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大有可为, 这不管在理论上或者在实践上, 对于许多知识青年都是已经解决了的。 但是, 也确实有一部分知识青年, 到了农村去以后, 自己有一种孤独的感觉, 用群众的话来说, 叫作 “不合群”, 用一句成语, 就是同农民有点落落寡合, 甚至是格格不入。
为什么会产生孤独之感呢? 他们的结论是: “农民不了解我们!”
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 究竟是谁不了解谁呢? 是农民不了解这些下乡的知识青年, 还是这些知识青年不了解农民?
有这样一种知识青年, 他们自认为有知识, 到农村去的使命是传播文化, 是一位文化使者, 而农村既然需要文化, 那么, 农民就应当主动上门去找他。 如果农民没有来找他, 他就难免会有怀才不遇、 缺乏知音之感了!
应当承认, 知识青年的书本知识是比农民要多, 知识青年不会把打雷看成是雷公作怪, 天旱也不会相信求雨, 但是要说起生产知识、 生活经验, 知识青年就必须拜农民为师, 农民要比知识青年懂得多。 知识青年如果自恃有知识, 到农村去待价而沽, 放不下架子, 那就永远不可能向农民真正学到一点东西。
现在就可以来回答这个问题: 究竟是谁不了解谁? 我认为,一个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以后, 如果自己感到孤独, 那么主要是自己不了解农民, 而不是农民不了解自己。 农民也可能不了解知识青年, 但是作为一个知识青年, 要让农民了解自己, 那就首先需要自己了解农民, 等到自己真正了解了农民, 孤独向隅之感自然也就消逝, 这也就不存在农民不了解自己的问题了!
知识青年究竟怎样了解农民呢? 这里没有什么窍门, 唯一的途径就是放下架子, 甘心当农民的小学生, 在劳动中老老实实向农民学习。 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有长期打算, 下决心在农村扎根,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 决不能把到农村去, 参加农业生产, 看成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抱着 “玩票” 的态度, 合则留, 不合则去; 干起活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青年应当有雄心大志, 改造农村, 改造自然, 改造社会, 但是当自己对于农村情况毫无所知, 对于农业生产一窍不通的时候, 谈什么改造农村, 改造自然, 岂不都是空的。 要改造农村,就必须了解农村, 熟悉农村, 不了解农村, 不熟悉农民, 而又要奢谈改造, 岂不是空话, 农民怎么会了解你呢? 其实你的行动已经告诉了农民, 让农民了解了你, 原来你不过是一个空谈家。
知识青年开始到农村去的时候, 倒是可以把那些改造农村的雄心大志暂时放在一边, 老老实实地向农民学习, 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加入农民的队伍, 而农民确实批准你这个 “队员”,看成是自己人, 那时候, 你的雄图大略才有可能为农民所了解,为农民所接受。 否则就只能是你个人的愿望而已。 改造农村, 没有广大农民的参加, 仅仅靠下乡的知识青年自己的力量, 是不可能实现的。
到农村去的知识青年, 应当首先了解农民, 决不要埋怨农民不了解自己。
(原载 《吉林日报》 1962年8月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