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19世纪中叶,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从比较解剖学、发生学(胎盘学)、古生物学、动物学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动物和人类的关系,从而确定了人类在动物界的位置。在这本书中,赫胥黎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论,为科学探索人类起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普通成员,地球的体积与庞大的太阳相比显得很渺小,只有太阳的130万分之一,而太阳在银河系中也只是很普通的一颗恒星。银河系的发光部分直径约8万光年,最大厚度约1.2万光年,像一个中央凸起四周扁平的旋转铁饼。现在人们已经知道,银河系中大约有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
银河系只是用现代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的几千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人类居住和活动的空间,与浩瀚无比的宇宙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了。然而,地球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有生命的星球,也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星球,它在我们人类心目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书影
“位置”是一个方位概念,“人类在自然界中所占的空间”,应该从人类占有的空间以及活动的空间来定位。“位置”不仅指空间方位,而且也包括时间概念。当我们说某一物体在地球所处的位置时,通常要用经线和纬线来确定的。纬线是一个空间概念,纬度是以赤道为零度向南北两极划分表示其位置的度数,而经线却首先是一个时间观念,同时也借用来确定空间。人类熟知的年、月、日也是用空间(即太阳、地球、月亮在公转运行中的位置)来表示时间的。而小时、分钟及秒则是以地球自转时不同时区与太阳所处的位置来确定的。因此,对于“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也应该采用时间和空间连线的方式来确定。人类的历史与宇宙漫长的经历相比,不过是十分短暂的一瞬间,即使与地球的历史相比也显得微不足道。
《人类进化足迹》书影
“位置”还可以引申为事物之间的关系。赫胥黎在写《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时,就是从人与猿的关系论述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赫胥黎曾经警告说:“进化论并不鼓励对千年盛世的预测。倘若我们的地球业已经历了亿万年的上升道路,那么,在某一时间将要达到顶点。于是,下降的道路将要开始。最大胆的想象也不敢认为人的能力和智慧将能阻止大年的前进。”这里的“大年”指的是自然界演化的方式和方向。
生物进化
人类是生物中的一个极为普通的物种,又是一个最为特殊的物种,所以人类必须要准确估价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既不可太高,也不可太低。只有能够找到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准确位置,才有利于人类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繁衍和传承。
在生物进化序列中和自然组织系列中,人类处于最高位置,“人为天下贵,人是万物之灵”。但是现代科学认为,以人为本,人是主体;而且这种主体和地位是唯一的,只有人是主题,因而只有人有价值;人所处的自然及物只是人的对象,它本身没有价值。也就是说,世界是以人为中心的,所以人是自然界中的主宰者和统治者。在这种科学的指导下,人向自然进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同时,发展了物质主义(经济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实行一种“反自然”的社会——经济——消费生活以及科学主义思想,发展了损害自然环境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人类的实践取得了伟大成就,建造了现代化生活,但是,人类的成就是以损害生命和自然界为代价,以损害自然价值的方式实现文化价值,自然价值的严重透支、生态危机,使人类生存陷入严重困境之中。这样,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的问题,又将成为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特别需要重新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1.人类与动物的区别
人类是从高度发达的猿发展起来的。世界上有了人类也就开始有了历史,开始有了文化,有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人类的自我意识的产生,开始把自己与动物区别开来,这是人类从动物提升出来的历史成就。
分类阶层举例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不是一般的动物,动物以其本能的方式适应自然环境,只是无意识地对自然环境发生作用;人类以文化的方式生存,制造和使用工具,通过劳动有目的地改变自然环境,创造属于人类的自然界。人类与动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人不是一般的消费者(动物),而动物是按照自然生态规律生存,人类以有意识的活动生存,人类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人工生态系统的创造者,从而成为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种。
人为天下贵,自古以来就为思想家们所认识。“人禽之辨”在于人有道德意识和道德感情。孟子认为:“君子之于禽兽者,见其是生,不恶是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荀子认为,人禽之辨在于人能“群”,人类活动是群体(社会)活动,“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而畜皆得其养,群生皆得其命”。“人为天下贵”,人与万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义”,“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发展到今天已有100多万年的历史,地球的进化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以人类命名的阶段——地球史的“人类世”或“人类圈”的发展阶段,这时人类已经不是一般的力量,而成为改变地球及行星规模的一支巨大的力量。
2.人类与动物的区别不是绝对的
