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忆与悼念

回忆与悼念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是中央召开第二次宣传工作会议, 敬之与我都参加了这次会议。有人给我指点他是刘敬之, 我就记住了。大批干部从农村调回机关以后, 敬之先后在辽宁省文化局、省委宣传部工作。第二届东北局成立之初, 正是经济困难时期, 当时决定由张树德、 刘敬之等同志负责拟订一份教育提纲,用以教育广大党员。敬之与人交往, 爱憎分明。但评判的标准只有一个, 就看敬之的爱憎是否符合共产党员的党性。

张知远

今年1月16日, 是敬之同志逝世一周年的祭日。 事过一年,犹如昨天发生的情况一样。

人必有一死, 有的人死得从容, 久病不愈, 亲友们都有精神准备; 有的人死得突然, 看上去跟健康人一样, 不几天就死了,出乎大家的意料。 敬之属于走得突然的一个, 从发病到住院到辞世, 一共才5天, 大家都感到愕然。 每年新年, 我与敬之之间都各寄一帧贺年卡, 互祝新年之喜。 每次卡中都说些想说的话。 去年的贺卡中他对我说: “这一年不错, 除感冒住了几天医院, 其余时间都过得比较好。” 他向我报了平安, 我自然感到高兴。 不想不出半个月, 我突然接到郭允贤同志从长春打来的电话。 她带着哭声告诉我, 敬之去世了! 哟! 我不禁吓了一跳, 不是好好的吗? 什么病这么快? 说是肺气肿。 可见人到老年是经不起折腾的, 光看表面现象不行。

我认识敬之同志是在1954年。 说认识, 其实是我认识他,他不一定认识我。 那是中央召开第二次宣传工作会议, 敬之与我都参加了这次会议。 我说从那时认识他, 因为在我心目中, 对于集中在宣传部门的有思想理论水平的同志都很敬慕。 有人给我指点他是刘敬之, 我就记住了。 在当时, 我们并没有交往。

1960年冬, 第二届东北局成立, 关山复同志主持组建东北局宣传部机构, 敬之与我都被调到这个部门, 从此我俩之间正式认识、 共事、 交往, 先后达31年之久。

这么长时间相处交往, 可说的往事是很多的。 这里我只说敬之性格方面的一些事情, 这是对我印象最深的敬之为人的特点。

敬之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人, 有着与众不同的人格内涵和表现。 他对人对事往往具有独到的见解。 他决不随意附和他不同意的意见, 更不会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只要他认为不对, 就敢于仗义执言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正是因为这样, 他可能得罪了一些人, 但博得了解他的同志们的敬仰。

敬之可以称得上是经过风雨、 见过世面的人, 确切地说是受过严重折磨的人。 但不管怎么折磨他, 他的性格还是不改。 十年动乱初期, 他被五花大绑在几十万人的大会接受批斗, 接着又身陷囹圄, 蹲了监狱。 他自己坐大牢, 照样要去过问他认为不公的事情。 当时有一位厅局级干部谋害了自己的妻子, 同敬之关在一个牢里。 敬之向监狱的管理人员提意见, 说: “杀人偿命, 这样的人为什么不杀?”

五七干校后期, 大批干部到农村插队落户。 他的一家也被下放到昭盟农村。 不少人以为离开了机关, 离开了城市, 处境会变得好些。 但敬之清醒地察觉自己依然受到监视, 动不动就有人做他的文章, 打他的小报告。 敬之对于这种处境泰然处之, 该说的照样说, 不管别人怎么对他。

大批干部从农村调回机关以后, 敬之先后在辽宁省文化局、省委宣传部工作。 像他这样敢于坚持正义又敢于说话的人, 就算回到机关摆到领导岗位, 在十年动乱的大局没有根本改变以前,只能是一个批判的对象, 决不可能按照他的意图履行领导职务。果然, 所谓的 “反击右倾翻案风” 运动一来, 他又成了省文化局的 “孔老二”。 好在他的性格坚强, 连大狱都光顾过了, 还怕批判? 你批你的, 我干我的, 这必然是敬之当时的心态。

“四人帮” 垮台, 一场空前的劫难宣告结束, 敬之先后调到新华总社和吉林省委工作, 从此他又一次离开了辽宁。 但差不多每年他都来辽宁, 我俩之间还经常有见面的机会, 每次见面总得谈论天下大事。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以后, 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不免忧心忡忡, 深为本国的前途命运担忧。 当时我与他谈论和平演变问题, 他冷不丁说了一句, “你以为我们没有被演变吗?腐败就是演变! 事情不正是这样吗? 如果不能有效地制止腐败,党就会变质, 国际反动势力不演变你, 你自己就变了颜色, 群众还会拥护你吗?” 这话说得有多么深刻!

敬之对人对事所具有的独到见解是他长期从事思想理论工作的结果。 抗战期间, 他就从事新闻工作。 我们知道新闻工作是一项非常敏锐的工作, 对于提高一个人的观察力、 洞察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敬之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期磨炼出来的, 所以当他担任东北局宣传部的理论、 宣传、 报刊、 文艺的领导工作时, 可以说是已成竹在胸。 第二届东北局成立之初, 正是经济困难时期, 当时决定由张树德、 刘敬之等同志负责拟订一份教育提纲,用以教育广大党员。 敬之一经受命, 腹稿很快成了文字, 可见他的思想理论功底。 事成以后, 他高兴地说: “这份提纲用来教育党员可以解决问题。”

敬之与人交往, 爱憎分明。 他对不满的人总是保持一定距离, 有时还会刺他一下, 而对信得过的人可以把心掏给你。 敬之与石光是老熟人了, 他在别人面前对石光的为人总是啧啧称赞:“真是一个好人! 与他交往不用担心他打你的小报告。” 所以他俩成了莫逆之交。 对其他类似的人, 他也会说, “跟你交往, 不用害怕你打我的小报告”。 他把十年动乱期间反映人际关系的一句术语 “打小报告” 看作一个人的品德的最好写照, 憎恨那些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专 “打小报告” 的人。 他对专门琢磨人的人是保持高度警惕的。

敬之的这种品格, 自然会得罪一些人, 遭到别人的非议。 但评判的标准只有一个, 就看敬之的爱憎是否符合共产党员的党性。 如果符合, 方式或场合就不应苛求了。

做一名共产党员, 一生要对革命事业有所建树、 有所贡献是不容易的, 一个共产党员的品格能够达到光彩照人更是不容易的。 敬之当然不可能是一个完人, 但在品格方面能够做到一般人所做不到的程度, 这是难能可贵的。 他走得早了, 令人惋惜。 但能给人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 受到众多人的肯定评价, 也算得上是对他最好的悼念。 还是一句话, 好人是不会死的, 因为他总活在人们心中。

(1994年1月1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