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有这些研究对加深认识植物茎流大小与蒸腾耗水量变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干旱胁迫下胡杨茎流日变化分析_新疆干旱、半干旱
一、干旱胁迫下胡杨茎流日变化分析
——以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为例
干旱胁迫环境下的植物耗水量研究是当今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自1932年德国Huber提出热量法植物茎流测量技术以来,得到了Marshall、Swanson、Edwards、Granier等不断改进和完善,并作为植物生理研究的突破被广泛应用于通过植物茎流大小测算植株耗水量。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该技术,开始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对杨树(Populussp.)、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等植物的蒸腾耗水量进行了测定,分析液流波动与主要气象因素的关系;张小由等利用热脉冲技术测定了黑河地区胡杨、柽柳树干液流,探讨了胡杨和柽柳树干液流速度日变化规律及液流与植物胸径的关系,并对胡杨和柽柳的日单株耗水量进行了量化和比较。所有这些研究对加深认识植物茎流大小与蒸腾耗水量变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参考。本实验以塔里木河流域下游胡杨为研究对象,结合地下水位变化,运用PHYTALK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对极端干旱环境下胡杨茎流进行了测定分析,旨在揭示干旱胁迫下胡杨茎流日变化规律,探讨极端干旱条件下相关环境因子对茎流变化的影响机理,为研究干旱胁迫下胡杨生理耗水状况、对下游地区生态需水量的估算、加快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