虽然人类与动物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不能把这种区别绝对化。人处于生态食物链的最顶端的位置,具有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因素,但是人类不能无限地提高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因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中生命共同体之一员,人类依赖自然而生存。所以,人类不能过分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区别,作为自然界之一部分的人,是生物学的人,他不能完全地脱离自然界。截然地离开自然界的人是不存在的,人类要服从生态规律。如果把人类与自然界的这种区别绝对化,以致认为人可以高居于自然界和其他生命之上,可以脱离自然规律的影响,可以统治自然和主宰自然,那是不能成立的。人、社会和自然构成的统一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把统一的世界划分为社会和自然只具有相对意义,他们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比它们之间的相互区别更重要。
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并不像人类过去想象的那样大,只要人具有的特征,生命和自然界也同样具有,比如它们作为生存主体,也是有重要价值的,为了生存它们也有主动性,有评价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动物和其他生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和朋友,构成了生命的共同体,共同分享着地球上的生态资源。
3.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关系
有关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们通常认为,人与自然界是同时并存的,这是不确切的。人们以往总说,人是人,自然是自然,两者同时并存,这是一种抽象的存在论。在现实世界,人与自然不是同时并存,也不可能同时并存,而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人与自然作为动态的有机整体,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书影
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存在于自然界之中。“自然”概念相对于人而言,也叫“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客观条件。自然界为人类生活提供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之源,社会发展之本。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与自然界以及人与人、人与自身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发展史。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史的基本命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古人所说的“和而不同”。也就是说,人与自然两者是有差别的统一,差别是相互作用的前提,差别越大相互作用就越强大。但是,这种相互作用要符合生态规律,两者符合生态规律的相互作用,达到友好发展和共同进化;如果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违反生态规律,那两者就不可能同时并存;人类活动只有既有益于自己,同时也有益于自然界时,才能够持续发展。
4.自然界是“人类与自然”系统的内因
按照生态学的观点,世界是“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它是有机统一整体。在这里,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是人对自然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人、社会、自然三者的作用,都是地球系统的内在机制。但是,在主观和客观的现实中,这种认为至少是需要讨论的。“自然”不是地球复合生态系统的外因,它具有主动性和主体性,它参与和支持社会历史的创造,从而获得社会历史尺度。
因此,环境科学认为,现实的世界,不是人的世界与自然界简单的相加,而是它们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现实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人统治自然,而是相互作用的友好发展。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也就是说,人既是物质实体,又是精神实体。同时,人既有动物性,又有社会性,是动物与社会性的综合体。因此,人类的起源具有双重性,即自然来源与社会来源。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人类起源于自然,就是说人类是自然演化的结果,是生命进化的产物。那么,生命的进化是如何从低级到高级,从无智能动物到有智能动物,直至产生了人类呢?按照达尔文的观点,通过自然选择。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由于生存斗争的存在,不论多么微小的或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变异,只要对一个物种的个体有利,这一变异就能使这些个体在与其他生物斗争和与自然环境斗争的复杂关系中保存下去,而且这些变异一般都能遗传。由于任何物种定期产生的众多个体中,只有少数能够存活下去,那些遗传了有利变异的后代就会有较多的生存机会。我们把这种每一微小有利的变异能得以保存的原理称为自然选择。”“在世界范围内,自然选择每日每时都在对变异进行检查,去掉差的,保存、积累好的。不论何时何地,只要一有机会,它就默默地、不知不觉地工作,去改进各种生物与有机的和无机的生活条件的关系。”达尔文认为,每一种生物都在努力以几何级数增加其个体的数目,但是,供给生物的事物和生存空间有限,于是,必然导致由于生殖过剩而引发的生存斗争或生存竞争。
一般来说,在生存斗争中少数得以成功的就是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也就是说,自然选择的直接结果就是适者生存,就是保存有利变异,淘汰有害变异。从生物演化的长期过程来看,自然选择必将产生两个大的后果,其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这种适应不仅包括生物的形态构造,而且包括其生理机能和行为习性。当然,适应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为环境在不断变化。其二是形成新的物种。物种形成的先决条件是可遗传的变异,而物种形成的基本动力便是自然选择。正是由于自然选择,使那些可遗传的变异不断得以保存和积累,经过变种阶段,最后形成了独立的新的物种。我们人类的进化也是遵循着这种自然选择的规律。
生命起源
