一桩怪事,虽然商店里酒的品种不少,但简装的啤酒大多只卖一种当地生产的辽河啤酒。不许卖外地啤酒的是一个名叫大洼县专卖事业管理局的部门。
大洼县专卖事业管理局局长张德坤说,他们是代替大洼县政府行政执法。当记者请其出示县政府的委托执法文件时,局长从一个档案袋中拿出一个发黄的小本子,上面写有1978年辽宁省革委会颁发的酒类专卖管理办法。这位局长只是表示,我们这个部门只有执行权力,而不对哪个文件提出疑问,只要文件没有宣布作废就必须执行。
这种做法与其说是专卖制度,不如说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封锁。湖北省更有一桩离奇封锁事件。金龙泉,湖北省重点扶持的名牌企业之一,但在省内市场却连年遭遇多舛:啤酒被抢,货车被砸,业务员和经销商挨打。金龙泉年年都要抽出大量精力分赴各个市场“救火”。
以下是金龙泉一摞厚厚的“市场封锁日记”——在相隔84公里之外宜城市场上的“遭遇”:1997年6月27日,金龙泉宜城销售部经理廖仁寿、吴兴学被打伤;1999年8月21日,金龙泉啤酒宜城经销商舒传庆遭人袭击,头部被砍两刀,右手腕部动脉及肌腱砍断,部分劳动能力丧失;2000年11月16日,金龙泉宜城销售客户张建波遭社会青年上门殴打;今年3月14日,宜城当地啤酒厂经销人员带领6名“混混”将金龙泉宜城经销商何荣亮头部砸破、左肩胛骨砍伤;3月15、16日,他们又在王集、孔湾等乡镇对金龙泉啤酒经销商进行威胁,扬言要再次实施“外科手术”……
一位孙姓老板介绍说,宜城是金龙泉啤酒的传统市场,但自去年本地啤酒厂引资扩建后,就不允许再销售外地牌子了。据了解,“金龙泉”在宜城的年销量曾高达3363吨。
远不只宜城市场。无独有偶,今年3月16日,枣阳市酒类专卖局在对金龙泉枣阳经销商肖开文进行执法的过程中,双方发生严重冲突,肖开文及金龙泉枣阳销售员张晓波、金龙泉市场服务员任海燕均被严重打伤,任海燕头部缝了四针。“封锁日记”中记载的种种遭遇,不是地方封锁又是什么呢?
走进盛夏,迎来了又一个啤酒消费旺季。为了消费者的安全,为了啤酒市场的繁荣,无论是企业,还是监督管理部门,大家都多一份原则、多一点责任吧。
(原载《中国食品质量报》2001年6月1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