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低年级生活故事
我觉得现在,给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写生活故事,比以前要难得多了。国家的开放,城乡的改革,科学的发达,电视的普及,课外活动内容的增加,使孩子们的视野更开阔,知识更丰富。但他们毕竟是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多数识字并不那么很多,故事既要写得新奇,吸引住他们,又要写得短、写得清楚,让他们能看懂,感兴趣,这就很不容易了。
大人读低幼书刊,往往先读文字,通过文字来了解故事内容;幼儿则不然,是先看画,通过画来了解故事内容。而一年级小学生,正开始由看画向读文字过渡。也就是说,他们正在学着独立地读书。文字太多,读起来有困难;故事不新奇,他觉得不如去看电视。所以,给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写生活故事,需要下一番工夫的。孩子们思想活跃,耐久力不强,一篇好的故事,读后会使他们松一口气,获得满足感,并会反复地读。老一套的故事,不管作者是谁,他们都不要读,即使读了,也早忘个精光。一位演员说过:“老师训学生的戏,孩子看了最为反感。”是的,那种干巴巴的教育故事,是大人由俯视儿童的角度去写的,没有尊重孩子,孩子怎么会接受呢?
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年代,每一个孩子都将突出自己的性格。我们的生活故事,也该适应时代的需要,过去的那一套故事结尾,什么“脸红了”、“低下了头”、“小朋友,你说对不对”等等,似乎可以少写或不写。
时代要求我们更进一步去熟悉孩子,熟悉他们的活动,熟悉他们的内心世界,熟悉他们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熟悉他们的伙伴。城市和农村的孩子,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孩子,富裕农村和偏僻山区的孩子,干部家庭和工农家庭的孩子,聪明和弱智的孩子,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孩子,男孩子和女孩子,等等。当然,都要熟悉这些类型的孩子,恐怕不可能,也没有这个必要,但至少对我们要写的孩子应一定熟悉。否则,只看那么几眼,或听了一件事,就动手去写,则很难写得深入。只观察自己的孩子,常常从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入手,也很难写得深入。孩子们的活动范围一般很窄,而他们的内心世界却十分丰富。有人认为,孩子的生活十分呆板,上学放学,写作业,参加活动,玩,没什么好写。其实,孩子的生活并不那么呆板,他们有他们的小小冒险,有他们的悲哀、烦恼和欢喜,有他们的不平,也有他们的愤怒和惊奇。不了解这些,我们的生活故事就不易突破。近年来,低年级生活故事,大受孩子和家长、教师欢迎的似乎较少。上述原因是不是主要的,我没有研究过,但我认为至少是一个原因。
写了这么些,并非说把读者对象的范围看得那么窄。有的作品如《谁勇敢》(《中国儿童》1980年第一期),城市和农村,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孩子,男孩和女孩,都可以看,而且看得懂,看得有味。这篇三百来字的小故事,只叙述故事,没有指出谁对谁不对,孩子却能分得清。故事写得简练,而容量却是较大的。
陈伯吹和金波同志都说过,写低幼文学作品得有“大手笔”。这些要求写低幼故事的同志,在生活方面、写作方面,有更加扎实的基本功。一篇三五百字的故事,既要求字不能难,也要求句子不要长;既要求语言生动活泼,也要求故事有趣,不说教,并有点人物性格……基本功不扎实,反而会越写越长,越写越干巴。一位青年同志写了一篇低年级生活故事,有800多字,说太长了,压缩一下,他改来改去,改成了1500字。细一打听,原来他是在公共汽车上听一位乘客讲的事,他自己并不熟悉儿童;另外,他看的这类作品少,很少写东西。
现在,说低幼文学是“小儿科中的小儿科”的人少了,但误解还是颇深的。有位不写东西的同志甚至说:“低幼故事,就那么几个字,有什么呀,我也来一篇!”看来蛮有把握,实际这方面他是个“外行”。有人认为写低年级生活故事,是“写不出大的,才去写小的”。可能有的初学写作者,感到写“大的”不行,想先写点“小的”。这话看法未必对,他还没有感到“小的”也同样难写好。
生活和写作的基本功不行,我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从前我有点生活,写过几篇低年级生活故事。因为我没有“大手笔”,所以写出的东西平淡无奇,没给人留下什么印象。近几年,由于工作关系,和孩子接触少了,就一篇也写不出。翻开旧札记本,跟改革后的孩子简直对不上号。不去体验新时期的儿童生活,不去研究新的创作手法,怎么写得出来?
编辑部让我谈谈小故事的创作,我却拉拉杂杂地写了这么些题外话。我想,老一套的创作,以前在几个地方讲过,老生常谈,写出来没多大意思。
1986年5月,在烟台召开的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会议上,提出了把儿童文学划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和少年文学。这样,小学低年级文学处在了“幼儿”和“儿童”之间,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眼下,各出版社出的画书中,供幼儿看的画书多,供低年级看的画书少。众所周知,出于种种原因,写低年级生活故事的作者少了,这不能不引起注意。最近,中国作家协会号召每一位作家都要为孩子写东西。希望《中国儿童》等低年级刊物,利用各种机会,大声疾呼,请作家、作者来写点低年级读的作品。希望找找原因,采取措施,把低年级文学繁荣起来。
《中国儿童》杂志社《通讯》 一九八九年第五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