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名党员用行动诠释使命

名党员用行动诠释使命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行动诠释使命:上海城建人在荒地和废墟上建设一个个奇迹——近2 000名上海城建集团建设者经过30个昼夜的连续奋战,提前七天完成了第一批援建任务:5 300套安置房,15 000名灾区人民新的家园。1号地块负责人——共产党员、上海市劳动模范王何庆,承担了集团第一批259套过渡安置房的建设任务。

几乎每天都有余震发生,入夏的绵阳,骤雨也经常不期而至。1号地块、8号地块和上海城建临时分指挥部所在地上游就有4个堰塞湖,一旦堰体发生垮塌,几十米高的水头将挟带着泥石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腾而下。

唐家山堰塞湖泄洪的消息不断,而这时正是6月5日完成第一批援建任务的重要节点。分指挥部的同志至今还保留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家祥在这关键时期给前线同志们发来的短信:“请你们注意安全!同志们的使命是抢险救灾,而同志们生命的安全正是履行这一光荣使命的前提。”

用行动诠释使命:上海城建人在荒地和废墟上建设一个个奇迹——近2 000名上海城建集团建设者经过30个昼夜的连续奋战,提前七天完成了第一批援建任务:5 300套安置房,15 000名灾区人民新的家园。30个日日夜夜,上海城建建设者用大爱之心、心手相连演绎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

“我们早一天抢建完成安置房,灾民就能早一天开始重建家园”。5月21日,分指挥部总指挥、临时党总支书记吴杰等抵达灾区后,顾不上吃饭、休息,立即奔赴绵阳游仙镇村镇勘察地形,彻夜研究,选址一号地块;选址甫定,吴杰与随后奔赴的市政二公司援建队伍又立即筹备开工;在基础资料不具备的条件下,吴杰率领城建设计院69岁的沈国辉总工、技术负责人游江等人连续赶工三个昼夜,几乎没有合眼,赶出施工图纸。

4天完成选址、规划、设计,成为上海援建队伍中最早开工建设的安置房项目之一,6天筹集5 000套过渡安置房材料,10天时间高质量地完成259套过渡安置房建设……这是一场特殊的战斗。时间是最大的敌人。这是一场遭遇战,也是发挥集团整体优势的大会战。上海城建在用“上海速度”与时间赛跑。

哪里任务最重,哪里危险最大,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在抗震救灾的特殊战场上,分指挥部临时党总支21名党员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为群众做出榜样。

1号地块负责人——共产党员、上海市劳动模范王何庆,承担了集团第一批259套过渡安置房的建设任务。为了提前完成地块平整和混凝土施工任务,为搭建过渡房争得时间,他在接到任务的第二天就带着帐篷住到了工地上,直接在现场进行不间断的监督指导。由于日夜连续作战和四川高温湿热的气候,王何庆全身皮肤出现多处过敏症状,他简单涂抹了药水,就马上又赶回了工地。经过努力,1号地块259套安置房于6月5日率先具备交房使用条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6月8日视察1号地块,对上海城建高质量、快速度率先完成1号地块给予高度评价。

由于援建工程进度刻不容缓,一般是边施工边设计,甚至很多地方是施工代替了设计,这对负责工程技术组的共产党员游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土地问题解决了,图纸设计却迟迟没有,我们边设计边施工,很多问题都是以前从来没有碰到过的。”游江认真梳理、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在设计与施工方之间积极沟通,为援建工程顺利开展搭建起桥梁,建立起纽带。

共产党员谭锦华是接到抗震救灾通知后市政二公司报名来四川的第一人。到达四川之后,他第一时间组织起人员力量,协调好各方关系,为救灾援建工程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指挥部临时党总支委员、第二党支部书记张刘金在到达四川绵阳之后,把上海重大工程建设中党建联动的传统带到当地,得到了当地政府、党组织的积极支持。

住安公司在援建中承担大部分彩板房的水电安装和公建配套任务,点多面广、协调难度相当大,共产党员、项目负责人沈刚每天奔波几十上百千米路程,他精心安排施工人员的食宿,自己却经常顾不上。

正是集团一大批党员干部想在前、做在前、冲在前,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凝聚着参加援建任务的一大批年轻人,14名青年纷纷书写下了“请组织在抗震救灾一线考验我”这样铿锵、忠诚的志愿。临时党总支结合这些青年同志一贯的工作表现和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突出贡献,经过慎重、严肃的程序,吸收了隧道公司年轻的项目负责人李翌明、市政二公司乐屹轩、吴尧等三位入党积极分子为中共预备党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