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鏖战铁骑山

鏖战铁骑山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突破第二道防线时,铁骑山之战,令吴崇先记忆深刻。1949年5月27日下午,攻打铁骑山的战斗打响。由于解放军对铁骑山国民党军队情况侦察不细,没有发觉守军已由二二五师取代了青岛保安旅,对国民党军队兵力估计不足,开始进攻受阻。中路部队在攻克丹山以后,于6月1日上午又夺下丹山南部的二六四高地。

1949年5月19日,上疃国民党守军见增援无望,慑于被歼,乘隙仓皇南逃。至此,青即外围战即告结束,国民党军在即墨城外围设置的据点全被拔掉。

外围之战结束后,部队经过几天休整, 自5月26日开始向国民党军第一道防线发动了全线进攻。

在人民解放军炮火的强烈攻势下,26日,即墨城、盟旺山、马山、南泉、大庙山一线国民党守军全线溃逃。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即墨城东至海边、西至胶济铁路长达百余里的大片土地,拔掉了国民党军大小据点20余个,摧毁了国民党军的第一道防线。

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防线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歼逃敌,向国民党军第二道防线冲击。突破第二道防线时,铁骑山之战,令吴崇先记忆深刻。

解放军东路大军在向崂山挺进途中,来到铁骑山下。

铁骑山,位于惜福镇东5千米,是东部山区国民党军队最重要的据点,一个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铁骑山古称“不其山”,历史悠久,因为在原始社会末期,其周围生活着“不族”和“其族”两个部落,故称“不其山”。东汉末年,经学大师、北海郡高密县人郑玄(郑康成)在不其山下选了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构筑康成书院,招收弟子传授经学。在《三国志·崔琰传》中,就记有崔琰拜师郑玄,黄巾军攻破北海郡时,郑玄曾携门人在此避难。郑玄为崂山带来一层人文色彩,崂山一带流传着一些他的传说。如据《三齐记》记载:“郑玄教授此山(不其山),草生如薤(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长尺余,坚韧异常,号康成书带。”据说,郑玄以此草用来拎书。“相传崂山不其,皆康成讲学之地,文墨涵濡,草木为之秀异……”

不其山不仅是一座带有人文色彩的山,还是历代的军事重地。从峰顶居高临下,山下隘口、要道一览无余。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率大军途经此地,就在此筹备粮草,以乘船东渡大海。在山坡上安营扎寨后,把统帅三军的帅旗插在山顶,以便随时指挥大军行动。后来,人们便将此山称为“铁旗山”。远望此山,恰似一匹佩鞍挂蹬的大马,后名称逐渐演绎成了“铁骑山”。

从历史中绵延而来的铁骑山,到了1949年见证了国共的一场鏖战。

1949年5月27日下午,攻打铁骑山的战斗打响。由于解放军对铁骑山国民党军队情况侦察不细,没有发觉守军已由二二五师取代了青岛保安旅,对国民党军队兵力估计不足,开始进攻受阻。打了半宿后的第二天,我军采用炮轰工事设施、步炮协同的战术,十几门大炮齐向敌人阵地射击,敌人的阵地顿时成为一片废墟。事先埋伏在山脚下的步兵发起冲锋,一举夺取了敌人的阵地。

国民党军队不甘心失败,用重金收买了一群亡命之徒,组成敢死队,冲上铁骑山,向我军阵地偷袭。铁骑山上的我军某连正在开饭,由于疏于警戒,全连伤亡80余人,但剩下的30余人坚守阵地,勇猛反击,弹药用尽后,与敌肉搏,终于打退了反扑的“敢死队”。随之,国民党又调上一个营向铁骑山反扑。我军30余人又与敌一个营展开肉搏,但终因众寡悬殊,不得不撤下铁骑山。

当晚,解放军调来炮兵部队,重新组织兵力发起进攻,重炮猛轰山上国民党军队地堡,同时派部队绕到敌阵地后面,前后夹击。一阵硝烟火海,一阵飞沙走石,猛烈炮击之后,解放军向铁骑山发起冲锋。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拼刺刀、肉搏战。经过激烈的战斗之后,国民党军队狼狈溃逃。

在人民解放军三十二军、华东警备四旅的连续攻击下,国民党军队第二道防线全线崩溃。人民解放军收复黄埠水源地、城阳、女姑口车站及该线以北的广大农村。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进展疾速,直逼国民党军的最后一道防线——沧口至李村一线。东路部队由铁骑山、华阴、毕家村、沟崖,分两路向张村、沙子口挺进,于6月1日攻占了张村和沙子口,切断了青岛国民党军队东退之路,使国民党军队陷入人民解放军弧形包围之中。

中路部队在攻克丹山以后,于6月1日上午又夺下丹山南部的二六四高地。然后,大部队经夏庄、石门庙、佛儿崖向李村进军,当晚到达指定地点。

6月2日拂晓,国民党军队残余从沧口开始全面溃逃,奔向市区,青岛外围第三道防线全部攻克。6月2日上午8时,解放军先遣部队攻克水清沟南山国民党军队据点,大部队开始向市区挺进。途经四方车站时,截获了国民党军队满载弹药的卡车, 占领了火车站的地堡,将国民党军队压缩到海岸一带。这时,四方港口里停泊了三艘汽船,竞相逃命的国民党军队汇集到港口,冲上汽船,甲板上挤得满满的,均被解放军截获俘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