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 迪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发生了多起地震,但是最牵动人心的有两次:一是唐山大地震;二是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因为印象至为深刻,因此,说来也怪,不论何时何地,只要与人谈起地震或到遇到唐山人,笔者就会自觉地忆起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那场震惊中外的地震——唐山大地震。那一年确实很不平静,新中国开国的三位伟人:周恩来、朱德和毛泽东同志先后逝世,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唐山大地震后去世,更让人眼泪挥之不去。
就在40年前,笔者还刚到11岁,正在上高小,当时正值“文革”末期,就在唐山大地震发生之后,笔者所在的湖北省红安县及有关地方,据说也要发生地震,因此村民们即按照有关部门和人士的要求,纷纷上山砍树搭建茅草棚居住,并把家里凡是有用之物如碗柜、衣箱等统统抬至室外,大家争先恐后地忙里忙外,人人几乎均是手忙脚乱。当时本来是严禁砍树的,但遇到地震,却是一个例外。记得我父亲当时亦如此,他在我们所在的红安县金沙河边的一块空地上搭了一个简易的草棚,我们一家七口人即住了进去,母亲只得在棚外支起一块较大的尼龙布为全家人做饭,每日每夜我们都在静候地震的到来,有时还难以入眠。有一天夜里风雨交加,我的父亲还数次起来察看情况,仔细探听外面的消息。几个月过去了,但地震却无一发生,而向我们传来的却是一串串唐山抗震的消息。当时尽管我还年小,但地震的惨象却不时侵入脑中,并为其抗震精神所震撼。这种精神主要表现在:一是自救精神。据后来公布的数字,唐山大地震一夜之间遇难者竟至24万多人,伤16万多人。在当时条件艰苦,交通、通信很不发达的情况下,即使是最普通的基层老百姓,在地震发生后,幸存的人们均能相互自救。二是互救精神。在上述自救的同时,在灾难面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迅速派出大批解放军等加以施救。这样,就极大地展现出了那种“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正是在这一精神的支撑下,唐山市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灾区生产生活,震后不到一周,数十万群众的衣食、饮水得到解决;震后不到一个月,灾区供水、供电、交通以及电信等生命线工程得以恢复;震后第一个冬天,灾民全部住进了简易房,震后一年多,工农业生产得到全面恢复。正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灾情最严重的北川中学的黑板写上的四个大字:“苦难兴邦”。按照这四个字的要求,笔者以为,既然我们要回望唐山大地震40周年,那么当前就应积极地从中汲取教训, 大力弘扬其抗震精神,建设好我们美丽的家园。
(一)应切实树立起抗震救灾的意识。有此意识,就会大力地减少人员的伤亡。据说,在上述汶川大地震过程中,有所学校事前举办了“逃生”演练,结果那所学校几无师生伤亡,震后人人都称赞该校校长有先见之明,并将其奉为值得称赞的典范。相比来说, 日本属多震之国,但绝大多数日本人有此意识,因此就很少有人伤亡。
(二)应按照抗震标准,强化监管,坚决地杜绝那些“豆腐渣工程”。唐山大地震为7.8级,汶川大地震为3.0级,两次大地震后,国家有关部门均调整了建筑物抗震的标准。抗震标准是生命标准,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当前我们应积极地强化相关监管措施,坚决杜绝那些“豆腐渣”工程,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三)应大力提高地震的预测能力。地震预测是一项世界级难题,但也并非不可预测。据说在唐山大地震之前,1975年我国有关部门曾成功预报了辽宁南部海城7级以上的地震,该震发生后,几无伤亡。因此,应努力追赶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提高地震的测报能力。如果我们所建的房屋均能抗8级以上地震,且能测报准确,那么我们老百姓就不必去搭建茅棚。唯有如此,我们在苦难中才可兴邦。诸君以为如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