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迎接孙中山的广州第一码头

迎接孙中山的广州第一码头

时间:2022-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孙中山也多次选择由天字码头出行,仅《申报》报导就有八次。民国元年孙中山第一次回粤,在天字码头上岸。孙中山分别接见。9时50分,孙中山偕夫人乘坐电船出府,到天字码头时,军乐大作,鞭炮连续不断。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向欢送者逐一免冠还礼,礼毕。谁会料到,这次天字码头的欢送,竟是孙中山与广东的诀别!

天字码头,俗称“广州第一码头”,位于今广州市北京路南端,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形成,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最初只供官用,民船不得在此停泊,因此被称为“天字第一码头”。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奉旨来广州禁烟,曾在此登岸。孙中山也多次选择由天字码头出行,仅《申报》报导就有八次。

民国元年孙中山第一次回粤,在天字码头上岸。1912年孙中山于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世凯,4月1日正式解职。3日,孙中山从南京南下沿途考察,取道上海、福州回粤,25日上午11时,孙中山偕子女及廖仲恺等人乘“宝璧”兵轮,抵达广州。

1912年5月2日的《申报》就对此次行程进行了报导,生动展示了当时的场景,新闻写道:孙中山因巡阅虎门炮台,比预计到达时间稍晚了一些。但都督府提前安排了数千人的军队自天字码头起到都督府一带迎接保护。抵达码头上岸时刻,军乐队奏乐,孙中山着礼服,戴高帽,率领随同人员如胡汉民、秘书宋霭龄及其女公子共四人登岸。当时长堤上万头攒动,百姓都以见伟人一面为荣,甚至都忘了拥挤的苦恼。

孙中山上岸后,先到天字码头东边的旧水师公所休息,后往天字码头西边的财政公所出席各界欢迎会,并致词:“今日革命虽已成功,然人民多未明革命真理,故我辈仍不得谓为功成身退。”

1924年11月,孙中山应冯玉祥邀请北上共商国是。11月12日傍晚6时,军政机关、团体、学校和市民2万余人在第一公园举行大巡行之提灯会,欢送孙中山大会。各界人士巡行队手持提灯、“欢送大元帅北上”的旗帜,经过财政厅前,三呼大元帅万岁。孙中山在财政厅参观,凭栏而观,并脱帽答礼。

11月13日,各机关均停止办公一天。学校机关部门都张灯结彩,所有牌子都缀以“欢送”二字。各个警署均各派警察十名、列队到天字码头恭送。8时前,各军政要人纷纷到大元帅府欢送。有胡汉民、谭延闿、刘震寰、许崇智、杨希闵、邹鲁、廖仲恺等数十人。孙中山分别接见。9时50分,孙中山偕夫人乘坐电船出府,到天字码头时,军乐大作,鞭炮连续不断。长堤一带布满军队,鹄立恭送。自东堤东山酒楼前起,依次为骑兵、粤军宪兵、粤军讲武堂生、滇军干部学生、陆军讲武学校学生、桂军军官学校学生,军队则有粤军一连、滇军一连、桂军一连、湘军一连、警卫军一营、武装警察一大队。文武官员则在天字码头站立恭候。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向欢送者逐一免冠还礼,礼毕。10时20分,永丰舰鸣第一次汽笛,堤岸各军行举枪礼、刀礼。汽笛鸣第三声时,船开动。各军喊敬礼口令,枪、军乐大奏,孙中山立于舰旁,举帽答礼,直至永丰舰驶至白鹅潭时,岸上欢送者始列队而散。谁会料到,这次天字码头的欢送,竟是孙中山与广东的诀别!

参考文献

1.《申报》1912年5月2日,1924年11月12日。

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

3.陈锡祺:《孙中山年谱长编》,中华书局,199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