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掣红旗冻不翻

风掣红旗冻不翻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媒体总是问我:“你身为台湾年轻人,又是本省籍的台南人,为什么会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但我绝不会离开台湾,因为这里是与“台独”斗争的最前线,而反华势力正是想从其中找到分化中华民族的着力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台湾就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前沿战场。

2015年2月20日,正值农历乙未年大年初二,刚经历人生第一次参选的我,终于在结束选战后抽得空来,和父亲一起借着返乡过年的机会,走了趟离台南老家不远的沤汪文衡殿。

“沤汪”本是平埔语,乃是台南市将军区的旧地名,文衡殿则是当地主祀关圣帝君的庙宇。文衡殿的关圣帝君,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末年,由追随郑成功的部将携奉来台。至于将军乡的地名,则是因为施琅将军协助清廷攻克台湾,此地被朝廷封赏给施琅族人开垦,因而得名。

我和父亲特别拜访沤汪文衡殿,乃是因为从小就听说沤汪儒侠林昆冈的故事。一百二十年前的乙未年,日军登陆台湾,当地文武双全的秀才林昆冈,便在文衡殿前向关圣帝君起誓,表明自己决心带领乡勇义军,和日军决一死战;但假使天命真要台湾沦于日本,就让他中头门铳而死,以免多杀同胞。

后来林昆冈带领干名壮丁,在学甲竹篙山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苦战,最终果然身中头门铳,壮烈牺牲。我和父亲走进文衡殿,便见到昔日林昆冈辟建的育英书院遗址,他在这里开设私塾,给乡人子弟传授孔孟之道。我看着大殿里香烟袅袅,恍惚也听见当年朗朗的读书声,同时让我想起了,谢晋导演的电影《鸦片战争》中的一幕——林则徐走过学堂,望着里头念着论语的学子,即便西风东渐,中华文化仍是一代又一代,香火延绵。

我在庙门口伫立良久,反覆地问自己:像林昆冈这样的台湾人,为什么不见了?当媒体总是问我:“你身为台湾年轻人,又是本省籍的台南人,为什么会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我不禁纳闷:“我不过就是继承了台南先祖林昆冈敬天法祖的精神,还原了传统台湾人本来的面貌,不是吗?”

当年的林昆冈,见有人在文衡殿前竖起“大日本帝国顺良民”的字旗,便大怒将之拔起,并誓死抗日到底;而如今代表所谓本土台湾人的,却是颂扬日本殖民、污蔑台湾慰安妇的李登辉、金美龄之流,这些人称得上是台湾人吗?

我指导成立的台大学生社团台大中华复兴社,曾经请到抗日先贤丘逢甲的后人丘秀芷老师给我们演讲。当时,她娓娓向我们道出她家中的长辈,在经历日本殖民五十年后,仍用客家话继续给他们教弟子规、三字经,闲暇时即吟唱起唐诗宋词,就在那一字一句中,坚持传承了中华文化的道统。就像我台南老家闽南人的庙里,那些雕梁画栋的主题,说的也都是传统中国忠孝节义的故事,何曾有过将荷兰、西班牙、日本当成我们的文化?“台独”为了“去中国化”,硬要把“同心圆”、“多元文化”这套史观搬过来,最后反而断了自己的根。

在研读台湾抗日史的过程中,我读到了屏东萧家,包括在乙未年和日军血战的萧光明,及后来又到大陆参加抗战的第二代萧道应,而台湾竟几乎没人提起。还有寻找祖国三千里的吴思汉、台湾义勇队领袖李友邦、雾峰林家后人林正亨,他们都是英勇参加抗战的台湾人,却在光复后不幸卷入国共内战下的白色恐怖,魂断马场町刑场。林正亨死时才三十五岁,在牢里留下了绝命诗,最后一句是“吾志未酬身被困,满腹馀恨夜阑珊”。这些英勇抗日的台湾人,过去被国民党认为左倾,后来民进党搞“台独”也不提,落得台湾光复七十年的今天,竟只剩下八田与一及“独派”自我作贱成“战败国”的论调,甚至还把“台湾人参加抗战”当成笑话。这般情景,又岂只“余恨”二字了得!

