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街村纪行

南街村纪行

时间:2022-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街村是中国大地上为数不多的坚持理想主义、坚持集体化经营的村庄。傍晚时分,我们从南街村的朝阳门穿过,前往临颍县城。这些都是质疑南街村的人反对的。在南街,我们着重考察了村民的生活状态。8年后,南街出了个收田公告。南街村只有1.78平方公里的土地,它在1991年达到产值一个亿,是河南省的第一个亿元村。南街村逐步发展到为村民提供14项福利,涉及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诸方面。

2011年,利用五一放假的机会,我鼓动两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展开了一次理想之旅,探访了已故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曾参观学习过的南街村

南街村是中国大地上为数不多的坚持理想主义、坚持集体化经营的村庄。之所以关注南街,就是因为她怀揣着共产主义理想。百闻不如一见,我们的行动是一次求证之旅。去南街不是为了散心、不是为了玩儿,只是为了心中对于理想的偏爱。

我们选乘的是火车硬座,三个人兜中本来拮据,却要把这拮据用“理想主义者清廉”的精神胜利法掩饰,这样倒也释然。4月30日开始放假,4月29日还在上班,当天下了班才奔向车站买票,早就知道不会有座位。拿着无座的车票登上了由西北开往汉口的列车,从甘肃天水一直站到了河南漯河。

南街村在河南临颍县,临颍县在许昌与漯河市中间,但属于漯河市管辖,我们为了换乘汽车方便,多坐了一站,直接奔到了漯河市。漯河市与中国的大多数地级市一样,杂乱,无秩序。从漯河发往临颍的公交车我们等了足足1个小时。这里是中原大地,公路非常平坦,望着两边绿油油的麦田,心中不禁感叹这是一个养活人的好地方。

快接近县城时,车上的人说南街村到了。我们三个人匆忙下车,一条宽广的道路已然呈现,路口有一个大大的拱门,书着“南街村”的大字。两侧是高大的绿植,道路干净整洁。这条道路叫颍松大道。沿着颍松大道前行,有一种复杂的情绪涌现:从1980年代废除人民公社至今,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人们除了在阅读教科书和历史书时才会提起公有制、集体主义,但南街一路坚持了下来。眼前与中国现代化总体进程毫无二致的南街,联系着久远的历史。身为80后,我们三个人从遥远的甘肃自发地前来参观,连接我们的是复杂的情感。南街企图实现20世纪大半个地球上的人都曾追寻的梦,而我们呢?我们循着嘈杂的铁轨声,站着火车在寻望历史残存的梦,有别人的梦,有自己的梦。

我们下榻南街宾馆,宾馆的设施明显老化了,但还算干净整洁。宾馆所在的空间很安静。在火车上站立了整整一夜的身躯早已疲惫不堪,眼见有床榻,我们顾不上进食,倒头即睡。

下午两点半,我们匆匆起身赶到了村党委办公大楼,去见提前约好的南街党委办副主任段临川。段是退休了之后依然愿意为村集体服务的老同志,我打电话给他说要来访,他很欢迎。他给我们介绍了南街大致情况,随后给我们安排了导游,导游带领我们参观了南街的文化阵地、居民楼、企业生产线。南街2010年的游客接待量50万人次,这个数字比西部地区普通4A景区游客接待量要大好几倍,说明中国人对南街村还是有很浓厚的兴趣。

南街的绿化区,植被葱郁,鸟语花香;南街的生产区,厂房整齐,生产有序;南街的住宅区,妇幼祥和,欢声不断;南街的街道上,干净整洁,车流有序。傍晚时分,我们从南街村的朝阳门穿过,前往临颍县城。这个城门曾被人称为独立王国的标志,但我们的感受是,南街的人可以随意进入县城,县城和周边村庄的人也可以随意进入南街,丝毫没有什么隔阂。唯一的差别就是南街的街道干净整洁,而县城的街道过于脏乱差。南街的干净在全中国的城市都很少见,而临颍县城的脏乱差是全国所有县城都具备的。

在南街村,很多地方都有毛主席的语录,村里的广播在早上会播出毛主席论著。在南街的广场上,还矗立着毛泽东的塑像,塑像周围立着马恩列斯的巨幅画像。这些都是质疑南街村的人反对的。在旅游园区,南街村还微缩修建了井冈山黄羊界、韶山毛泽东故居、西柏坡等毛泽东出生、革命、生活过的场景。其中最大的建筑是五卷楼,这是一幢塔形建筑,计划在各层陈列石碑,镌刻毛泽东选集的内容。但这个工程在大楼建好后,一直未能成型。原因是2004年之后,南街的效益出现了下滑,经济遇到了巨大阻力。这些做法,是表面文章形式主义,但这种做法无疑是精神图腾的象征。人如果对信仰连仪式感都没有的话,何来内心的追寻呢?

