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素质教育条件下少儿阅读的变革
少儿阅读中出现的两大问题可归结为来自学校与家庭两方面的期望和引导与儿童阅读兴趣和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又突出体现为现行基础教育模式的弊端。因此,要改变少儿阅读中单向、被动、偏狭、功利化的倾向,必须从根本上入手,即要改革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应试”化倾向和以升学率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走素质教育之路。素质教育的彻底实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就决定了少儿阅读变革的艰巨性。笔者认为,素质教育条件下,少儿阅读的变革可从社会教育制度、学校、家庭与文化界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科学的考试制度和教育评估体系。随着教育实践改革的不断深化,更科学的办学模式和更合理的评价方法将最终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压力与负担的减轻指日可待。儿童阅读与全面素质的培养在制度上与时间上将得到可靠的保障。
第二,确立开放的“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模式。在素质教育条件下,中小学必须从内外两个方面转变办学模式。一是走出封闭性办学的圈子,建立开放型办学模式,创设良好的素质教育大环境,理顺学校教育与社会系统的关系。二是着眼内部系统变革,实现从“以课本为本”的办学模式到“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模式的转变。两个方面的转变指向同一个目标,即以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为出发点。办学模式的顺利转变将促进少儿从被动阅读转向主动阅读,从单一阅读转向复合阅读,从片面阅读转向全面阅读。逐步形成学校指导与少儿阅读倾向之间的一致,培养目标与儿童全面发展之间的契合。
第三,家长全面发展阅读观的形成。素质教育条件下,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与家长的素质不无关系。在素质教育条件下,只要书籍内容健康,又有一定的可读性,大可放心让孩子去读。家长素质教育观与全面发展阅读观的形成,可促使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阅读引导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阅读兴趣取得一致。
第四,强化少儿导读。导读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会文化行为。最早之导读源于教育,现代导读最终发展趋势仍将回归社会教育大系统,突出发挥其教育功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为目标。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总是有限,而文献数量在不断激增。如何有选择地阅读相关文献或自己所需文献便成了一个十分现实而又棘手的问题。各种形式的目录与导读(尤其是导读书目)正为这个问题而备。尤其对中小学生来说,导读提供了一种十分便利的选择机会。导读具有选择性、推荐性和针对性。导读对文献的选择与遴选,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目的精良,特别是各领域专家学者所编的导读书目或开列的书单,可作为比较可靠的阅读指南。导读的推荐性力求引导读者多读好书。导读的针对性指明特定的读者对象或阅读范围。导读主要为读者解决读什么样的书,按什么顺序读,怎样读等问题。导读在指导读者阅读方面的功效,不仅在于指导阅读本身,它还使读者在相关方面获益匪浅。如节省读者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丰富读者知识结构,扩大读者视野;引导读者发现和培养阅读兴趣等。现代社会,导读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导读也在指导读者阅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强化少儿导读是改革少儿阅读状况,推行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必要的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