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思想的力量——《寂静的春天》导读
韩 星
(一)荐书理由
1.梗概
蕾切尔·卡森是一位海洋生态学家,她的作品具有科学的准确性、内容的深刻性的特点,加之优美的抒情散文风格而颇获好评。以她1937年发表在《大西洋月刊》上的一篇随笔为基础而写的《在海风的吹拂下》一书,于1941年出版后,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1951年的《围绕我们的海洋》为她带来了很大的荣誉:不但连续数十周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还获得了“国家图书奖”,被翻译成三十种文字。从而使她获得了第一流作家的声誉。
但是,卡森留给人们最著名的作品,还是《寂静的春天》。
卡森《寂静的春天》的创作起因于一封信。
1958年1月,卡森接到她一位朋友的一封信。信中说1957年夏,州政府租用的一架飞机为消灭蚊子喷洒了DDT,飞过他们两英亩私人禽鸟保护区上空。第二天,许多鸟儿都死了。读了这封信,卡森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凭着特殊的敏感性,卡森意识到这其中的问题:春天应该是鲜花盛开、百鸟齐鸣的季节,突然地,在春天里就不再听到燕子的呢喃、黄莺的啁啾,田野里变得寂静无声了,这会意味着什么呢?正像她自己所回忆的:“这样的思考迫使我把注意力转到我多年所一直关注的这个问题上来”,她要把这个问题写出来,让很多人都知道。
本来,卡森只是计划用一年的时间来写本小册子。后来,随着资料阅读的增多,她感到问题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远非一本小册子所能够说得清楚和让人信服的。这样,从1957年开始“意识到必须要写一本书”,到尽可能搜集一切资料,她阅读了数千篇研究报告和文章,到1962年完成了这本著作,以《寂静的春天》之名由霍顿·米夫林出版,卡森前后共花去五六年时间。
DDT是一种合成的有机杀虫剂,作为多种昆虫的接触性毒剂有很高的毒效,尤其适用于扑灭传播疟疾的蚊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仅仅在美国军队当中,疟疾病人就多达一百万,特效药金鸡纳供不应求,极大地影响了战争的进展。后来,有赖于DDT消灭了蚊子,才使疟疾的流行逐步得到有效的控制。DDT及其毒性的发现者、瑞士化学家保罗·赫尔满·米勒因而获194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是应用DDT这类杀虫剂,就像是与魔鬼做交易:它杀灭了蚊子和其他的害虫,也许还会使作物种植提高了收益,但同时也杀灭了益虫。更可怕的是,在接受过DDT喷撒后,许多种昆虫能迅速繁殖抗DDT的种群;还有,由于DDT会积累于昆虫的体内,这些昆虫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后,那些动物,尤其是鱼类、鸟类,则会中毒而被危害。所以喷洒DDT就只是获得近期的利益,却牺牲了长远的利益。
《寂静的春天》讨论的是现在已经被禁用的杀虫剂DDT带来的危害。为了让人们充分地了解和懂得这些,卡森在书中呈现了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由于对剧毒性农药DDT的滥用,不仅仅是给花鸟虫鱼带来致命的危害,也包括对人类的巨大危害。农药和杀虫剂还有除草剂等化学合成剂在危害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时,通过污染食品、空气和水,进而在生态循环中的累积过程中,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同时,卡森还提出人类如何认识和处理与自然关系的这个重大的话题,以及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技术进步的局限性,卡森的文笔细腻流畅,闪动着智慧,依仗文字使讲述的内容并不枯燥无味,她引人入胜的论述使读者了解寂静的春天的可怕,也试图从生态学的角度提供解决方案,使人们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未来的关注。
2.价值
1992年,美国最权威的书评组织推选《寂静的春天》为近50年来最具有影响力的书籍之一,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十大重要著作之一。在这里,我们姑且引用一些权威人士的话,看看本书的价值。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胡德平:说到绿色、生态、环境、低碳,人们都会想起1962年出版的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当下兴起一种说法,就是绿色GDP。这种说法是说真正的国民财富应该是从现行的GDP土地中扣除自然资源的退化,污染,管理不善等因素的成果,之后得出来的财富净值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经济。如果绿色GDP成为负值,那将是国家经验的失败,有污染不可怕,大自然可以修复它。但是如果自然界对污染的修复也成了负值,那么人类毁灭也将进入倒计时。
