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长的轨迹

成长的轨迹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并以此事为契机,倡导学生向夏佩芳学习,班上同学竞相仿效,互相帮助蔚然成风……夏佩芳的善良和自觉做好事的性格,在这样的环境中如鱼得水,得到了充分展现的空间。夏佩芳转业到地方后,担任基层领导岗位的他仍然保持着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给他人方便,即使在单位以外,见到他人有困难,也会主动伸出援手。

回眸往事,那是已经远去了的20世纪50年代,也是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辉煌时期。还是小学生的他,在社会风尚的大背景下,就已迸发出为同学付出、为他人奉献的思想火花。那年,他刚读小学三年级。小学一般从三年级开设书法课(当时称“毛笔字”课)。一天,要上书法课了,班上有位同学却没有毛笔,面临不能上课的困境(那是个物质非常匮乏的时代,哪怕是一支小小的毛笔,也会成为一种负担的家庭不在少数),还可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甚至惩罚。那位同学非常沮丧,不知所措。夏佩芳知道后,将自己多余的一支毛笔,悄悄地塞进这位同学的课桌抽屉里,还附上一张纸条:“请收下。”可想而知,那位被解了围的同学是多么感动,就将此事报告了老师。老师通过调查,发现了这位做好事不留姓名,不愿声张的孩子,“重重地”表扬了一番。并以此事为契机,倡导学生向夏佩芳学习,班上同学竞相仿效,互相帮助蔚然成风……

一个懵懂的少年,已会悄悄地帮助别人;也因为老师的热情鼓励,激活了他助人为乐的“生命因子”。从此,一头融入了“激情燃烧”的时代热流中,乐于助人,甘于奉献。课余,常常与小伙伴一起,走上街头公路,见到需要帮助的人和事,主动伸出援手。见老人过马路,上前搀一下;见有人提着重物,帮助提一下;路经桥头,见到人力车上坡贾力,就在后面使劲推它一把,然后一路哼着小调,高高兴兴地上学去……

进入60年代,夏佩芳已是初中生了。如果说小时候乐于做好事,是无意识的善良本真,那么,初中生的夏佩芳,则是响应毛泽东同志的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更有意识、更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他以一个中学生、大男孩的方式,为同学服务,为社会做事。当时社会经济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家庭经济普遍都还不富裕的情况下,他在同学中发起募捐,筹得资金购置了理发工具。同学之间相互充当“试验品”,自学理发技术。他利用课余时间为同学免贾理发,受到了普遍欢迎。夏佩芳的理发技术,跟随着他进入高中,后来又带到部队,还为连队培养出多名“理发师”。

和平时期的人民军队,是孕育“雷锋式战士”的大熔炉。夏佩芳的善良和自觉做好事的性格,在这样的环境中如鱼得水,得到了充分展现的空间。

他所在的部队是空军雷达兵,警戒贵州、云南、广西等空域,长年24小时值守,休息和空余时间极少,紧张时期是6小时值班,6小时睡觉,再6小时值班,6小时睡觉,周而复始。6小时睡觉中包括吃饭、盥洗、写信等一切个人事务。战士们的鞋袜、衣物堆放着没时间洗,变味发臭,作为班长的他,会悄悄地帮助洗涤。为了让战士们多休息几分钟,他早起半个小时,为战士们打好洗脸水,甚至为每个战士挤好牙膏,放好毛巾,将一个个脸盆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操场边。除了空情值班外,战士们还得站岗、训练。营房警戒,两小时一班岗。轮到夏佩芳站岗,他常常多站一会儿,有时甚至多站上半个小时,为的是让别人多休息一点时间。为战士理发,在他的意识深处已是理所当然、义不容辞的事情。每当看到报纸上刊载南涝、北旱、地震等灾难新闻,他总会悄悄捐款捐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大熔炉里,夏佩芳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断地得到了升华。

夏佩芳转业到地方后,担任基层领导岗位的他仍然保持着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给他人方便,即使在单位以外,见到他人有困难,也会主动伸出援手。一次,他和一位工程师外出,在回研究所的路上,看到一辆出租车轮胎爆了,司机是位女性,正孤立无援、不知所措。见状,他俩立即出手相助,换上备胎。虽然弄得灰头土脸,双手油污,却无怨无悔。在女司机连声道谢中,他们愉快地踏上了回单位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