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荫山在镇海古城的东北角,面积不大,只有3300平方米左右;山不高,海拔仅12米。这个不起眼的小山,却拥有千年的文化积淀,历代许多名士对它魂牵梦萦,许多文人为它热情讴歌。该山山名“梓荫”,据说是取“梓材荫泽”的意思。“梓材”来自《尚书·周书·梓材》,意谓从政应该像梓人(工匠)治材作器一样考究;“荫泽”,包含着荫庇学子、源远流长的深意。因此,在梓荫山西侧,北宋雍熙二年(985)就建有学宫,成为文脉之地。
据史料记载,梓荫山顶平如掌,高宗南巡屯兵于此。宋嘉定年间,宁宗皇帝派冯枋防守镇海。冯枋目睹镇海口形势险要,就部署驻扎水师,以防备不测,抓紧军备,如修造射亭、创建军器库、制订各种防御规划。冯枋虽为武官,骨子里却是个文人。嘉定十一年(1218),他发现梓荫山是个不错的地方,就在山顶上造了三楹轩,命名为“屏山堂”。所谓“屏山”,意思是和东面的招宝山、巾子山一起,是镇海城区的“屏风”。
梓荫山下有鲲池,泉水长年不休。按《周易·损》:“山下有泽”,卦名为“损”,即彖辞所说的“损下益上”之义。东汉郑玄释曰:山在地上,泽在地下,山所以能高出于地上,乃因泽能自损,泽自损到地下,使自己成为泽,以所损出之土使山增高,成其为山。孔子以此喻教人损己利人,以修养其道德。冯枋就在梓荫山麓东边峭壁上刻有“惩忿窒欲”四个大字,呈田字形,每个字各大四尺。
但是,在嘉庆之前史料记载说,这四个字是王安石留下的手迹。对此,清代学者全祖望首先提出质疑,嘉庆二十一年(1816),镇海贡生胡澧受全祖望的启发也有同感,偕同两三位志趣相同的学友,到摩崖脚下刮去苔藓,细加识别,在紧贴摩崖石刻处“洗刷楷摩”,发现了“嘉定庚辰山西冯枋书”九个字,摩崖石刻“惩忿窒欲”的作者终于得以确认。
由于屏山堂的出现,梓荫山进一步吸引了城内外文人学士前来观赏。山上山侧留下不少石刻、石碑,至今未曾销蚀的仍有好几处,如东侧俞大猷生祠碑石,西麓石壁有嘉庆时代著名文人、县学教谕陈焯等人赏玩山景时留下的石刻等。元末,屏山堂被毁,梓荫山也着实冷落了多时。明弘治十六年(1503)知县张汝栗空闲之余,来到梓荫山上,吊古伤今,遂筑亭于旧址后,教谕王公题曰“迎秀亭”。又迎来不少文人学士来游览,在“迎秀亭”留下不少诗词。徐潭在《迎秀亭记》中对景色描写得令人神往:“登眺之余,万景呈秀。山之峙者,翼然如楫;水之流者,沛然若趋;或断而续,高低掩映;或激而止,会汇萦纡;或天光焕发,或霞彩绚烂,或渔舟往返,或蜃气变现,千态万状,毕聚一亭。”张懋迪和诗:“此地常迎秀,遥山一抹清。浪花排岸舞,波响隔城听。秀矗孤峰迥,文资片石灵。候涛相对峙,不厌坐斯亭。”
明万历十五年(1587)教谕顾充在“迎秀亭”前、原屏山堂地,改建文昌阁,镇海本地文人或外来仕宦者陆续聚集于此,以文会友,读书其中。后不知为何原因,文昌阁被毁。万历三十六年(1608)浙江总兵杨宗业在巡视浙江沿海时,在梓荫山顶重建文昌阁,阁之前为墙,墙有门,门以外有月台。清道光十二年(1832)十月,县令郭淳章在阁之月台前砌石兴筑阁曰“养正广”,道光十五年(1835)六月竣工。光绪六年(1880),里人朱景逊、王忠恕对二阁进行重修,光绪三十四年(1908)冬,火药局熛爆阁毁。民国初年修复,后毁于战火。1991年,镇海中学仿原样建阁造亭,改名梓荫阁。梓荫阁牌匾由沙孟海所书。
在梓荫山麓,明时建有纯阳阁,乃是著名的“多士会文”的所在,实际上是与本县县学相辅相成的治学场所,本邑以及附近的翰林、举人、秀才经常在此切磋制艺和文史学问。后因战火焚毁,归于释氏,改名罗汉堂。
乾隆七年(1742),杨玉书任镇海县令,他锐意文教,乐育人才。乾隆八年(1743),邑人郑宗璧、李士瀛等,向知县杨玉生提出将罗汉堂改建蛟川书院。知县与邑绅张懋建等绅士捐俸以倡,共输银三百八十两,集匠备料,开始动工。
时隔不久,浙江巡抚常安巡视镇海,因为梓荫山下有个鲲池,鲲池原本有山泉涌出,遂将蛟川书院易名为鲲池书院。但人们习惯上还是以蛟川书院为名。嘉庆年间,半浦“二老阁”后人、号称小花屿农的郑勋来蛟川书院讲学,他对蛟川书院感情特别深,写有《蛟川书院八咏》诗。郑勋还在《静廉吟舫》诗中写道:“蛟川讲堂之南有小筑七楹,回栏扣砌,下临鲲池,池上有小山曰梓荫,夜间风来,水石相激,铿然有声。夏日移榻于此,颇得幽趣。”
文脉之地,名人辈出。从宋到明、清,梓荫山文化哺育出一大批文人学士,邑中大姓薛、谢等家族中,薛三才、薛三省兄弟中进士,分别为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成了明代后期朝廷的栋梁,清正廉洁,文才出众,而且对扶持家乡文化不遗余力,为梓荫山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谢泰宗著有《蛟川形胜赋》,也为讴歌梓荫山而书写了大量的诗词歌赋。
墨香四溢,文气氤氲。一条千年文脉一直绵延到今天,现在的百年镇海中学,读书之风蔚然,体现了一个地方的一以贯之的价值观,显示了真正的地方人文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