我出版这本书,就是要让大家知道,还有我这样的台湾人在这里,除了为历史作见证,更希望启发对未来道路的思索。记得最早是在两年多前,我在整理房间时翻出了中学时代的联络簿及作文,后来和身边的朋友及长辈分享,大家一致鼓励我应该出书,使我决定将这些资料好好整理出版。

然而,从整理这些手稿开始,到我再从现在的角度为当时的日记写批注,前后竟拖了两年时间。其中因为2014年“独派”发动“太阳花”之乱,我挺身与“独派”正面斗争,意外受到了媒体关注,一方面增加了我对公众发言的机会,一方面却也拖延了我这本书的写作进度。尤其后来我投入选举,直到选后才终于可以认真推动出书计划,等到2015年12月此书正式在台湾出版时,我又代表新党投入了“不分区立委”的选战。

2015年1月台湾大选结束后,我趁选后这段稍微较空闲的日子,到大陆拜访了几位交情甚笃的朋友,并以这本书的台湾版作为新年的礼物。结果几位大陆朋友,都一致建议我要将这本书在大陆出版,尤其在民进党就要执政的此刻,让大陆同胞知道台湾还有年轻的统派存在,并告诉他们所谓的“天然独”是怎么形成的。

因此,我在过完春节后,便紧锣密鼓地展开大陆版的修订工作。当然,原有的书稿都还存在,但面对不同背景的读者群,我仍用心地在每一篇文章中加入应有的背景介绍,让大陆读者更容易了解文中所说的台湾政治事件。此外,我还加入了多篇对于国族认同及统独问题的见解,虽然不像学术文章那样严谨,却是我多年以来亲身体会,并经过多次思考才得出来的结果。

未来我们这些统派在台湾面对的情势,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许多大陆网友心疼我,常劝我:如果觉得累,就到大陆来吧!但我绝不会离开台湾,因为这里是与“台独”斗争的最前线,而反华势力正是想从其中找到分化中华民族的着力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台湾就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前沿战场。作为一个战士,我不能够弃守我的战场。

我也希望真正追求中华民族复兴的朋友,不要只是等待大陆实力的提高,认为到时候两岸就自然统一,“台独”就会解决。我必须再一次严正地呼吁:“坐等统一就是坐视‘台独”’,因为所谓“统一自会水到渠成”的论调,看上去像是自信满满,其实是逃避眼前真实存在的问题,低估形势的严峻。大家应该更重视对“台独”的思想斗争,让更多在台湾认同统一的人敢于挺身说话,逐渐形成台湾舆论中的一个坚实的群体,哪怕人数可能并不太多,但思想清晰、明确、坚定,自然就有力量!

想想清朝末年,全中国真正意识到革命的人,无疑是凤毛麟角,但就是这些认识到时代主题的少数人,推动了历史的进程。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里,有“风掣红旗冻不翻”这样的诗句,一直是我特别喜欢的句子。这七字不仅描写了塞外严冬的凛冽景象,更象征了战士的意志坚定不移,任凭风怎么掣曳,都已经冻到不再飘动。我以这句话自我勉励,也希望广大的中华儿女,能够体会我的心境。

最后,谨以这本书献给海峡两岸所有怀抱中国梦的中国人。这百余年来,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道路上,已经有太多太多的人流血牺牲,当中除了抵御外侮,还有中国人之间彼此为不同政治主张而起的争斗。今天我们好不容易走到了和平发展的年代,更必须对分裂主义抱持警惕,莫再让反华势力见缝插针,为的不是制造战端,而是避免又一个历史的悲剧。

王炳忠

2016年3月27日淩晨三时,台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