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员乡亲参加解放军

动员乡亲参加解放军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共产党则是以动员的方式征兵。1949年1月11日, 由俞家屯江成致、宋林二人介绍,吴崇先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吴崇先得到任务后,连夜挨家串户进行动员。吴崇先再回到俞家屯时,他的身边多了一位穿着军装的解放军。他巧妙地将驻即墨的中解放军队和地方武装取得的重大胜利,作为动员参军的宣传材料。新兵很快被分配到各个营中,最后只剩下吴崇先和另一位小个子朱广书。张指导员只好将吴崇先和朱广书两人分配到伙房,负责挑水。

1946年至1949年,国共两党在胶东半岛的内战时断时续。为了补充兵源,双方都大规模地征兵。因为国民党的专制、腐败统治,军事上渐渐失利。此消彼长,中共经过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生存问题,渐渐赢得民心。

从征兵方式上,也可以看出国共两党的区别。随着国民党军队在山东战场的失败,国民党以抓壮丁的方式补充兵源。共产党则是以动员的方式征兵。

即墨的农村常常出现国民党抓人的情况。正如杜甫在《兵车行》中的描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战争导致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结束了14年的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接踵而至,即墨的各个乡村出现杜甫《石壕吏》中描述的情形:“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夜晚官吏到村中捉人的悲剧,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频频上演。

正是战乱频仍,中国的乡村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这种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为征兵带来困难。

1949年1月11日, 由俞家屯江成致、宋林二人介绍,吴崇先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随后,组织给吴崇先一个任务考验他,让他在俞家屯动员征兵。

吴崇先得到任务后,连夜挨家串户进行动员。进了第一家,对方推脱说家中有老人得病卧床,需要照顾。进了第二家,对方说家中有刚出生的婴儿,离不了家。吴崇先刚开始充满热情,豪情万丈,进了几家乡亲的门后,就感觉一盆冷水浇头,心中的热情荡然无存了。第二天,当吴崇先再上门时,乡亲们纷纷给他吃闭门羹。一看是吴崇先,就像躲瘟神一样,立即关上门,无论他如何劝说,就是不让他进家门。吴崇先说破嘴皮,也没有动员到一个自愿和他一起到区里武装队报名的人。不由得一阵气恼,在家里呆呆地生闷气。忽然,他一拍大腿,想到一个妙招。

吴崇先再回到俞家屯时,他的身边多了一位穿着军装的解放军。这就是他到区里请回来的张指导员。张指导员和吴崇先先到了一位老乡家,绝口不提动员参军的事情,和老乡聊家常,问土地改革后,家里有多少地,家里有没有牛,庄稼收成如何,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讲被国民党军队残忍杀害的女烈士聂仁花,讲杀害共产党村干部及其家属的“北黄埠惨案”,讲国民党飞机扫射段泊岚村……一桩桩惨案,都是人民的血海深仇,俞家屯周边几个村庄哪个村庄没有受迫害的共产党员,这个仇一定要报。人民要武装起来,拿起枪保护土地改革的成果。张指导员又讲到山东解放区的大好形势,国民党反动派龟缩在胶济铁路一线,只有青岛尚未解放……

就这样走访了几家后,张指导员就返回区中队了。临行前,告诉吴崇先不要着急,先做好老乡的思想工作,你能把牛牵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喝水。思想工作做好了,消除了老乡的抵触情绪,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来,吴崇先就成了宣传员。他巧妙地将驻即墨的中解放军队和地方武装取得的重大胜利,作为动员参军的宣传材料。

1947年10月,即墨县爆炸队配合地方武装插入国民党统治区,4天内埋设地雷23次,毙伤国民党军43人,炸毁军用汽车2辆,受到南海军分区的通报表扬。

1948年12月11日,胶东部队五师某团和即墨县警卫营于徐家沟村南伏击国民党五十军一○七师三一九团,俘少校团副及官兵460人,毙伤100余人,缴获美式六○炮9门、机枪33挺、军用物资1宗。

吴崇先将这些编成故事,与老乡拉家常,眉飞色舞地说解放军英勇作战,讲我军的装备越来越好,当兵不是上战场当炮灰。穿上军装,打上绑腿,枪支往肩上一跨,神气着呢。老乡对参军这件事情慢慢地了解了,对参军的误解和偏见也消失了。

吴崇先耐心细致的工作没有白费。有两位和他一起长大的小伙子积极报名,随后,几位当民兵的很干脆地要求到大部队去。他们经常在村子里埋地雷,感觉那铁玩意儿弄不好就会爆炸,太危险了。与其当民兵挖坑埋地雷,还不如去大部队扛枪上战场。万事开头难,吴崇先征兵开了头,光俞家屯就有30多人报名参加解放军,连周边的村庄也算上,报名参军的有37人之多。这里面还有瞒着家人报名的。俞振武就是其中一位。其实,俞振武早就想报名了,这里面既有答谢当年吴崇先在小东河冒着生命危险救他的成分,也有年轻人对军队和广阔世界的向往。但俞振武的媳妇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你要去当兵,俺娘仨怎么办,大的才两岁,小的还没有断奶”。

