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井冈山精神的根本是依靠群众

井冈山精神的根本是依靠群众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的打土豪分田地,目的就是要消灭封建关系,解放劳苦大众,完成土地革命,从根本上为千百万劳苦民众谋利益。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解决农民群众对土地的要求,就是代表了群众的根本利益。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在荆竹山颁布了“三大纪律”,在李家

依靠群众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

“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捏在一起,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这是恩格斯告诫国际无产阶级的卓越见解。毛泽东等人在领导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时,在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把千百万人民群众组织和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并为千百万劳苦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与人民群众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从而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鱼水情深的党群关系。依靠群众成为井冈山精神的根本,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战胜敌人的一大法宝。”

(一)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的打土豪分田地,目的就是要消灭封建关系,解放劳苦大众,完成土地革命,从根本上为千百万劳苦民众谋利益。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解决农民群众对土地的要求,就是代表了群众的根本利益。1927年10月至1928年2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边界各县进行了多次打土豪分浮财的游击暴动后,奠定了边界土地斗争的坚实基础。3月,工农革命军在酃县水口、桂东沙田、宁冈大陇等地进行了分田尝试,取得了初步经验。5月,边界党的“一大”提出“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方针后,开始掀起了湘赣边土地革命的高潮。

经过从1928年4月至7月三四个月的群众土地斗争,湘赣边各县的土地分配基本完成。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使广大贫苦农民得到了实际利益,因而极大地激发了贫苦农民支援革命战争的热情。

(二)井冈山对敌斗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党和红军“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广大人民群众涌泉相报,“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井冈山时期红军几次反击赣敌的进剿”和湘、赣两省敌人的“会剿”的军事斗争都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协助下,军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才取得一次次重大胜利。永新困敌是一次人民战争胜利的典型战例。

1928年7月,在湖南省委“左”的错误影响和杜修经的指导下,井冈山的红军大队被拉往湘南,边界的军事力量只剩下红三十一、三十二两个团。敌人乘边界力量空虚,用湘敌吴尚第八军和赣敌王钧第三军及金汉鼎部、胡文斗第六军共11团之众,发动对井冈山根据地的“会剿”。

这时,毛泽东和边界特委做出由袁文才率领红三十二团防守宁冈,红三十一团以游击方式在永新“困敌”的应对策略。7月中询,毛泽东在永新西乡召开干部会议,对围困永新之敌做出详细部署,将红三十一团分成东、北、中三路:以第一营的二、三连组成东路行委,毛泽覃为书记,陈毅安为指挥,在永新东乡活动;以第三营的七、八连和第一营的一连组成北路行委,宛希先为书记,伍中豪为指挥,在永新北乡活动;以团部特务连和第三营九连组成中路行委,何挺颖为书记,朱云卿为指挥,在永新城郊活动。中共永新县委即时动员、组织了万名革命群众,配合各路红军,参加袭扰敌人的军事行动。特委还派谭震林在永新城内建立秘密军事交通站,收集传递军事情报。

在毛泽东的组织、领导下,红三十一团和永新万余革命群众,以四面游击的方式,日夜袭扰敌人,使敌寝食难安,惊恐万状。广大军民将敌11个团围困在永新城内及附近30里内达25天之久,从而有力地遏制了敌人对根据地中心的推进,打破了湘赣敌人的第一次“会剿”。

边界特委书记杨开明在记述这次“困敌”的情况时说:“我们所占的优势是:(1)地势熟诸;(2)敌情较明;(3)以逸待劳;(4)历次败敌,敌畏我威;(5)每次作战都有群众参加,把军队杂在群众中去对付敌人,可以说得到群众的拥护;(6)采用游击的群众战术,军队与群众在敌前后左右,出没无常,扰乱敌人,使敌难以应付。敌人则完全反是,地势又不熟,我们的情形他全莫名其妙,又无群众帮助他们,士兵惧怕我们作战的勇敢。所以我们得以极少的部队与多数倍于我们之敌周旋十余日至二十五日之久,敌终无奈我何。”杨开明所述,把永新困敌实际上是人民困敌的性质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永新困敌的胜利,体现了毛泽东的非凡胆略和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是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游击困敌的奇观。

