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中山与容闳

孙中山与容闳

时间:2022-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化名“中山樵”的孙中山与化名“秦西”的容闳,经容闳的堂弟容星桥的牵线,在赴日本长崎的游轮上相见了。1910年2月至3月中旬,经容闳联系后,孙中山与荷马李、布司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了多次会谈。1910年11月10日,容闳致信布司,批评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不适合中国。当得知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后,已身患中风卧病在床的容闳异常激动,让儿子代笔给孙中山等革命派写了一封贺信。

容闳(1828—1912),广东省香山县南屏镇(今属珠海市)人,原名光照,族名达萌,号纯甫,英文署名Yung Wing。1854年夏毕业于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成为中国留学美国的第一个大学毕业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孙中山与容闳第一次会面

1900年9月1日,容闳由于报国无门,懊丧地从上海去日本,而此时孙中山自日本来沪活动,因清廷大捕革命党人,无法在沪停留,只得原船折回日本。这就促成两人在患难途中巧遇。

化名“中山樵”的孙中山与化名“秦西”的容闳,经容闳的堂弟容星桥的牵线,在赴日本长崎的游轮上相见了。此时,容闳已是72岁,而孙中山是34岁血气方刚的青年,这两人一见如故,在去日本的船上共同畅谈了救国之道。他们抵横滨,合住旅社,闭门密谈甚久。据日本外务省档案记载:“孙逸仙同乘‘神户丸’的清国人秦西(容闳)在本地上岸后赴南山手町库利夫旅馆处投宿……孙与平田晋昨晚5时到旅店访秦西,一直密议到晚上9时半左右方才归宿。”

相似的学习经历

容闳,1828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1835年进入澳门郭士立夫人学校,1842年迁香港就读,到1847年随布朗夫妇赴美留学,在这十二年中,容闳学习英语和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也兼听中文教师讲授四书五经,接受的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西方教育,但是教会学校对其观念上的影响却不容忽视。

1847年1月4日,容闳跟随布朗夫妇踏上了留美的征程。1850年夏,入读耶鲁大学。在整个大学期间,中国的可悲状况时时出现在容闳的脑海中,那令人痛惜的一幕幕,使他的心情一直都很沉重。他认为中国的年轻一代应当享受与他同样的教育利益,这样通过西方教育,中国将得以复兴,变成文明富强的国家。

而孙中山13岁时,在大哥孙眉的资助下随母亲赴檀香山。1879年入读火奴鲁鲁意奥兰尼学校,1882年毕业后就读于奥阿厚书院。1886年孙中山入广州博济医院学医,1997年转学香港西医书院,1892年毕业。毕业后,孙中山先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在目睹了下层百姓的穷苦与上层官僚的腐败,对比了国内的落后与国外的进步后,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若单凭自己的医术,做好一个医生,只能为一部分人治病,医道纵然再高明,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贫弱问题,也不能使广大贫苦群众真正摆脱苦难,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孙中山与容闳的多次交往

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逝世,保皇党失去了诉求目标,无法再号召华侨继续“保皇”了,实力大减。此前,康有为在财务问题上公款私用令容闳十分不满,他在1908年8月17日致谢缵泰的书信中就强烈谴责了康有为及其保皇党。此后,容闳与保皇党渐渐疏远。这时,倡导“中国革命计划”以推翻清政府的美国人荷马李和布司找到了容闳。他们希望物色一位合适的中国政治反对领袖,商量后认为孙中山最为合适。容闳在美国旧金山制定了一个庞大的《红龙计划》,就是向华侨筹款,以加速革命的进程。

1910年2月孙中山致函容闳:一、向美国银行借贷一百五十万至二百万美元,作活动基金;二、成立一临时政府,任用有能力人士,以管理光复省区城市;三、任用一个有能力之人统率军队;四、组织训练海军。

1910年2月至3月中旬,经容闳联系后,孙中山与荷马李、布司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了多次会谈。双方同意成立一个结合所有反清力量的“革命联合组织”,孙中山为联合组织的总理。孙中山任命荷马李为军事指挥官,赋予领导各方革命武力之权力,任命布司为海外财务全权代理人,为联合组织商洽贷款,筹集资金。虽然孙中山承诺对所借款项事成之后加倍偿还,但是布司根本无法在注重现实利益的美国商界筹到他所希望的款项。布司筹款的失败,使得容闳大失所望,甚至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都持怀疑态度。1910年11月10日,容闳致信布司,批评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不适合中国。1911年1月,孙中山第四次抵达美国时,没有与荷马李、布司会晤,也没有拜访容闳。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当得知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后,已身患中风卧病在床的容闳异常激动,让儿子代笔给孙中山等革命派写了一封贺信。12月29日,容闳在写给谢缵泰的信中还吩咐道:“在南京参加就职典礼的时候,假如你见到他,千万替我向他致以衷心的祝贺。”孙中山也没有忘记容闳,1912年2月其在当选临时大总统不久,就写信邀请容闳回国:“素仰盛名,播震环宇,加以才智学识,达练过人,用敢备极欢迎,恳请先生归国,而在此中华民国创立一完全之政府,以巩固我幼稚之共和。”

孙中山的“鹄盼”没有实现,1912年4月21日,容闳病逝。

参考文献

1.陈锡祺:《孙中山年谱长编》,中华书局,1991年。

2.陈申如:《容闳与孙中山》,《学术研究》1991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