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亲历新闻现场是一种幸福

亲历新闻现场是一种幸福

时间:2022-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主任记者,多次参加重大和突发事件的现场采访,曾当选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抗震救灾报道先进个人等,获得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直五一劳动奖章等。小男孩的头顶,是一辆推土机的翻斗,装满了土,正准备倾倒。在亲历新闻现场的过程中,还需要一样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勇气。

人民日报社 赵亚辉

赵亚辉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主任记者,多次参加重大和突发事件的现场采访,曾当选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抗震救灾报道先进个人等,获得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直五一劳动奖章等。

在我为时不算很长的记者生涯里,见证了不少重大和突发的新闻事件。有人问我,为什么你能赶上这么多大事。其实很简单,因为你用心了,因为你投入了,因为你舍得放弃了,所以你把握住了,然后你超越了自己。

我时常在思考,怎样才算做一个好的记者? 记者的职责就是报道新闻,一个好的记者,应该能用好的方式给读者讲述你看到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首先,用好的方式去讲述,不容易,意味着记者要有很好的业务水平,要善于讲故事,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长期的练习、实践和积累。

其次,要看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更不容易,意味着记者要到新闻现场去,要到一线去,去亲身感受,去亲身体会。

有没有去亲身感受和体会,对记者而言是完全不同的。只是道听途说,不管你再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永远只能停留在新闻的表面,很难写出有血有肉的作品。只有深入现场,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当中,与新闻事实面对面,与新闻对象心贴心,才能倾听到心灵的声音,才能使自己感动,才能激发热情产生灵感,才能发现最本质、最真实的东西,才不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

在深入现场和一线的过程中,记者往往会遇到困难、意外、感动、震撼、惊奇,甚至会遇到生命危险。当这一切都成为你生命中印迹的时候,记者增加的不仅仅是阅历,还有对心灵的净化和对生命的感悟,这种东西可以穿越名利,穿越金钱,穿越生死,变成新闻作品背后的灵魂,终身受用。

我经常会想起自己采访经历中第一次失声痛哭的情景,那是在伊朗巴姆地震灾区,时间是2003年12月27日。

之前一天,这座有2200年历史的丝绸之路上的古城发生了7.0级地震,死亡4万多人,我经过了30多个小时艰难行程,到达了灾难现场。整个城市成为废墟,大部分居民死伤,政府瘫痪,余震不断,水、电、通讯完全中断。在触目惊心的灾区,我看到了很多悲惨的场景,当我到达一片空地的时候,被眼前的场面惊呆了,不由自主,跪下来,泪流满面。

这里有数不清的遗体,成千上万,被白布包裹着,在眼前铺开,一直伸向远处的天际,没有尽头。

在一个摆放着几百具遗体的大坑里,只有一个10来岁的小男孩,跪在坑中间一具遗体旁,双眼通红,呆呆地凝视着。小男孩的头顶,是一辆推土机的翻斗,装满了土,正准备倾倒。时间突然这样停滞了,男孩不动,机器也不动,很久很久,整个世界仿佛定格成这样一个奇特的画面。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很多东西。任何一个人,不论你是谁,都毫无例外地要面对哈姆雷特同样的问题,没有人能够穿越生死,但是心灵可以。很多时候,当心灵穿越生死的过程中,身体也会遭受考验。2004年8月,在西藏阿里纳木那尼雪峰的冰川上,我经历了这样一场生死考验。

那是参加为期50天的中美联合喜马拉雅冰川科考,我是唯一的记者,科考的重点区域是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最高峰、海拔7694米的纳木那尼雪峰,那里有中国最厚的山谷冰川。

那是我们冲锋主冰川的日子,科学家们要从海拔5600米爬到海拔6300米的主冰川上打下冰芯,获取科学资料。之前,我们已经历经了十几天的攀登和准备,由于装备差,鞋也有问题,我的双脚后跟被严重磨烂了。副队长就给我发了两双厚厚的毡垫和一双高腰胶鞋,让我穿着它和另外几名队员一起同行,但是途中我们失散了。在主冰川上完成采访工作之后,由于体力、装备和受伤等种种原因,在返回营地的途中,我孤身一人落在了最后。

晚上9点多,我已经扔掉了干粮、水等任何能扔掉的东西,走了10个多小时,体能接近极限,这时候天逐渐黑了。我很幸运,当我最绝望的时候,从雪峰的峰顶升起了一轮明月,帮助我没有迷失大方向。我继续一步步摸索着,在海拔6000米左右的地方,每走一步都是一种煎熬。

我记不清当时在想什么,只记得不停地告诉自己,一定不能停下来,一定不能休息,就这样,我又走了5个小时,最终,在凌晨2点一步一拐地到达了营地门口。那时,所有队员都等候在那里,他们一一和我拥抱,欢迎我的归来。那一刻,我永远忘不了。

在亲历新闻现场的过程中,还需要一样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勇气。当事情出现的时候,不去躲避,能走上去,能主动地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这是一个好记者的必然选择。

在印度洋海啸中最严重的灾区印尼亚齐成群裸露腐烂的尸体前,在汶川大地震让人悲伤的现场,在珠穆朗玛峰海拔超过6000米的冰川上,在远望三号航天测量船“与世隔绝”的76天里,在超过18个月的“重走中国西北角”行走西部180多个县的路上,在云南抚仙湖的十几米深的水下,在南海西沙群岛的礁盘上,在青海可可西里无人区的腹地,在藏东南麦克马洪线附近的森林间,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罗布泊枯死的胡杨旁……我很庆幸,自己作出了让自己欣慰的选择。

记者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记者是社会的瞭望者,是时代的参与者,是历史的见证者。记者的视野眼花缭乱,记者的世界五彩缤纷,记者的生活普通平凡。

曾经有一个网友问我,“我准备改行去做记者,能给我什么建议吗?”我想起了北宋范仲淹的那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我多年以来最深刻的体会。或许每个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是无疑这是人生的指路明灯,也是给记者的箴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