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时说:“井冈山革命精神不要丢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及后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毛泽东是井冈山时期的前委书记、红四军党代表,又是中央苏区时期的总前委书记、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他在井冈山战斗生活了一年零三个月,在江西红土地上战斗、生活了整整七年。他的足迹遍布井冈山和江西红土地的山山水水;他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中最光辉的独特理论创造是在江西形成的,他的政治、军事生涯是在江西开始崛起的。因此,毛泽东对井冈山和江西的红土地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种魂牵梦萦的眷恋。真可谓情系井冈山,情系红土地!
1951年8月,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组织了以谢觉哉为总团长的中央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团,分赴井冈山、赣南、赣西南、赣东北等老革命根据地开展慰问活动。解放初期的井冈山,交通闭塞,运送慰问物资十分困难。但慰问团的同志硬是靠身背背包,手牵骡马,经过艰苦跋涉,把大批慰问物资,把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的关怀,送到井冈山。谢觉哉将一面绣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锦旗赠送给江西人民。从此,毛泽东的这一题词,成为江西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的巨大动力。
自从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后,毛泽东一生有着难以割舍的井冈山情结。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毛泽东先后18次来到江西,其中1965年5月22日,毛泽东以72岁的高龄,在公安部副部长汪东兴和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等陪同下,千里来寻故地,从湖南茶陵经江西莲花到达永新。随即由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副省长王卓超等陪同,途经宁冈县茅坪、黄洋界,最后下榻井冈山茨坪。
5月24日,毛泽东在听取汪东兴等汇报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情况后,兴致勃勃地讲述了当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战斗历程。毛泽东说:“我离开井冈山已经三十八年了。这次故土重游,感慨万千。回想起三十八年前的这段历史,心情激动得很呐!井冈山是座好山。地形条件好,群众基础好,遂川、宁冈、永新、酃县、茶陵、莲花等县均有党的活动和农民运动,具备一定的政治条件。当时,我们在井冈山生活条件是相当艰苦的。住的是破草房,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穿的是百家衣。自己有什么穿什么,没有统一服装。夜里盖的是禾草,脚上穿的是草鞋。有的同志甚至连草鞋都穿不上,打赤脚。上山下山全靠两条腿。所有吃的、用的东西全靠两肩挑。当时除少数人说风凉话,闹点情绪外,大多数人是坚定乐观的,战斗力还是蛮强的哩!经过半年的艰苦奋斗,数不清的大小战斗,证明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是拖不垮、打不烂的。几经失败、周折,我们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扩大了、巩固了井冈山这块革命根据地。……这一段历史,使红军在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问题上进一步统一了认识。但是,没有井冈山人民的支持,没有井冈山作后方阵地,战斗的胜利就没有保障。所以现在人们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今天,井冈山各方面比起三十八年前是大不相同了。上山坐汽车,住洋房,吃饭四菜一汤,穿的是干净、整齐的衣服,真是神气多了。但是,我劝大家,日子过好,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不愧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没有井冈山过去艰苦卓绝的奋斗,就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胜利真是用生命换来的啊!”
5月26日,毛泽东又对身边的同志谈及井冈山的斗争。他说:“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在井冈山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井冈山的斗争,指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新方向。当时有人提出井冈山的红旗究竟能打多久的疑问,我们以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坚持了井冈山的斗争。井冈山斗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中国革命如果没有这些根据地作后盾,就不可能取得全国的革命胜利。革命的成功,是多少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啊!我们应该用井冈山革命的这些历史,多宣传井冈山的革命传统,让后来的年轻娃娃们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当有人问及还有哪些井冈山时期的老同志健在时,毛泽东说:“从全国来看,当年在井冈山战斗过的人还不少。包括现在在党、政、军领导岗位的领导同志,如朱德、陈毅、何长工、罗荣桓、彭德怀、滕代远、谭震林、陈正人、江华、曾志、彭儒、贺子珍等。袁文才、王佐不在了。现在在西藏军区工作的张国华同志原是王佐部下的兵,是个很能干的同志。”随后,毛泽东又说,“今天和你们谈及往事,心情激动是当然的。中国人民的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没有战斗,没有工作,没有流血,没有牺牲,不去推翻反革命政权是不可能的。敌人的几百万军队,是不会自行倒台,自行灭亡的。现在,我们胜利了,要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井冈山!”
5月27日,毛泽东伏案挥毫,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光辉词章。
5月29日,毛泽东接见了井冈山的老红军、老同志和群众,并特意会见了袁文才、王佐两位烈士——当年“井冈寨主”的遗孀。他紧握住老人的手深情地说:“袁文才、王佐不在了,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谈话和活动,倾注了对井冈山和井冈山人民的无限深情,体现了革命领袖对老区和老区人民的亲切关怀。尤为重要的是,毛泽东在回顾和谈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战斗历程及其历史地位时,语重心长地提出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多宣传井冈山的革命传统”“要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井冈山”的重要指示,可谓言简意赅,振聋发聩。这是中共第一代领导核心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嘱咐和殷切期望,值得后人牢牢记取。“井冈山的革命精神”这一科学命题,也是毛泽东在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时第一次提出的。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对于中国人民“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