人类起源的社会来源即劳动创造。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写道: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但是劳动还远不止如此。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恩格斯指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因此达尔文的进化论已举世瞩目。但是,法国博物学家、生物学伟大的奠基人之一,生物学一词的发明者拉马克(1744~1829年)却在早于达尔文诞生之前(1809年),就在《动物学哲学》一书里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在进化学说史上发生过重大影响,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则是鲜为人知。在《动物学哲学》一书中,拉马克系统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即被后人称之为“拉马克学说”,提出了两个法则:一个是用进废退;一个是获得性遗传。并认为两者之间既是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
拉马克
《达尔文进化论》书影
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物器官的用进废退,对生物体构造变异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大都和自然选择一起发生作用,有时并为其所控制。那么,对人类进化发生如此重大影响的“用进废退”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按照拉马克学说,物种是可以变化的,种的稳定性只有相对意义。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环境条件对生物机体的直接影响。拉马克认为,生物在新环境的直接影响下,习性改变,某些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增大,不经常使用的器官逐渐退化,认为物种经过这样不断地加强和完善适应性状,便能逐渐变成新种,而且这些获得的后天性状可以传给后代,使生物逐渐演变。拉马克认为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过程。根据拉马克学说,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个“用”就是劳动。恩格斯认为,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最初的工具仅仅是人手功能的简单延长,但是,工具制造出来后,人类用工具从此良性循环的结果必然是“用”,即劳动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器官的改进乃至创造。由于劳动的作用,使猿的手逐步演化为人的手,由于劳动中交流、交往的需要,猿类不发达的喉头缓慢地得到改造,能够发出抑扬顿挫的音调,乃至产生了语言。然后,语言和劳动共同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猿脑向人脑的演化,最终完成了猿向人的进化。
总之,人类的起源既有自然来源,又有社会来源。然而,这两个来源并不是分别进行,而是同时进行,相互作用,共同推进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古人类学的研究表明,能够被确认为属于人的进化系统的最早的化石代表,是南方古猿。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是从猿的系统中分化出来的、独立的一支,其出现及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能制造工具的人类大约出现在距今300万年前。按照现有的知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古猿阶段 这是从猿到人发展的过渡阶段,又称南方古猿阶段。以大约生存于1400万年到8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和大约生存于500万年到29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为代表。从已经发现的化石来看,这种古猿已能直立行走,其手与人的手相接近,能够使用天然工具,但还不能制造工具,主要靠天然工具谋生,还没有完成从猿到人的转变,是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动物。
·晚期猿人阶段 猿人是人类的直接祖先,大约生存于300万年到20万年前,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猿人化石有坦桑尼亚发现的“能人”、肯尼亚发现的“1470号人”、中国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等。猿人身体已经和现代人相差不多,脑子还比较小,是最早能制造工具的人,能采集食物、狩猎、保存火种。他们过着群居生活,已经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
·早期智人(古人)阶段 1956年,在德国杜赛尔多夫城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中发现了早期智人化石,因而,早期智人也被称为尼安德特人。早期智人大约生存于距今20万年到5万年前,已进入旧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已发现的化石有陕西大荔人、广东马坝人、湖北长阳人、山西丁村人等。早期智人脑子大小基本上也达到现代人的水平,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人际关系更亲密,已能制作各种较好的石器,能用兽皮蔽体,而且能人工取火。
·晚期智人(新人)阶段 最早的晚期智人化石是1868年在法国西南部克鲁马努地区发现的,因而,晚期智人也称为克鲁马努人。大约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发现的化石有山顶洞人(北京)。他们不仅有精细的石器,而且有骨器,能用骨针缝制衣服,能从事绘画、雕刻,能制造装饰品。晚期智人在形体上已很像现代人,至此,人类基本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现代世界的各色人种都发源于晚期智人。
《生命进行曲》书影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段。在人类起源的许多问题上,古人类学家和分子遗传学家之间还有争论,古人类学家以化石遗骸和人工制造物为由,认为现代人类是由其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古老祖先分别进化而来的,这一进化过程持续了百万年。相反,分子遗传学家根据人类线粒体DNA谱系推断,认为现代人类所有各个种族共同的女性祖先,也就是人类始祖“夏娃”,生存于大约距今18万年到15万年前的非洲。
人类的起源充满着神秘和未知,仍然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即使在今天高科技发达的时代,人类要彻底揭开自身起源之谜,还需要继续探索和发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