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黑嘴鸥的数量与地理分布
黑嘴鸥属于单行种,无亚种分布。
依据《水鸟种群数量估计》(第3版)一书的记载,目前在世界上黑嘴鸥的种群数量估计为7100~9600只,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的沿海区域,分布范围在北纬5145′至1240′,东经11000′至13500′。从1871年司温侯在厦门采集到的第一号黑嘴鸥标本时算起,截止到2010年为止计130年的时间里,中外学者和我们近期内所调查记录黑嘴鸥的分布范围为:中国的各沿海省(市),主要有辽宁省盘锦市、锦州市和丹东市,河北省的秦皇岛市、唐山市、沧州市,天津市,山东省东营市,江苏省连云港市、盐城市,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温岭市、椒江市、奉化市、宁波市(镇海区),福建省沿海地区各市,广东省汕尾市、深圳市、湛江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合蒲县、防城县以及香港、台湾。国外见于韩国、日本、越南等地;在这些分布区域中以辽宁省盘锦地区为黑嘴鸥分布的最北界,最南见于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合蒲县沿海滩涂。
从截至目前的调查结果看,黑嘴鸥的繁殖地仅分布于中国和韩国。中国的黑嘴鸥繁殖地分布在东部沿海河口处,主要有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河口、锦州市大凌河西岸沿海滩涂和丹东市的鸭绿江口、大洋河口,河北省秦皇岛市滦河口,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江苏省盐城市射洋河口滩涂。韩国的黑嘴鸥繁殖地主要分布在仁川广域市。其中,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嘴鸥繁殖分布的最北限,江苏省盐城市是黑嘴鸥繁殖分布的最南限。
越冬地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沿海各省市。江苏省盐城市,上海的长江口、崇明、九段沙,浙江省温岭和玉环等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的沿海,福建省及台湾西部和南部,中国香港地区的沿海以及韩国的南部沿海,日本的中部沿海地区及越南的红河谷湿地。其中,在韩国越冬的黑嘴鸥为越冬分布的最北限。
据不完全统计,在黑嘴鸥的繁殖地分布中,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黑嘴鸥繁殖种群数量最多,2003年的繁殖种群数量为5020只,2005年下降为4359只,2006年为6000只左右,2009年为6397只,2010年为6582只,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分布地。丹东鸭绿江口自然保护区多年来黑嘴鸥的繁殖种群稳定在200只左右,但在2005年由于苇田灌溉的影响,黑嘴鸥丧失了繁殖环境,原营巢繁殖区全部被水淹没,现已迁移到保护区内的另外一处繁殖地。河北滦河口地区在1997年以前,有50余只的黑嘴鸥种群繁殖,但近年来,由于农业开发的影响,黑嘴鸥的繁殖地已基本丧失,2005年没有发现黑嘴鸥的繁殖种群。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2003年中日合作调查时,统计到繁殖的黑嘴鸥504只,与1998年调查的1272只相比,数量下降幅度较大。江苏盐城保护区黑嘴鸥的繁殖种群数量相对比较稳定,1987年发现繁殖分布以来,其种群数量在1000只左右,2005年繁殖期调查,统计到繁殖的黑嘴鸥种群1100只左右。在韩国有繁殖的黑嘴鸥300只左右,但由于围海开发活动的影响,2004年以来,繁殖的黑嘴鸥种群数量下降,甚至迁移了繁殖地。综合上述繁殖地的情况,全球黑嘴鸥的繁殖种群数量为7400~9000只。
对于黑嘴鸥的越冬种群,由于进行的系统调查较少,特别是没有进行过全球同步调查,因此,种群数量不是非常准确,2003年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的张国钢博士进行黑嘴鸥的越冬调查时,在江苏省盐城市统计到越冬的黑嘴鸥1002只,在浙江省沿海统计到黑嘴鸥1335只,在福建省统计到越冬黑嘴鸥231只,在其他地区,如广东、广西统计到的越冬黑嘴鸥数量较少,仅十几只。在日本越冬地,2003年冬季调查到的黑嘴鸥种群数量为2556只,与1996年越冬的300只相比,越冬种群数量增加的幅度较大,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他越冬地的种群数量分布不详。目前统计到的越冬种群数量在6000只左右,从越冬数量的调查看,其越冬种群的分布呈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