(三)保障人民利益靠的是铁的纪律

得天之道在民心,而民心之固在于能够切实保障和维护群众利益。人民军队真正有效保障群众利益,靠的是铁的纪律和制度。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余部上井冈山,一开始就制定和颁布了严明的纪律。这些做法后来在战争实践中逐步完善,从井冈山时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后来形成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人民军队铁的纪律确保了红军政治任务的完成和革命战争的胜利,也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切身的利益。

1.“三大纪律”的首次颁布

毛泽东率领受挫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刚落脚井冈山时,因鞍马劳顿,军力疲惫,还来不及制定和颁布群众纪律,主要是着手解决部队整顿问题。部队从湘南向荆竹山进发途中,有些战士因行军饥饿,在山坑上掰了老百姓的苞谷吃。毛泽东发现后,即从衣兜里摸出一块银元,叫人做了木牌,亲自在木牌上写上:“我们是工农革命军,路过此地,因饥饿掰吃了你地里的苞米,现留下银元一块。”写毕,将木牌插在地里,银元放在牌下。通过这个事例,战士们深受教育。

1928年10月24日,工农革命军从荆竹山前往大井,毛泽东为了部队上山后能与绿林出身的王佐部搞好关系,防止违反群众纪律的事情发生,就先打招呼,在部队上山出发前,在荆竹山村前“雷打石”处向大家讲话,首次提出和颁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筹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百姓一个红薯。这是工农革命军最早颁布的“三大纪律”。

2.“六项注意”的首次颁布

1928年1月,工农革命军攻占遂川城时,部队由于分散行动,在群众纪律方面出现了一些情况:有的战士把城中药铺秤的戥星拿走了,有的借了老百姓的门板和稻草没有归还,有的归还时又弄坏了门板,有的在睡过的地方没有打扫干净和捆起稻草,等等。更有甚者,有的战士以筹款为借口,动不动就要烧房子、拉伕子。

毛泽东为部队的状况感到担心,一支没有纪律约束的队伍哪谈得上是人民的军队,如何保障人民的利益? 1928年1月25日,毛泽东在遂川县城李家坪召开了工农革命军全体军人大会,公布了工农革命军的“六项注意”。这就是:(1)还门板;(2)捆铺草;(3)说话和气;(4)买卖公平;(5)不拉伕,请来伕子给钱;(6)不打人骂人。这是我军最早提出的“六项注意”,是继荆竹山提出“三大纪律”后又一项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纪律规定。

3.“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正式颁布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在荆竹山颁布了“三大纪律”,在李家坪顶布了“六项注意”,后来在湖南桂东沙田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一起正式颁布。

1928年3月底,毛泽东为接应和掩护朱德部队上山,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团抵达湘南桂东。部队在桂东沙田等地开展群众工作时,也发生了一些烧杀行为和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这些现象,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4月3日上午,毛泽东把部队集中在桂东沙田圩老虎冲的一片大田上,向工农革命军和桂东沙田一带的赤卫队员,正式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毛泽东说:“烧房子这类事情行不通,做不得。烧了房子,老百姓都走了,怎么办?现在要颁布几条纪律。第一条,一切行动听指挥;第二条,不拿工农一点东西;第三条,一切缴获要归公。还有六项注意:(1)还门板;(2)捆铺草;(3)说话和气;(4)买卖公平;(5)借东西要还;(6)损坏东西要赔”。毛泽东讲述时,还一条一条地作了解释。毛泽东宣布以后,各营长回去要求指战员们“要记熟念熟”。部队晚上点名时,党代表又讲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内容。这是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来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颁布工农革命军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是人民军队的基本法则,是保障人民利益的纪律机制。它的内涵,随着实践的发展时有调整和修改。这次在桂东沙田,就将“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改为“不拿工农一点东西”,将“不拉伕”、“不打人、不骂人”,改为“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六项注意”在1929年1月底红四军抵达“三南”地区时,又根据部队发生的实际情况增添了“洗澡避女人”、“大便找厕所”,补充、发展为完整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井冈山时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提出和颁布,集中体现了红军军民一致、秋毫无犯的新型军民关系,为井冈山根据地时期建立鱼水情深军民关系奠定了制度基础。

