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5月24日,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崔纯纯、王云恺、肖小彬等第一批援建人员乘飞机火速奔赴四川绵阳执行援建任务。
此时的绵阳是一片废墟,余震不断,震后最大的危险源唐家山堰塞湖正处于随时会溃坝的高危状态中。
5月25日,崔纯纯与王云恺不顾余震的危险,主动出击,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是崔纯纯与上海市绵阳援建指挥部指挥长许解良取得联系,他主动请缨,希望能早日拿到援建地块,尽快开工。
另一路是王云恺、肖小彬到绵阳当地积极联系援建工程需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千方百计在当地组织招纳劳动力,租借当地民房,安排好生产和生活之必需。
5月26日下午2点40分,6.7级的大余震袭来,正在联系业务的王云恺被一楼的店老板一掌猛推了出来,只见路旁的广告牌摇晃得厉害。在二楼的崔纯纯听见墙体开裂的“吱嘎”声,坐在凳子上的他差点被掀翻,当意识到地震时,他火速冲到了楼下空旷地。
余震强,没有他们战胜困难的意志强;危险大,没有他们团结拼搏的劲头大。
5月29日,他们拿到地块,当天就组织人员踏勘,第二天一大早就动工。
此时工期异常紧迫。按照上海市援建指挥部的要求,6月28日要交付使用,也就是说30天就要完成545套过渡安置房的搭建、道路硬化、周围场地绿化、污水处理等任务。
指挥部倒排工期,采用平行作业法,条块分割,9个区块的安置房搭建同步进行;同时又实施交叉作业法,路面硬化、水电安装、场地的绿化等工序同步推进。
正当他们甩开膀子大干时,6月6日,上海市援建指挥部给他们下了最后通令,要求他们立即撤退到地势高处,暂停几日,原因是6月7日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槽将过水,此时上下游水位差超过60米,他们犹如头顶悬河。
6日晚上10时许,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指挥部党支部就是否撤退召开了紧急会议,党支部书记杨茂明,党员顾建庄、唐耀祥、肖小彬参加会议,非党员王云恺、管惠林、常青列席会议。他们可谓进退维谷,一方面,如果撤退几日,那么只有超期才能完成任务,百姓将多受几日煎熬,但工程人救灾援建哪有退却之理?另一方面,如果不撤退,100多名参建人员的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最后大家表决的结果是留下来继续战斗,为了能让灾区人民早日住上安置房,他们拼了。
杨茂明一夜无眠。崔纯纯已接受新任务到甘肃文县抢建安置房,不撤退的决定虽取得崔纯纯的同意,但他仍感责任重大。
其实他们是有备而战的。指挥部租来了3辆大巴车停在工地现场,一旦听到防空警报,所有人员奔上大巴车,驶向地势较高的绵阳机场;所有的彩钢板全部装上货运大卡车,便于紧急情况时撤离。他们还进行了模拟演练。
6月10日,唐家山堰塞湖危险基本解除,悬在指挥部头顶的危险也就解除了。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迅速掀起了大干高潮,早上5点就起床干活,直到凌晨2点才肯停下休息。吃饭没有正常的点,午餐一般在下午3点,晚餐一般在晚上9点。幸好这段时间天公作美,没有下雨,他们顽强拼搏,施工进度节节攀升,一排排板房迅速矗立在废墟之上。
6月24日,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到此工地慰问建设者,他与援建员工亲切握手,当看到一排排板房整齐排列,窗明几净时,他满意地笑了。
6月28日,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援建绵阳任务全部完成。
由于工程干得出色,7月3日,上海市援建指挥部又把援建都江堰135套住宅房的任务交给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了绵阳的施工经验,顾建庄挑起了都江堰住宅房建设的重任。他们一鼓作气,乘胜出击,加班加点,工程于7月18日完工,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