其实,南街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水平、人际关系才是对毛泽东的真正告慰,才是对共产主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真正实践。物化的外在表现容易做到,人真正的幸福感却是不容易构建的。在南街,我们着重考察了村民的生活状态。我们访问的一户人家给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居民楼下那些衣衫洁净、神情安逸的人告诉我们,这里的一切不是宣传的神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在小岗村成为典型的1980年代初,南街村也实行了包产到户。南街村早在改革开放前就实现了机械化,实现了亩产千斤粮。但一刀切搞包产到户,南街不得不分,分开后,土地被分成小块头,机械没法用,很多机械被砸掉卖了废铁,农业生产重回二牛抬扛。1982年,南街村的粮食亩产只有500多斤,降低了一倍,由于农业倒退,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减少。南街村其时仅有的企业——砖厂承包给私人后,经常拖欠承包费,导致村民意见很大,以为村班子贪污了承包费。村支书王宏斌动议,把包出去的企业收回来,集体经营,把包出去的土地回笼,集体经营。他的动议得到了大家的拥护。在包产到户就是阳关道的主流舆论下,王宏斌的动议风险极高、代价极大。

1978年冬天,小岗分田。8年后,南街出了个收田公告。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至1990年,南街的土地全部收归集体所有。机械又在南街土地上轰鸣。土地规模经营实现了机械化、水利化,粮食亩产稳定在750公斤。全村3100多人拥有土地1000亩,作务土地的人只有30多个人。从打土坯烧砖到建立面粉厂,再到成立村办集体企业——南街村集团。南街村的集体固定资产由1984年的40万元,增长到了2007年的26个亿,增长6500倍。王宏斌总结说,南街村是玩“泥蛋”起家、玩“面蛋”发家。南街村只有1.78平方公里的土地,它在1991年达到产值一个亿,是河南省的第一个亿元村。1997年左右,南街村村民全部搬上集体修建的楼房,电视、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村民只需抱着自己的铺盖卷就能入住。南街村逐步发展到为村民提供14项福利,涉及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诸方面。每年要为3400名村民和近1000名荣誉村民支付1700万元福利。

200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了《理想主义的日子——南街村》专题节目,节目中提到许昌人赵亮在南街村打工,因向往南街村嫁到了南街村,成为了南街村人。我在南街居民住宅区参观时,偶然碰到她并一眼就认了出来。

“我是奔着南街的制度而来的,尽管工资不高,但衣食无忧。有了村集体的操心,村民可以轻轻松松地生活。”她一边哄着自己一岁左右的小孩,一边告诉我。

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任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在《求实》撰文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南街村先行一步”,南街村已经提前实现了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使广大农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

2011年6月30日,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李亚楠采访南街村后深有感触地说:“南街模式不会产生贫富差别,村民的生活处处由集体安排,不像其他地方的农民,事事都要靠自己操心,所以他们在生活、思想上的压力就小很多。”

南街村关于集体经济的实践,毁誉参半。在前往南街村的公交车上,我有意和车上的当地人问及南街村。一位坐在我身后的大哥,体态肥硕,他对南街大加指责并称南街的模式不可复制。而我与身边一位老太太的交流却是完全不同,老太太是南街邻村的,她说自己的地被征光了,每年只有几百元的生活补助,不打工就会饿死,他自己非常希望生活在南街村,但是她没生长在南街村,只能说没那个命。在临颍县城的小饭馆,老板娘也是非常羡慕南街村人的生活。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是南街村总结自己的实践道路时得出的结论。南街村起家于粮食深加工,一年消化3亿斤小麦。王宏斌归结是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富了南街村。南街村一边发展物质文明,一边保障精神文明。他们提出的村治经验是“外圆内方”1。南街人用实践证明在大平原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搞集体经济共同富裕是完全可行的。

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一书认为“南街村出了个王宏斌,王宏斌又带出一个好班子,好班子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句话的意义与力量只有在村落文化内,才能得到理解。曹锦清认为王宏斌这类人物的产生,出于偶然。从这类人物身上能够找到村落文化的因素,但村落文化并不必然促成这类人物在绝大部分村落内成批成批地产生出来。曹锦清进而断定,南街村离开了王宏斌将无法保持现在。曹锦清的观点不啻引人深思。我想不仅中国的村落文化不能成批产生王宏斌式的人物,整个人类世界的文明也没有成批产生莫尔、康帕内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

2004年,安徽小岗村书记沈浩带领村班子成员和当年大包干中的4名带头人来到南街村参观学习时,在南街村档案馆留言簿上欣然留言:“学习南街村,壮大集体经济,走向共同富裕。”2

2011年5月1日,我们赶上了南街村的升旗仪式。伴着晨曦,南街民兵乐队演奏着庄严的国歌,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望着五星红旗,我似乎望见了华夏的千百万村庄,望见了村中的亿万农民,他们清贫,他们勤劳,他们无助。

晨光染红了中原大地,南街开始了新一天的日子。我们离开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陆续赶来。

————————————————————

1 . 外圆就是适应大气候、依法与市场经济接轨;内方就是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内部顺民心合民意,遵守村规民约,加强内部管理。

2 . 《小岗人来到南街村》,见《南街村报》2004年11月1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