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闲来翻书,翻出一本《吕日周舆论监督创新评述》。吕日周何其人也?十年前曾在山西长治当过市委书记,在任期间他把一块巨石立在市委门前,石上凿写着:开会+不落实=0,布置工作+不检查=0。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这道公式在验证当地干部工作作风过程中创造过辉煌,屡试不爽,曾引起过国内外媒体的追捧。
书中记载,因为老百姓的一头骡子吕曾有过三次批示,三次动怒。但最终解决问题,不是靠批示的力量,而是抓住枉法违纪的事,处理推诿扯皮的人。1998年11月16日,赤疙瘩村李成富家的骡子被盗。盗贼牵着骡子路经店上派出所时,派出所人员看出疑点将骡子扣下,让贼人回家开证明。这样贼人就跑了,派出所所长郭潞随后就让一个在所里打临工的女子把骡子牵回家。事隔两年半后,失主在该女子的家乡十丈沟找到了骡子。一方要牵回,一方不让牵,都来找郭所长评理。郭所说,这牲口喂一天要20元,两年半要出18000元。骡子的主人又找自己的属地管辖单位合室派出所的人说情,交涉的结果是9000元。可这骡子顶多值2000元。他再去找公安局李局长。李局长说,牲口本身是劳动力,两年多来给那女子家也创造了财富。再补给喂养家三百或五百,限期三天,把牲口牵回。当失主再找回店上派出所时,郭所长不买李局长的账,说人家要1500元,你只出500元怎么能行,最少也得出1000元。后来事情就上了《长治日报》的曝光台,就进入了市委书记的视线,为一头骡子,惊动了四套班子,上了常委会,成立了联合调查组。
骡子的故事耐人寻味,市委门前的卧石与骡子的故事到底有多少牵扯,到底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如今已有多种版本,但骡子的故事起码验证了凿在石头上的公式,石头上的公式又生动体现了一级党委和一级领导的落实观。唯有落实才能取信于民,唯有落实才是目的。落实是个硬道理。
与落实相对应的反义词是什么?人们会有多种联想。我们某些领导干部,也知道文山会海的苍白,也懂得抓落实这个环节的重要和厉害,但又总是习惯于听汇报,做指示,总是被机关大楼围困着,被秘书司机包裹着。出门听会,回来开会,散会见客,见后宴会,总是泡在一个圈子里或曰浮在一个层面上忙,总是在那些固定的程序或套路中转团团,团团转。
实践证明,再宏伟的规划,再远大的谋略、蓝图,再好不过的承诺,如果不能行之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只是挂在墙上,行走在公文里,终究是竹篮提水,是海市蜃楼,是肥皂泡而已。马克思说过: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一打是多少?大家都知道。可见落实是真本事真功夫;落实力就是执行力,就是战斗力。有些现象貌似落实,比如签收、画圈,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有些人看似落实,虽然汗流浃背,但是花拳绣腿;谁都是言之凿凿,谁都不担责任。谁都说骡子应该物归原主,但谁都不去碰硬,不敢得罪那个派出所所长。到头来别说一头骡子,就是一只虱子也捉不住。
抓落实不是请客吃饭,正如习近平同志说的那样,“抓落实的过程,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没有发展。”抓落实是棘手的活儿,仅凭舌头上的功夫不行,需要拿出一种毅力和精神,踏石有印,抓铁有痕。落实就是把工作往实处做,往细处做,往深处做。落实就是揭盖子,查漏洞,找矛盾,从中发现薄弱环节,发现问题,公开问题,追究责任,谁不落实就落实谁,让他的名呀利呀统统落地。
落实也有难易之分,有些同志只对分蛋糕发福利那样的落实工作感兴趣,而对涉及三农,涉及征地拆建等棘手的落实工作袖手旁观或挑挑拣拣。有些问题不是不能解决,也不是没有解决的条件,有些问题解决起来虽然不能三下五除二,但也并不是烫手的山芋,只是我们的干部习惯于当太平官,怕麻烦,怕风险,怕担责任,怕得罪人,怕丢选票。连起码的解决问题的初衷都没有,更遑论恒心、勇气和毅力了。
一次抓落实的行动,胜过十次严密的布置,胜过一百次“会议指出”“会议强调”。抓落实除了认识问题,其次也有能力问题,又有方法问题,要学会四两拨千斤,要学会牵牛鼻子。总之,抓落实是真假公仆的分水岭,抓落实就要真枪实弹,需要挂图作战,要有线路图,有任务书,有进度表,有奖惩机制。
落实的杠杆在哪里?动力和源泉又在哪里?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世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障碍,有的只是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路径。凿在石头上的公式,是朴素的真理,对长治管用,对长治以外的地方也管用;对政府管用,对企业也管用;过去管用,现在也管用,即使再过几百年后,也不会成为灰色的理论。
2013年1月1日《中原时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