中国著名环保活动家梁从诫:早在1962年,它就成为人类用现代科技手段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出的第一声警报。但是在当年的美国,却遭到与农药相关企业的猛烈抨击和某些舆论的嘲弄。我佩服卡森女士的科学精神、远见和胆识。历史最终证明,尽管当时她是极少数,真理却在她的一边。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寂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以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寂静的春天》为近50年来最具有影响力的书。经历了这些年来的风雨和政治论争,这本书仍是一个不断打破自满情绪的理智的声音。这本书不仅将环境问题带到了工业界和政府的面前,而且唤起了民众的注意,它也赋予我们的民主体制本身以拯救地球的责任。
媒体人柴静:做新闻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寂静的春天》,这本书被认为是20世纪100篇最佳作品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引发了美国甚至全世界的环境运动。我国停用DDT,也可以说源头来自这儿。美国的前副总统戈尔,把卡森的照片和那些总统、总理的照片一块悬挂在他办公室的墙上。
3.让学生读本书的意义
在我的生物学教学中,在学习“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关系”及相关内容时,有一个综合性的传统内容——“牧民大会”,这个活动已经开展10余年了。这是学生为主体综合性活动,教师给学生提供下列的一个情境:
近些年来,因为羊绒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销量极好,厂家需要扩大产品的生产量,故原材料——羊绒的收购量也越来越大。故事发生在某草原,几年来羊绒厂的收购员来此地大量地收购山羊绒,收购价格也越来越高。牧民靠卖山羊绒的收入逐年增多,成为牧民生活一项重要的收入,为了多卖羊绒,养羊的数量越来越多。可另一方面,由于山羊数量的增多,草场中的草量就显得不够了,山羊就啃草根,牧场一年不如一年。面对这种矛盾,怎么办?牧民中有两种意见,为此乡领导特地召开一次牧民大会。
山羊和羊绒是学生熟悉的,但这种日常生活用品与距离生活遥远的草原的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单凭书面的上内容是不够的,通过戏剧将这两者联系起来,从熟悉的山羊和羊绒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扮演有关角色,演出把科学知识与STS、生活方式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直接联系起来。另外角色扮演还会得到以下收获:可以加强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信心,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会出现不同的观点和矛盾。最核心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建立可持续性的理念,这对他们的影响是积极的。通过各个角色的观点阐述、辩论,生态学家所呈现的科学知识的渗透,最后达成共识,这种富有创造性、具孩子心理特点的结局是编造不出来的。通过十几届学生做这个活动的情况我们会感觉到环保意识在孩子们心目中明确和建立的历程。记得做这个活动的初始,学生们了解到因为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养山羊而造成草原沙漠化和骆驼悲惨的下场时,天真地问道为什么不把北京人工草坪割下来的草运到草原去让骆驼充饥既天真又幼稚的问题,而今天同年龄的学生们会引用大量的事实,用充分的观点以及通过整合达成共识,可以很合理地诠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不仅是众多环保人士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学生对日益恶化的环境实际体验的结果,还是国家环保政策不断完善的结果。
这种改变付出过惨重的代价。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带来环保发展重大转折点的关键性作品,这样一部的意义,显然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经典作品。但是作为一个学生,读经典当然是好事情,但为什么会推荐《寂静的春天》这样一本环保经典呢?理由如下:
(1)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生物学等相关课程中学生们已经学习到了生态系统与人类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等相关的知识。
(2)学生们面临着一个环境时时被破坏污染的现实世界,他们的亲身感受是鲜活生动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出现了许多环境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学生们也在感受和体会,例如雾霾、水污染、食品安全等,环境污染和保护自然的观念也会在他们心中建立一些概念。
(3)卡森女士的文字优美、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4)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讲述环境内容的科学读物,更是一本具有思想性的人文经典。可以让学生了解环保中虽然离不开生物学、物理学等科学,但现实生活中,关于污染与发展、致富与治理等争论都是来自人文。通过阅读让我们的学生知道科学的双刃剑的内涵。本书DDT恰恰是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曾被认为是一项重大成就的杀虫剂的应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进行讨论,并引发了当代环境保护运动。让学生们从历史的经验了解,即使是在已经解决了现有环境问题的假定前提下,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应用仍有可能带来更多更新的问题;其二,即使就目前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来看,也无法回避环境问题的人文与社会性,即只有科学技术,是绝对无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
(5)通过阅读帮助学生去进入一种新的思维层面,重温经典可以“思考最基本的问题”。面对现实中人类进步发明的杀虫剂、抗生素出现的麻烦,令人深思。在中共十八大报告里,明确提出“尊敬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条文,表明国家对人与自然的理解。回顾我们国家对自然观念的改变,体现了重大的转折:从“宁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再到变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过程及人类付出的代价应该帮助学生们知道。
(6)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是人类必须选择的道路。
(二)学习任务
在阅读过程中,着重思考:
(1)作者是个什么人?
(2)书里讲了什么事?
(3)对书中所讲的问题,当时其他人普遍怎么看?
(4)作者为什么能以她的方式发现和讨论?
(5)作者这本书在当时的意义是什么?
(6)这本书在今天的意义是什么?
(三)教学过程
教师思路:如何让学生读这本书?如果靠教师来指引阅读,指导他们如何读,适当给予解释和说明的话,学生容易陷入被动的状态。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唤起学生对这本书的兴趣,引起他们读这本书的欲望,不约束他们。
第一步:听一听学生选择阅读这本书的理由,了解学生的阅读动意;
第二步:根据学生的情况,介绍一下本书创作的背景;
第三步:根据卡森的写作背景,提供一些阅读时要注意的话题;
(1)作者是个什么人?
(2)书里讲了什么事?
(3)对书中讲的问题当时其他人普遍怎么看?
(4)作者为什么能以她的方式发现和讨论?
(5)作者这本书在当时的意义是什么?
(6)在几十年之后,现在再阅读这本经典著作的意义又是什么?
第四步:学生阅读;
第五步:读书分享会。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组织专题分享会,并以分享会一员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提供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这本书在今天的意义是什么?《寂静的春天》主要是以DDT作为实例阐述人对自然干扰的可怕后果。就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来说,是否有其他更多超越而且不限于DDT的应用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环境污染的现状在当下笔笔皆是,都是人类干扰自然的后果,可以通过讨论集结出这个问题,从而使学生关心、参与现实生活的创造。
(四)学生收获
我读《寂静的春天》
C13级 韩雨青
初三,我参加了校本课程“走进图书馆”的学习,课程先是给我们安排了一系列名师讲座和到图书馆书店的活动,然后进入了“阅读经典”的环节,就是在导师的组织下阅读一本经典名著,我选择了《寂静的春天》。