吴崇先将俞振武等37人带到区中队接受简单的训练,张指导员见到他,笑眯眯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表扬说:“好小子,挺能干的嘛!有两下子!你一个人征兵,就征了一个整编排啊。”新兵很快被分配到各个营中,最后只剩下吴崇先和另一位小个子朱广书。来领兵的各营营长,都觉得他们个子小,不愿要。张指导员看到吴崇先闷闷不乐,就说:“组织对你另有重用,别看你年龄不大,征兵很有一套的,你再回俞家屯征兵去吧。”吴崇先一听,连忙摆摆手:“我把大家伙带出来,我再回去,哪有脸再说征兵的事儿。”张指导员劝说他,吴崇先打定主意:“不论怎样都不回去,我要参加大部队”。张指导员只好将吴崇先和朱广书两人分配到伙房,负责挑水。

新兵开始受训了,那些整天和土地庄稼打交道的年轻人,既兴奋激动,又忐忑不安,因为即将开始军营生活。其中有一个小伙子,心里好像打了退堂鼓,但又不好意思明说出来。当天晚上,地方部队为了犒赏这些新参军的战士,炊事班特意为他们下了白面条,并做了几样菜。那个愁眉苦脸的小伙子,看到饭菜上来了,也没有心思吃,可能还在想着家中的父母和老婆孩子。大家都劝他快吃,吴崇先见他不动筷子,就把一大碗白面条端起来送到他手上,然后把筷子送过去:“我说,伙计,来都来了,别再婆婆妈妈的了,痛快点,快趁热吃了吧,吃了就是当兵的人了。”大家一阵哄笑,这个小伙子也有点儿不好意思,马上就吃了起来。

五天后,穿着军装的三十几个小伙子回到俞家屯,一到村子口,就感觉到父老乡亲齐刷刷的目光。他们与亲人道别,马上要随部队出发了。

本来说好的下午三点出发,就差俞振武了。大家在村口的大杨树下等他。吴崇先等了一会不见人影,就决定去俞振武家看个究竟。一进院子就看到,俞振武的媳妇儿哭得像个泪人,怀里抱的娃娃也一个劲地哭。俞振武的媳妇看到吴崇先来了,不再阻拦俞振武,哭着对吴崇先说:“大兄弟,他要去当兵,俺娘们可怎么过啊。”然后咬着牙说:“大兄弟,振武当兵也行,他只要敢出这家门一步,我就把孩子摔死他面前……”吴崇先一听,一阵心惊肉跳,赶紧说:“嫂子,别激动,有话好好说。”

吴崇先看着哇哇大哭的娃娃,满脸悲伤的嫂子,一步走到俞振武跟前,说:“振武哥,要不咱不去参军了吧。好好帮大嫂子照顾孩子,种好田地,多打粮食,也是支持革命。”

俞振武的媳妇儿哄好了孩子, 自己的哭声也慢慢平息,擦干了眼泪。三个大人都一阵沉默,最后打破这短暂沉默的是俞振武的媳妇:“你去参军吧,别挂念家里!”俞振武听了这话,慢慢收拾行李。行李收拾好之后,俞振武和吴崇先看着满脸平静的女人,此时,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俞振武抱了抱大孩子,亲了亲媳妇怀中的小孩子,和吴崇先一起走出了家门。脚步刚出了家门,只听院子里一句撕心裂肺的呼唤:“孩子的爹,你一定要完整地回来——”俞振武低着头,豆粒大的眼泪“啪嗒”“啪嗒”掉下来。吴崇先也是心中百感交集,鼻子一酸,眼泪欲滴。

一行人走在路上,谁也没有说话。昏黄的太阳发出惨淡的光芒,冷冷清清的户外,呼啸的寒风发出受伤的野兽一样的叫声,风掠过原野和村庄,吹得道路两边光秃秃的树枝乱晃。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心事,每个人都有生离死别的伤感。有的人禁不住流下泪水,很快被寒风吹走,吹干。一想到男儿有泪不轻弹,一想到建功立业,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柔软的心顿时变得强大。吴崇先心中仍在回旋着俞家嫂子那句话“孩子的爹,你一定要完整地回来——”,他觉得这句对俞振武的嘱托,包含了一个女子在乱世的爱与怕:也包含了对自己的请求, 自己有责任把一个完整的俞振武还给嫂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