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从20世纪应试教育中走出来,且为纯工科出身的我来说,提笔写文章着实非我所善。但谈到女儿参加清华附中校本课程“走进实验室”活动的感受时,我还是有话可说的。因为在这个活动中,女儿收获颇丰,而我也从女儿身上感受到了自己成长中不曾体会到的学习、探索能够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带来的快乐。
“走进实验室”是清华附中创新班初中阶段“三走进”活动(走进圆明园、走进实验室、走进文学经典)之一,用初二年级一年的时间来完成。自从孩子进入清华附中,面对丰富多彩的自选活动,我就放手让她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我只是从时间安排等方面给予一些辅助性的建议。“走进实验室”开始选题时,女儿晚上打电话(女儿平时住校,每晚熄灯前打电话聊一会儿是我们两人睡前的固定节目)时说她选了化学组,并且跟我说了选化学组的理由是对那些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以及奇妙的实验很好奇,想体验。我自然给予肯定,并鼓励她珍惜这么好的学习和体验机会,当然在她感兴趣的前提下给她描述了我自己初中学习生活的贫乏,以及贫乏的原因。
因为平时比较忙,加上我对孩子的学习一贯坚持的理念是“多注意方向,少关注细节”,而且我相信孩子自己会按时完成她该做的事情,所以开始时没怎么过问。但每周活动回来后,女儿都会在晚上的电话中很兴奋地跟我说一些“好玩儿的事情”,于是我在陪着她笑的过程中逐步加深了对活动的了解。当我知道化学组活动由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单保庆研究员带领课题组的老师及博士、硕士们指导孩子时,我不禁为这样的豪华辅导阵容既惊且喜,因为事先真没想到学校和合作方会如此重视,因而也更为孩子拥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感到幸运。
伴随着忙碌而有趣的活动,时间过得很快,我在一边默默地注视着孩子,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不需要的时候退到一边,在每天的交流和观察中体会着孩子的成长和进步的喜悦。如果问女儿在这个活动中收获了什么,那么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真正地直面科学。
女儿性格上颇有些男孩子气,从小喜欢看科学类杂志。在中国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中科院进行的化学组的活动向女儿敞开了一扇通向科学海洋的大门,这条小小的饥渴的鱼儿开开心心地一下就跳了进去。
中科院的老师们针对孩子的特点,设计了完整的科学实践路线,包括学习文献查阅、文献整理、提出研究思路、进行实验样品采集、现场数据获取、实验室样品分析、数据整理,在此基础上还需进行科研学术交流、学习报告及论文撰写等。我本人的工作就与科研相关,面对如此严谨的安排,一边为老师们的细致耐心而感慨,一边为孩子们能否在这个年龄完成这一路线略感疑惑。再一想,老师们在教育方面自然比我更有经验,或许是我低估了孩子的潜力,我要做的应该是配合而非怀疑。于是释然。
女儿自己倒似乎从未犹疑过。周末回到家,完成作业后就到电脑前要么查阅资料,要么组织文字,要么做PPT文件,看起来不亦乐乎。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女儿按部就班地做着自己的“科研”。几乎每次活动后,热心细致的中科院助理老师都会发来孩子们学习的照片。照片中的女儿要么是瞪着一双求知的眼睛与老师探讨问题,要么是像个小大人似地操作着各种化学仪器,要么是认真地填写着实验报告,俨然已是一个在科学的高峰面前毫不畏惧的小小攀爬者。尽管真正的科学离她还很遥远,但我相信此次活动中她学习到的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开始形成的严谨科学思维习惯以及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锻炼,都将使她终身受益。
女儿在此次走进实验室活动中的另外一个收获是组织合作能力的提升。
化学组由3个小组组成,女儿分在第一组。经过文献查阅、研究思路讨论后,第一组的研究课题确定为“北京市水体水化学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女儿被指定为课题组长。在得知她被确定为组长后,我跟她探讨了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做好课题组长。探讨的结果是:首先,课题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必须要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做得更好;其次是要善于发现和利用组内每个人的不同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再有就是作为组长还要有点任劳任怨的精神。
在后面的“研究工作”中,我发现女儿做得相当认真。无论是清明期间去密云水库的采水活动还是其后的实验室实验活动,指导老师都给了课题小组足够的空间,鼓励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据助理老师介绍,女儿在安排组内工作方面做得比较好,清晰而有条理。每周活动后的电话沟通中听到的也多是实验中的各种趣事。只是活动后期在组织结题报告时,由于期末考试临近,遇到了大家不能及时汇总文稿的困难,使这个小小的组长颇有挫败感,以至于向我电波诉苦。作为妈妈,当然首先要安慰她,然后帮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示她如何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或者借助老师的力量解困等。在这个过程中,女儿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即使是做科研这样看起来纯粹是“做事”的事,也不仅仅是做事,而是做事与做人的结合。
女儿的第三个收获是她自己提出来的,她强烈地认为通过活动,她的电脑使用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因家远住校,女儿无法及时完成必须在电脑上才能完成的作业。活动开始后不久,一向节俭的她向我提出了购买笔记本电脑的要求。在确认了必要性和在学校使用的可能性后,我满足了她的要求。并在日后的交流中听到了她对于自己“电脑盲”的惭愧,也感受到了她提高自己电脑使用水平的信心。这是女儿所在班级普遍存在的一种积极态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气馁,向同学学习,然后迎头赶上!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没有那种因为害怕别人超越自己而拒绝帮助他人的狭隘意识,这实在是令大人们都值得学习的一种精神。
最后的结题汇报活动中,我欣赏到了女儿做的PPT报告,编辑得蛮有新意,在我这个外行看来,报告本身相当专业。这里面自然凝聚了老师们的心血,也能看到孩子自己的明显进步。
当然,任何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走进实验室活动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收获很多。对女儿来说,收获也不限于上述我能说出来的内容。多年以后,当女儿成为一个成年人,无论她从事什么职业,我相信她都会认真严谨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她回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时,这段彩色的记忆会是永远的温暖。
在此,作为一个爱孩子的妈妈,我真诚地感谢在走进实验室化学组活动中辛勤奉献的以单宝庆研究员为代表的中科院专家,以及在活动中一直予以热情帮助的单相斐同学的妈妈,当然更少不了清化附中组织这门课程的老师们。记得清明节下午,家长们在学校门口等着密云水库采水归来的孩子。当看到赵岩老师风尘仆仆地从车上下来,把孩子们一个个交给家长时,我心里的感动无以言表,为这份为师的责任,为这放弃陪伴家人的假期!
相信孩子们也会永远感恩所有为他们在幕后默默奉献、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组织课程实施的老师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