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一批新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怀着无限的美好憧憬,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三大街翻开了自己人生宝贵的四年大学生活的崭新篇章。这是科大滨海校区第一年入住新生。
2014-2015年,天津科技大学滨海校区已经启用整整11周年。滨海校区成长的11年,是科大人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办学理念, 以科学民主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以办出特色为核心的办学理念的十一年;是科大人秉承“尚德尚学尚行爱国爱校爱人”校训精神,拼搏进取、奋进前行的十一年;是科大人胸怀理想、笃定不移、坚守创新, 向着有特色高水平科技大学奋斗目标奔跑的十一年。
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区对接。科大立足滨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要求,建立了符合现代大学要求的人才培养体制。滨海新区建设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大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十一年来,科技大学始终坚持滨海新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理念,学科专业设置不断调整, 与滨海新区重点支柱产业对接。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实践),新增办学经费一半以上用于实践教学,与新区100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实践教学基地, 国家级教学示范基地、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实现历史性突破;每年投入500万元,不断改善基础课程和实验室条件。同时,利用新区资源优势,抓学生联合培养,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滨海新区的百余企业,成为科大学生学习、实践、工作的广阔舞台。与国家动漫园、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与天津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凯莱英公司等单位联合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与滨海新区教育局、科委共同建立滨海研究生培养基地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中日、中美、中澳国际合作办学深度展开,与英国、泰国、波兰、俄罗斯、匈牙利等国合作办学开展的有声有色,国际化、开放型大学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学校每年的春秋两场大型招聘会上,来自滨海新区的企业就占到半数以上。
科研方向上与滨海新区对接。“零距离接触、近距离服务”是科大坚持服务滨海的工作理念。学校成立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办公室,在滨海校区建立天津市高校科技转移中心, 与新区产业发展实现互动。滨海校区集中了以食品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化学、海洋工程为特色, 以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特色专业、3个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和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的科技创新平台,并与法国国家药学院和第六大学合作共建“中法食品营养与安全和药物化学联合实验室”, 与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联合成立“中国包装联合研究院”,建成“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食品安全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能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等一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为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的建立,为科大、新区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国家“杰青”、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天津市“千人计划”、天津市特聘教授纷纷入驻科大,成为新区人,科技大学成功入选天津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文化建设上与滨海新区对接。十一年来,科技大学秉承“尚德尚学尚行爱国爱校爱人”的校训,坚持将文化建设与滨海校区规划建设同部署、同落实,校风、学风、教风明显改善。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科技大学成为滨海新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场所。食品、发酵、制盐、造纸是天津科大的传统特色。 同时,天津科大深入挖掘学科资源优势,食文化、酒文化、纸文化、盐文化等一批特色文化正在形成,在学校和新区营造了良好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氛围。利用手机飞信、博客等现代信息技术传播国学,很受师生欢迎,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天津科大学生还自发组织成立了雷锋学社、楹联协会、国学社、艺馨社等多个以弘扬传统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学生社团,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文化自觉。
十一年砥砺, 羽翼渐丰,与渤海为友,邀巨轮为邻,结风浪为伴,吹腾飞号角。乘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难得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天津科技大学似雄鹰展翅,翱翔天宇。耳畔响起了节奏铿锵的悠扬歌声:
矗立海河之畔,胸怀渤海浩荡,津门立校担大任,报国图强。
耕耘育人沃土,壮我轻工栋梁,格物致知诚天下,放飞梦想。
尚德尚学尚行,爱国爱校爱人。你我携手徜徉, 同创荣光!
撰稿人:郑运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