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山市人民医院与昆明市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合作

保山市人民医院与昆明市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合作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省内发达州市相比,保山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相对滞后,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成为广大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成为压在历届党委政府领导心头的一块石头。为此,我们商定,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通过上海专家远程会诊、与上海各医院对口援建和保山派医疗人员到上海跟班进修等形式,深入推进两地医疗合作,提升保山市的医疗技术水平。

口述:李正阳

整理:王德华 李 斌

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战略决策,上海与云南开展对口帮扶合作,开启了滇沪对口帮扶合作新篇章。20年间,滇沪两省市党委、政府始终遵循有思路、有规划、有机制、有创新、有成效的“五有”机制和“民生为本、产业为重、发展为先”的原则,围绕帮扶地区群众最关心、受益最直接、要求最急迫的问题,不断探索、创新对口帮扶合作新模式、新机制和新举措,形成了“政府援助、人才支持、企业合作、社会参与”的对口帮扶合作格局。特别是上海市各级各相关部门投入真金白银,倾注真情实意,真招实招谋划,真抓实干落实,一年年动心、动情、动脑的耕耘,使对口帮扶合作结出了累累硕果,作为祖国西南边陲的保山,在这一合作中也受益匪浅。

搭上了对口帮扶这趟车

保山古属哀牢古国首邑,公元69年(东汉永平十二年)“哀牢归汉”后设永昌郡(为当时全国第二大郡)。保山市地处云南西南部,市府所在地距昆明498公里,内与大理州、临沧市、怒江州、德宏州毗邻,外与缅甸山水相连,全市国土面积19637平方公里,辖隆阳、施甸、腾冲、龙陵、昌宁一区一市三县、72个乡镇(街道)。全市总人口256万,有世居少数民族12个,少数民族24万人。有华侨、归侨、侨眷50多万人,分布在32个国家和地区,是云南主要侨乡。国境线长167.78公里,现有国家级口岸1个,出境通道14条。与省内发达州市相比,保山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相对滞后,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成为广大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成为压在历届党委政府领导心头的一块石头。在滇沪合作的大背景下,在上海市合作交流办历任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保山终于搭上了滇沪合作这趟车,与杨浦、闵行形成对口挂钩关系。为此,我们商定,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通过上海专家远程会诊、与上海各医院对口援建和保山派医疗人员到上海跟班进修等形式,深入推进两地医疗合作,提升保山市的医疗技术水平。

2015年3月,为检验滇沪合作给保山医疗水平带来的新变化,我专门到保山市人民医院进行了随机走访调研。在保山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我了解到了滇沪合作为保山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带来的变化,看到了滇沪医疗合作给保山医疗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1998年以前,保山市人民医院的五官科,包括耳鼻咽喉、眼科、颌面外科三个专业,医疗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耳鼻咽喉科只能开展简单的扁桃体手术和传统的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手术,耳科显微手术是空白,许多普通疾病和手术需要转到昆明诊治。为缓解这一情况,1999年至2000年,保山医院派出该院医生杨国宁到上海进修学习,购置了相关设备,开展了鼻窦内窥镜手术、耳部显微手术和支撑喉镜手术。2009年,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技术的提高,保山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独立建科,专业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但许多复杂特殊疾病仍然要转到昆明诊治,这不仅增加了老百姓的看病成本,也加重了我市医保费用负担。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国家医保政策的深入,老百姓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保山的医疗技术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适应不了社会经济和疾病的发展,凡是有条件的百姓,有什么特殊疾病时总想着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医疗技术更好的地方就医,因为这些地方不仅经济发达,而且医疗硬件条件和技术水平更为先进,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加重老百姓的看病负担,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增加社会运行成本。能不能让老百姓在本地享受这些先进的医疗技术,解决好群众的健康问题,缓解大城市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成为民众的心愿和保山市委、市政府关心的事。于是,在上海对口援滇的大背景下,根据国家对口支援工作精神和各政府部门具体安排,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与保山市人民医院缔结了为期三年的医疗“对口帮扶支援”关系。2014年7月下旬,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选派五位专家作为第一批支援专家援建保山市人民医院。保山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也迎来了带着先进的管理理念、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擅长小儿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耳鸣、耳聋等疾病的诊治工作的张治华博士。

