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高度的光荣感、使命感、责任感,把坚定的信念转化为攻坚的动力,凭顽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以硬朗的作风化解工作的艰巨,精神力量的增强弥补了物质条件的不足,成为甘肃过渡安置房建设任务胜利完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归纳下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精神:
1.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甘肃过渡安置房建设地区余震不断,山路有许多处于易发滑坡、坍塌的地段,一旦下雨,必有滚石和泥石流发生,危险一直都有,但参加建设的同志们表现出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一切以灾区重建为重,不顾个人安危,在各建设点之间频频往返。甘南地区海拔高、气候变化快,但参建同志仍义无反顾、不顾高原反应引起的不适,深入各个建设点。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现场指挥部党员领导干部始终身先士卒,深入一线,靠前指挥,辗转于6地24县,成为名副其实的“流动指挥部”,在甘肃援建期间总行程20 000千米以上。许多同志积极主动地要求到最危险、最困难的地区开展工作。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是参加甘肃过渡安置房建设工作的同志们普遍而高尚的品质,正是凭着大家这种精神,才能把过渡安置房建设工作推进到需要建设的各个乡镇、村,有效落实了建设计划,保障了任务胜利完成。
2.百折不挠、追求卓越的精神
甘肃过渡安置房建设计划调整频繁,给工作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同时,由于各地对过渡安置房建设的认识水平、协调能力不一,在实际建设工作中遇到反复较多,常遇到突发性变故。但上海建设方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面对变故和障碍,毫不气馁,从不放弃,发扬了百折不挠、追求卓越的精神,以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势,不断反复地协调和争取,凭借工作的韧性和顽强的毅力打开局面,有力推进建设工作。
3.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甘肃,不计个人得失,放下“小家”为“大家”,是所有上海建设者的共同写照。许多同志是自己主动积极要求赴甘肃一线的,他们远离家人和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在甘肃不因工作艰巨而生难,不因事务烦琐而生厌,不因生活简陋而生畏。有的同志顾不上照顾年幼的孩子,有的同志克服身体的病痛,有的同志忍受了亲人去世的悲痛,有的同志在甘肃连续工作超过一个月,仍坚决主动要求坚持到底。这种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克服困难的重要依托。
4.大局为重、团结协作的精神
现场指挥部在服务大局、保证大局的方针指引下,一是努力促进上海建设方与甘肃省、地、县各级管理部门、承建单位之间同舟共济、共图发展的关系,形成互帮、互让、互利的合作格局;二是在现场指挥部内部、现场指挥部与各承建单位之间都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精神,强调同心同德、团结协作的精神。这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凝聚力量,为建设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上海援建汶川地震灾区陇南过渡安置房现场指挥部
二〇〇八年八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