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想境界折射出一个“高”字

思想境界折射出一个“高”字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在我们这个援建群体中,大家无论从思想境界、还是吃苦精神方面,亦都表现出了最优秀的一面。但只要抗震救灾的需要,他可以不分昼夜工作,有时为了提高上报数字的准确性,晚上要与一线的安置点,进行无数次的电话沟通。

这次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影响深刻终生难忘。面对这样的特大地震灾害,共产党人奋不顾身,临危不惧,迅速行动,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气概、刚毅的品格、钢铁的纪律,成为抗震救灾的“先锋队”、灾区人民的“主心骨”、受灾群众的“贴心人”。

环境能磨炼人,也能塑造人。抗震救灾是一件功德无量、为民造福的善举。因而,在我们这个援建群体中,大家无论从思想境界、还是吃苦精神方面,亦都表现出了最优秀的一面。

如80后的张钢军,他那朴实的语言说的好:“我能到灾区工作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再说我们身边的人都是一样,在这特殊的环境下,抛弃了一切恐惧感。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抱着一颗为灾民服务之心而来,都在不知疲倦的努力工作。国家遭受如此大难,作为一名年轻员工,更是责无旁贷。况且,在我一生之中,能亲身参加一次这样的救灾活动,将会在我个人的生活中留下极为深刻记忆。”在这种环境下,入党愿望油然而生。于是,在6月16日他郑重地向救灾临时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他在申请书说:“我深知按照党员的要求,自己的差距还很大,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希望党组织从严要求,以使我更快进步。我将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与监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争取早日在思想上、进而在组织上入党,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又如张春生到甘肃地区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后,与大家一起坚守工作岗位,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把一腔热血倾注于抗震救灾工作中,把一颗爱心奉献给了灾区人民。在工作中他勇挑重担,安排什么岗位均无怨言。在甘南地处平均海拔在2 800米左右环境里,除了生活条件艰苦外,对身体瘦弱的他,确实在体能上也是一种很大考验。但只要抗震救灾的需要,他可以不分昼夜工作,有时为了提高上报数字的准确性,晚上要与一线的安置点,进行无数次的电话沟通。对此,大家对他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深感钦佩。

应该说这群体中的每一个人,经过这段特殊的经历、特殊的环境的磨砺,让他们的工作意志更坚强了,思想境界更升华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