悉心进行业务指导

2014年以前,保山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在小儿睡眠呼吸暂停综合诊治工作方面还在起步阶段,年收治病人不多,手术年龄需到五岁以后,而且对腺样体肥大的分度标准认识不深,张治华博士到科室后进行的理论知识的授课以及手术、治疗方面的视频教学和教学查房、疑难病例的讨论、手术指导等方式,让保山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在半年时间里该疾病的诊治和手术上有了质的突破,规范了手术操作,把手术年龄降低到三岁以上,切实解决了幼儿鼾症的危害。目前,保山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每年收治该疾病患儿300多人,也缩短了住院天数,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在调研中,杨国宁医生给我举了个真实的例子:在张治华博士看专科门诊时遇到有这样一位患儿,七岁,咽痛、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夜间睡眠时打鼾,白天嗜睡,孩子的妈妈已经反复带孩子到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医生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切除扁桃体,但是孩子妈妈总下不了决心进行手术治疗,总想着再等等,再等等。这次,张治华博士查看完病历,检查患儿病情后下医嘱进行电子鼻咽镜检查,进一步查看腺样体情况,发现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2/3以上,再进一步检查耳部情况,发现双耳听力下降,听阈值缺损在60—70分贝,患儿的病情已经很重了。详细的检查之后,张治华博士向患儿的妈妈讲解了不进行手术治疗的危害,如果不进行手术将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导致胸部畸形,现在孩子已经出现听力下降,如果不及时手术治疗那听力损失还会更加严重。孩子的妈妈听了张博士耐心细致的解释后最终决定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是由张博士亲自主刀完成的,术后出院两周到门诊复查,孩子咽痛、打鼾、白天嗜睡等症状明显好转,全家人高兴得不得了,都非常感谢张博士,称赞他的医疗技术和水平。张治华博士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不仅赢得了病人的信任,也是保山市的医生们学习的榜样。

带动科室科研工作

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张志华博士的扶持及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保山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成立了保山市第一个耳鼻咽喉专业的临床解剖实验室——保山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解剖实验室,并在挂牌当天进行了兔子解剖实验示教。该实验室旨在锻炼提高年轻医生的操作技能,强化局部解剖知识,为临床诊疗夯实基础,使年轻医生在患者身上实际手术操作之前有更充分的训练,对相关手术方式、技巧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保障手术安全性。这是保山市人民医院各科室在学术研究及年轻医生的培养方式上的一种全新探索和提高。同时,由于实验室的研究对象多为动物,在操作前必须进行静脉穿刺麻醉,科室年轻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也得到培养和提高。

与省内外先进地区、州市相比,保山市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医疗技术水平都相对滞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进驻保山市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通过理论授课、参与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开设专科专家门诊、带教手术、指导科研等方式,推进了该院与国内一流医院合作步伐,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临床技能和科研水平,促进学科建设的迅速发展,全面提升了保山市人民医院科技创新、医疗技术、人员素质和管理能力,同时为疑难危重患者提供远程会诊及专家会诊服务,为病人转诊提供“绿色通道”。作为国家新一轮医改的重要举措,沪滇帮扶工作不仅推动了保山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给保山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以上是我通过随机走访调研了解到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沪滇合作、上海援保工作的一个缩影。在对口帮扶、交流合作过程中,上海各级干部精益求精、大气包容的精神和务实高效、真帮实干的作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带动了保山干部作风的明显转变,我和上海的许多干部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两省、市委和政府的带领下,保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杜勇,1961年9月生。曾任云南省招商合作局党组书记、局长。2002年至2009年兼任云南省沪滇对口帮扶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