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张正真“第二次退休”后,便报名到上海老年大学读书。还没开学,就接到系主任高老师的电话,请她做班长。当惯了志愿者的她,一口答应下来。
接手班长工作后,她了解到,80人的中医保健基础班,70岁以上的学员有一大片。其中视力差、听力弱、腿脚不便等问题很多,都提出需要照顾。开学第一天,作为班长的张正真,安顿大家坐下后,讲了班里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排座位的规定,除了有医院病历证明的学员以外,其他均按年龄排座。下课后,还是有学员找到张正真说:“那个女学员比我小,她怎么坐在前排呢?”张正真笑着给她看名单,说道:“那是人家天生丽质,又染了头发,化了妆,其实已经年过古稀喽!”也有不了解情况的学员说:“你们班长不用付学贾,还可以坐在前面,当然不知道后面的人,看不见听不清了。”张正真虽然感到很委屈,仍是耐心地笑着说:“我坐在前面,是为了工作方便。你有什么困难可以说出来,能解决的,我会尽量帮助你。”这时旁边的学员上前告诉她:“班长也是交学贾上课。完全是义务为我们服务,我们应该理解支持班长的工作。”听了这番话,张正真感到特别欣慰。
后来,报名中医基础班的人数过百,被称为“108将”。这样一个特大班,管理难度更大。但她细心、耐心,以诚待人的工作态度,博得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从2011年开始,张正真协助系主任做一年两次的春秋季招生报名工作。第一次,做准备工作,几百张报名号都是她一张一张手写的,工作量非常大,耗贾了不少时间。第二次,张正真和系主任商量,先把开课的名称和招生人数列出来,她在电脑上预先做好准备工作,这样做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资料保存在电脑里,需要时还可以即时调出来用。
随着上海市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活到老学到老理念的普及,每年到老年大学报名的人数剧增。为了报上一个心仪的专业,有的学员早上四五点钟就来排队了。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在冬季招生时,张正真和其他工作人员天没亮就赶到学校,让大家领好顺序号,再请进教室里坐下避寒等候。因为名额有限,有一些学员虽然来得很早,却没有报进想读的课程,情绪异常激动,对着工作人员大吵大闹。面对这些,张正真总是耐心地做解释工作,或者介绍他们报其他类似课程。在她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此类矛盾一一得以平息。
2012年,张正真报名参加了上海老年大学志愿者服务队。两年后,她担任了服务队副队长。志愿者服务队平时大量的工作是周一至周五轮流值班,维持阅览室和休息室秩序,保持安静整洁;维护校园环境卫生,宣传校园禁烟,及时劝阻吸烟者,巡查课后各教室电器关闭情况。这些日常繁杂琐碎的事情,要做好也很不容易。偶尔还会有人不听劝告,引起争议。遇到突发矛盾时,张正真会挺身而出,帮助劝解。张正真定期组织召开志愿者碰头会,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适时检查,年终总结,把志愿者服务队的工作做得更加到位。
2013年,学校开展了向贫困地区捐书籍献爱心的活动。张正真组织志愿者们收集了大量书刊,并进行了整理、登记、分类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寒冬腊月,她们在没有空调的仓库里打包、装箱,个个干得满头大汗。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想到这些书很快就会送到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手中,大家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活动结束后,张正真作为学员代表,在捐书仪式上发言,这项活动圆满完成。
张正真这位上海老年大学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参加过接待新加坡快乐学堂旅游团的工作;两次参加为学校召开颁发学员荣誉证书会议服务工作;两次参加为学校召开全体班长会议会场服务工作以及30年校庆活动的会场服务和会后收尾工作,是几年中服务时间最多的志愿者之一,成为广大学员学习的榜样。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张正真实践了大半生,辛劳了大半生,也幸福了大半生。她胸怀一颗赤诚之心,用睿智的头脑,勤劳的双手,为单位、学校、社区力所能及地做好事、干实事的可贵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自己的下一代。每当她看到日渐长大的儿子扶老人上车,给长者让座,在大学里积极报名做志愿者,已经养成了顺手帮人的好习惯,张正真的心里别说有多么欣慰……
当有人问及张正真长期从事志愿服务,到底图个啥时,她说:“也许是传承我们的家风吧。我喜欢在付出中收获快乐。社会需要志愿者。当志愿服务成为每个人乐于承担的责任时,我们的社会才能成为和谐幸福的大家园。为了这个理想的实现,我会继续努力。我为自己是一名志愿者而自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