(四)鱼水情深,血肉相连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就非常注意密切党与群众关系,代表和保障人民利益,与人民群众建立了鱼水情深的血肉联系。

当年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和军队的领导同志十分注意从日常细节中培养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部队遵守丝毫不能损害群众利益这一底线的事例随处可见。

1928年9月,红四军主力从湘南回师井冈山攻占遂川城后,遂川下庄的乡亲们在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李耀唐组织下,弄来了很多茶水、点心,招待路过的红军。部队离开时,因缺少现金,朱德叫副官在每只茶桶上缠上一丈白布,折价代付现金,群众称善不已。

有一次,红三十二团一营三连士兵左盘生向连长反映,有人在茅坪葛藤坪村黄婆婆家强行买走了她准备过年的一只黑母鸡。连长游雪程追查数日,发现问题出在一连,随即给一连长徐彦刚写信反映。结果一连二班曾德生等人承认错误,作了检讨,登门向黄婆婆赔礼道歉。

红五军在撤离井冈山后,有一天在安福县境浮山村宿营。因部队一时买不到菜,军部警卫班小廖就在张年开家的菜园里抱来个大南瓜。彭德怀军长发现后,即叫人在南瓜藤上吊上一个红袋子,里面装着几个银毫子。

陈毅是红军中的“大秀才”,出过国,留过“洋”,时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1928年根据地喜获丰收,陈毅随红四军一小分队来到井村帮助农民秋收。当他在铁坑冲干了一阵子后,发现靠山边几丘田谷还没人开镰,询问乡政府干部后得知,原来是邹老倌的三亩多田,因儿子参军去了,媳妇在小井红军医院帮伤病员洗衣服,邹老倌自己恰在这时病倒了。陈毅立即下令:“马上组织人员抢收!”随即,乡政府也派人来了。陈毅带领红军战士和地方干部、群众,割禾的割禾,打谷的打谷,不到半天时间就收割完了。当陈毅一行把谷子挑到邹老倌家时,邹老倌拄着拐杖出来,千恩万谢,激动地说:“红军真是天底下最好的军队啊!”

红军把人民看成是衣食父母,人民把红军看成是大救星。群众不管家里有点什么,都要倾其所有送给红军。

有一天,茅坪乡牛亚陂村的萧婆婆,节吃俭用地积攒了满满一篮鸡蛋,来到毛泽东住地八角楼。她拉着毛泽东的手说:“毛委员,你整日为我们穷人操劳,我老太婆不能帮做什么,这篮鸡蛋送给你补补身体,你可不要嫌弃啊!”毛泽东几次推辞,萧婆婆说什么也不依,把篮子放在桌上就走了。毛泽东见状,忙叫警卫员把钱送去,自己提着鸡蛋篮子,到了攀龙红军医院。伤病员们知道这篮蛋是乡亲们送给毛委员的,谁也不肯收。毛泽东几乎用命令的口气说道:“同志们,你们为革命冲锋陷阵,受伤流血,这篮鸡蛋非吃不可!大家伤养好了,好早日上前线啊!”伤病员们无法推辞,只好收下了。

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岁月里,井冈山人民愿意倾其所有支援红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人民群众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

整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名有姓的烈士15744人,没有姓名的烈士还有3.3万多人。

井冈山根据地的人民为什么在革命战争时愿意倾其所有,为什么他们为根据地的事业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和红军领导他们打倒了土豪劣绅,给了他们土地,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我们的队伍为什么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以弱小的武装力量战胜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根本原因就在于红军得到了千百万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众志成城,形成一道道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真正的铜墙铁壁”。

有了千百万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人民群众,党和红军就能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深厚沃土之中,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