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吴大福 杨流星 整理:杨方华
在浪平乡大保村三川洞屯对面的半山腰上,有一个洞口极其隐蔽,洞内奇观林立的神秘洞穴,叫作仙人洞。关于仙人洞的发现和得名有这么一个传说故事:
旧时,在大保村一带,住着吴、向、张、杨等几大姓人,其中吴姓人堪称当地的名门望族。吴姓人的名望一是先祖从四川潭子水来到这一带后,最先开办学堂,以低收费的方式招纳其他姓氏子弟读书,扩大了影响;二是吴幸麟在三川洞内创建了普度道,吸引了远近众多善男信女到此念经修道,其影响遍及粤、桂、川、黔四省,声名远播。
传说有一天晚上,吴姓人的广西始祖在孙家洞的家中睡觉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位白皮肤白眉白胡的穿着长袍服的老道仙对他说:“这里不是你们的兴家之地,要想兴家须迁旺宅另居,还要办道。”这位先祖问道:“大仙,那何处才是兴家办道的旺地呢?”老道仙回言:“承上启下,堡垌为宜;文道武道,以穿洞为佳。”又问:“为何要选在穿洞内办道呢?”老道仙便说:“洞中藏洞,奥妙无穷;莲花宝座,仙人台座;玉盆鹤蛋,银浆金丹;定海神针,大仙常玩;上进下出,乃是天仙;找到此地,胜似龙盘。”老人一觉醒来,时值鸡鸣一更,这是头梦,依据浪平汉族说法,头梦所梦之事往往灵验,于是他将梦中大仙对他所说的以上几句诗提笔草草记下来,待天明后便叫醒两个儿子,三人一起分析了这几句诗的含义。
经父子仔细分析推敲一番后,觉得这分明是仙人给自己的一种暗示,必须要遵从仙人所指,设法找到这旺宅和办道的仙洞。第一步,先分头找旺宅地。父子三人先后找到了叫堡上和薅枝垌的地方,符合梦境“堡垌为宜”,决定两个儿子各迁一处。第二步,找办道的穿洞。香维一带的三个穿洞中,只有第三个穿洞比较符合梦境所述,但老道仙所述的“洞中藏洞、莲花宝座、仙人台座、玉盆鹤蛋、银浆金丹、定海神针、上进下出”奇景却没有,他们分析这些奇景必定在附近这一带。于是他们再一起选定良辰吉日细找了数日。找来找去,始终未见踪影。正当他们气馁之际的一天中午,突见两只长尾山齄(鸟名)来回飞过他们的头顶,喳喳地叫个不停,来回飞过两次后,即往三穿山的北半山腰飞去。他们即想是不是这两只山齄是在向我们引路?于是父子三人即往山齄落脚的地方爬上去。当他们来到一座悬崖下方杂树林中休息时,一股凉风从一个犹如簸箕大小的洞口吹来,不觉一阵心惊,于是走过去伸头一望,一个漆黑的洞口即展现在面前。他们即在附近找了几把干芦苇做成火把,然后点燃火把钻进洞内。进洞不一会,前面一个漆黑的深坑将进路一分为二。他们按照先左后右的顺序,先往左边寻去,走了约一个时辰,虽看到一些奇景,但发现与梦境所描述的差距较大,只好原路返回。第二天,又打着火把从右路进去,进去不久,透明的盆缸、石蛋、荷花、莲花台塔座、“仙翁迎客”、“万年灵芝”、“仙墩”、“独秀峰”、“擎天柱”、“山巅宝塔”、“皑皑雪山”、“高峡飞瀑”、“锦绣田园”、“滴泉”、“瑶池”、“嫦娥思乡”、“仙长下凡”、“象鼻饮水”等一幅幅奇景即展现在眼前。更奇异者则有四:一是斜钟乳石,那钟乳石从洞顶成五六十度角斜斜伸到洞底,大的有水桶粗;二是锅形石笋,在一截圆柱形的石笋上面,乳石滴成“铁锅”,锅沿悬空,铁锅里盛着钟乳滴成的“菜肴”;三是仙桌,石笋支撑着“桌面”,桌面平整,其间有钟乳滴成的几个“酒杯”,桌子周围有独凳,像是仙人欢饮或对弈的地方;四是“古树藤根”,有大有小,小的有右臂粗,大的需两人合抱,一一横陈洞底。在深深的古树树纹上,用手轻轻一拍,还会发出咚咚当当动听的乐声。父子三人当即断定,这就是梦中老道仙所讲的仙景,是大仙们秘密下凡来游玩的地方。他们小心地沿原路返回,认为不能轻易损坏洞内及洞口的一草一石一木,出洞口时把走过的痕迹消除掉,并搬上些泥和石头把洞口封小了。第三天他们进入三穿洞内观察,发现有一处向上的小洞口,他们艰难地上爬一段后发现洞口往后山方向越来越大,根据方向判断,肯定通往前两日的进洞口。于是“莲花宝座,仙人台座、玉盆鹤蛋,银浆金丹、定海神针”及“上进下出”的奇景便完全找到。他们便把这个奇洞命名叫“仙人洞”。仙人洞便由此而得名并在大保村一带流传开来。
由于后人再没有人进过仙人洞内,天长日久,世代相传的仙人洞具体在何处便成了一个谜。直到1976年秋的一天,瑶族汉子黄再元去到对面山砍野竹子,回程在半山腰休息时,忽有一股风从海碗大的山窟窿里吹出,他即四下寻找,在离出风处两米多远的地方找到一个被泥石封堵着的小洞口,他扒开这小洞口,进洞探个究竟,回来后经和村子中的个别人讲述,后经证实这就是传说中的仙人洞。
(流传于田林县浪平乡)
编辑:梁会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