作为课外的一名阅读爱好者,我也是刘慈欣《三体》的忠实书迷。很巧的是在课程刚刚开始时我正在读《三体》,“……是《寂静的春天》让叶文洁在一生中第一次认真思考人性之善恶……”,令主人公叶文洁如此器重的书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呢?引起我强烈的兴趣。
在《三体》中,叶文洁因为代替青年白沐霖抄写与《寂静的春天》相关的信件被查出而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因而进入秘密的红岸基地,展开了后面的故事。为什么在那个动荡而敏感的年代,阅读《寂静的春天》成了一个严重的罪名呢,当然不仅仅在中国,就是在当时的很多其他国家也掀起难以平静的风潮。
寂静的春天是有其独特的地方的——是的,它最先揭露了人类在毫无忌惮地使用DDT等化学农药与药物后的可能后果——当药物以富集效应在全球的生物体身上成倍累计,那么这不仅是对于动植物,更是对于人,伤害的作用在不远的将来是不容小觑的;也正因其在那个时代,甚至直到如今的先锋思想,在农业与经济挂钩,人为改造自然以求得经济飞速发展的这个时代,对于杀虫剂与化学品的批判思想是一种“顶风而行”的状态。
在我眼中,不得不说在刚刚接触书中内容时是认为它们有些先行了,然而随着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才发现事实上书中提到的景象在我们的身边已经隐患重重。
当我们悠闲地享受着从动物身上生生取下的制品时嘲笑着保护者们声嘶力竭的呼吁(这样的现象在当今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经有了相当的改观),但我们不知道在世界的各大湿地,白鹭等珍稀物种数量已经大大减少,当终于有一天,湿地的平衡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随之而来的连续后果已经不是人们所能承受的。
当我们在所谓“习惯”中浪费着木材与水,然后在大把的纸上印下“请保护树木”的语句而从未真的认真思考时,当心安理得地浪费着本来已经稀缺的水(不仅对于人,对于动物植物也一样,它们在为人类的失误承担责任,但事实上从书中我们可以发现生物圈中的影响最终也会波及人类),很多人选择性地无视了水土流失之类似乎离自己极其遥远的情况,然而似乎居高临下的局势崩溃时,曾经看起来成熟理性的人类也许只是蹒跚的孩子,没有地球绿衣的保护,当河流干涸我们会怎样?有人在思考。
当我们在山间淌过的清冽河水在地球水圈的循环下也不仅仅是只是由水分子、金属离子和少量自然形成的化合物,而是掺入在千里之外化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就连名字都很难称呼的化合物(少量的添加剂也会在食物中出现,但在剂量合适的情况下是将食物改善的);或者改造着森林雪山——我们必须清楚确实它们的其中一部分让我们的生活变成有史以来最为艳丽多姿的时光,也正是它们使得这个世界正在飞速地发展,可如果过分地依赖甚至——正如书中所提到的许多例子中不加以遏制也不解其危害地过分使用,最终会走向美好的反面。但我们总归要思考的是到底那条隐约的界限在哪里,人们到底应该使用什么,怎样使用这些似乎改造着自然的技术,而我们也必须——与此同时——回过头认真地想想我们是否已经或正将跨过这条界线。
在我眼中,这本书——不论对于几十年前的世界抑或是现在的世界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对于一切影响甚至改造自然的可能后续或已有情况应当意识到问题,勇敢地面对问题然后认真地加以补救。也许书中描绘的后果不会大规模地发生,但这样的思考,在如箭般飞速前行的今天不可或缺。
大约这本书是严肃到有些尖刻了,正是其作为先行思考者的锋芒与伟大所在。
伊文斯的一己之力也许可以为一方水土上的人们思考,然而更愿燕雀可以在城市春光的蓝天上,在人们善意凝望自然生灵的目光中,或欢鸣,或翱翔。
《寂静的春天》,一个永不寂静的春天。
(五)教师评价
韩雨青等几个同学由《三体》知道了《寂静的春天》这本书,主动参与阅读。这是有良好阅读习惯的表现。我们也可以看出她的收获中有把知识与情感结合起来特征,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关爱自然的情感是非常重要。不仅如此,还要付出行动,从自身做起,具有长远的意义。大家写得很好,想得很多,对于一个中学生的阅读来说,在此主题的意义上,已经非常理想了。如果还可以有所提升的话,应更明确环境问题的造成以及解决都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问题,而是涉及更广泛的哲学观念、自然观、社会发展观等人文的问题。一些结论还可以更一致一些。比如,创造财富的问题,文中提到的“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都与创造财富相联系,其实还是默认了创造财富的天然必要性。真的如此吗?——当然,除了保护自然与创造财富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之外,对财富的态度本身,也是一个人生观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