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的外交困境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的外交困境

时间:2022-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月29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一项决议,庆贺中国共和政府的成立。为稳定政权,继任国务总理兼外交总长的陆徵祥向美日等国提出承认民国的请求。俄国主张要等到中国政府正式成立才能承认。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决定等中国临时政府结束,中国宪法颁布后再予承认,以维护共同行动的原则。5月2日,美国驻华代办向中华民国总统递交国书,正式承认中华民国。10月2日北京外交团再次集会,大家赞同日本的提议。

1912年2月2日,孙中山正式照会各国,以后凡在中国交涉事宜,应向南京新政府磋商办理。

武昌起义成功后,孙中山对各国对华态度进行过分析。他认为与中国革命关系紧密的有6个国家,“美、法两国,则当表示同情革命者也;德、俄两国,则当反对革命者也;日本则民间表同情,而其政府反对者也;英国则民间同情,而其政府未定者也。是吾国之外交关键,可以举足轻重为我成败存亡所系者,厥为英国。倘英国佑我,则日本不能为患矣”。孙中山对时局的分析是有一定的道理,后来的实际情况也证明想要取得列强的承认并不容易。辛亥革命成功后,西方各国采取所谓“金融中立”政策,向孙中山关闭所有贷款大门,南京临时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

列强的“中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后,列强并不予以承认,依然同清政府保持关系,不久,清帝退位,袁世凯得到统治中国的大权,形势发生了变化。

地方小、胃口大的日本

2月23日,日本分别向各列强提出承认民国政府的先决条件:一、中国新政府要保证继续承认外国人根据条约、法律成例或习惯所得到的权利利益和特权;二、新政府要向外国借款;三、列强采取共同行动。在接到这份照会之后,英法两国立刻表示原则赞成。德国也表示同意。美国虽然表示同意,但附带声明:以这个方针不致对于承认中国新政府,引起不必要的延缓为限。它还要求日本事先说明向中国所要求的保证的性质和条件。俄国先是表示同意,后来又增添了附加条件:唯日俄两国的特殊权利,得另行要求。实际上,此时日、俄、英三国都无意承认中华民国,他们正分别同中国政府就满洲、外蒙古和西藏问题进行交涉,试图借承认问题来进行要挟。

积极的美国

只有美国在承认问题上比较积极。1912年1月3日,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就曾向国会提出祝贺中国爱国者所取得的成功,赞成尽快承认中华民国。2月29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一项决议,庆贺中国共和政府的成立。在此前后,美国亚洲舰队司令训令在中国沿海的美军舰艇,受到悬有中华民国国旗的中国舰艇敬礼时回礼。5月6日美国政府询问驻华公使嘉乐恒关于应否承认的意见,回答是“应该从速承认”。6月间,袁世凯内阁中许多成员为反对他的专横独裁而提出辞职,政局因之动摇。为稳定政权,继任国务总理兼外交总长的陆徵祥向美日等国提出承认民国的请求。美国根据这一请求于7月20日照会英、法、俄、德、日、意、奥等国政府,询问是否愿意立即承认民国政府,并指出美国民意都主张立即承认,美国政府不便久违民意。但是,各国复电都不赞成立即承认,认为时机未到。俄国主张要等到中国政府正式成立才能承认。法国同意俄国的主张,还强调于新政府对外国在华权益和条约未予正式保障之前不能承认。英国借口袁世凯政府没有履行条约义务的能力。至于日本,它的理由更多。它认为:中国当前的政治组织,只不过是临时性质,尚无建立持久政府制度的基本法规,而且目前政权也不够稳定。如果此时承认,不仅妨碍中国正在进行的行政改革,也不利于各国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决定等中国临时政府结束,中国宪法颁布后再予承认,以维护共同行动的原则。

1913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参议员培根立即承认中国新政府的提案。4月2日,美国政府通知各国,美国已决定立即承认中华民国政府,望各国合作。4月6日美国告诉中国:在中国召开国会、完成组织议院之后便正式承认中华民国政府。日、英、法等国都劝阻美国,希望它仍坚持一致行动的原则。德国表示要等到袁世凯得到大多数票当选,便可以承认。日本试图改变美国的既定态度未能成功,便于4月19日提出承认条件草案,除了在1912年2月间提出的那些条件外,又建议在北京举行各国外交代表会议以达成一项共同的决定,然后才能给予承认。它强调“各国尽可能同时承认中国政府”。日本这项拖延承认的新提议得到英、俄、意、奥等国的支持,而美国未予理睬。

困境中的转折

4月8日,中国国会正式在北京开幕,参众两院先后组成。5月2日,美国驻华代办向中华民国总统递交国书,正式承认中华民国。在此之前,4月8日巴西首先承认中华民国,4月9日秘鲁,5月2日墨西哥,5月4日古巴也都承认了中华民国。9月30日北京外交团开会时,日本方面提出如果中国正式承认外国在华历来得到的权利和特权,日本愿意在总统选举之后即承认中华民国。日本还提议要非正式地劝告中国内阁总理,中国方面在通知各国关于总统选举的照会内要附上一件保证外国权益的声明。日本方面草拟了这份声明:“所有前清时代及临时政府公司私人所订一切条约合同以及其他约定,均将严格尊重。所有外人在华依据国际约束本国法令固定习惯所享之一切权利特权自由,特此保证承认。”10月2日北京外交团再次集会,大家赞同日本的提议。袁世凯派亲信梁士诒同日本公使商定,在袁世凯10月10日的就职演说中采用日本方面所建议的对外宣言,其内容先行通知各国公使取得同意,随后各国就宣布承认中华民国。10月6日袁世凯正式当选总统。外交部把此事通知各国政府,并将上述宣言的内容通知各国公使。

正式承认

10月7日,英、俄、法、德、日、意、匈、荷、比、葡、西、丹、瑞(典)等十三国同时宣布承认中华民国。10月10日,袁世凯发表就职演说,他声明:“所有前清政府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各外国政府所订条约、协约、公约,必应恪守;及前政府与外国公司人民所订之正当契约,亦当恪守;又各国人民在中国按国际契约及国内法律并各项成案成例已享之权利并特权豁免各事,亦切实承认,以联交谊而保和平。”至此,列强完全达到其要挟勒索的目的,尤其是英、俄、日三国。

参考文献

茅家琦等:《孙中山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