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建芬
少儿艺术教育是当下广大家长热衷和认可的一种教育方式。据调查,很多孩子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接触各种门类的艺术形式,开始练习各种技能技巧。
女儿从幼儿园小班起,自然地接触和学习舞蹈、体操、绘画、唱歌等;中班时参加了河北电视台“激情久久”开场舞表演;大班时再次参加开场舞录制,并参加了全市少儿体操比赛,获团体一等奖。她的绘画作品参加全国大赛,获一等奖和特长生证书。
进入小学,课余时间我把她送到了更权威、正规的校外艺术培训机构学习。除了中国舞、绘画、书法、写作外,她接触到了一种乐器——巴扬式手风琴。从此,我对她的“童子功”艺术教育也进入了实质性内容。
现在她读小学六年级了,她的“童子功”也到了真正的收获季节:中国舞八级考级优秀;绘画作品多次获全国金奖、省级金奖;手风琴十级考级优秀,中国霍纳杯国际手风琴邀请赛金奖,河北省小金钟音乐大赛三等奖;作文多次获全国各类比赛金奖、一等奖,并在报纸杂志发表多篇作品。年末,河北教育出版社将为她精心打造一本反映她成长心路历程的书——《记忆的颜色》,收集的是她小学阶段的精品文章、绘画、写绘作品。作为家长,回顾几年来对她的培养历程,感触多多:
第一,付出充沛的精力去陪伴,舍得占用自己的时间。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处理问题能力差,因此家长周到的陪同尤为重要。学舞蹈需要家长精心准备与舞蹈有关的服装、道具,演出比赛时需要家长做好化妆、头饰、便装的准备;在家时需要选择适当的场地,配合孩子基本功训练。学绘画、书法需要家长准备对路的书画用具,并及时搜集、整理、保存课上作品;在家设置书画角或书画室,营造墨香氛围,鼓励孩子多写写画画。培养作文能力需要引导孩子多读书积累、多体验生活、多展开联想、多动笔写作、多投稿试水、多鼓励参赛、多现场接触作家、多参加报社小记者活动,接受报社记者老师的亲自指点,这样会受益多多。手风琴课的陪同难度最大,要求最高。从一开始替孩子背琴,课上跟老师学五线谱,回家辅导孩子认五线谱,记录、知晓每一个音在键盘上的位置,这些都需要家长先弄懂、学会,然后再辅导孩子一遍遍巩固。节拍的准确性也需要家长一边仔细倾听,一边正确指导。每天练琴一小时是最低要求,孩子良好的练琴习惯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全程陪同,一段时间后才能养成自觉练琴的好习惯。对于级别高、难度大的曲子,家长得反复倾听并及时修正练琴时出现的错误和音乐处理不恰当的地方。至于参加演出和比赛,家长的工作量会更大,各种琐碎的小事都得周到、细致,需要做好全方位的后勤保障工作。
第二,投入大量的财力去培养,舍得教育投资。艺术教育需要做好长期投资的思想准备。就拿学手风琴为例,就需要付出上课费、购琴费、观摩演出费、拜见专家费、参赛费、差旅费、服装费等。即使孩子弹奏技术再好,如果家长经济上支持不够,孩子学琴都会中断,很多孩子的音乐梦想都是因为家长不愿进行艺术教育投资而中途破灭的。尤其是购琴,随着乐曲难度的增大,换功能齐全、音质上乘的琴是必需的,在全国乃至国际重大赛事中如果琴的品质不够,成绩也不会理想。要想不断提高演奏水平,还需要拜见专家,听指点,提档次,上水准,这笔费用也很可观,但专家指点后进步的速度是令人惊叹的。
第三,挖掘自身的能力去作为,舍得不断学习。爱孩子,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能力。在孩子需要专业辅导时,家长需要战胜自己的年龄和惰性,在专业上有所了解、有所接触、有所探究,从而成为孩子最忠实的倾听者和随时随地的指导者。事实证明,家长在哪个专业上自信,和孩子交流就多,指导起来就很轻松自然、得心应手。反之,对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知识,采取的可能会是逃避、淡化、不提起的态度。久而久之,家里有哪种知识氛围,在哪方面得到的反复强化次数多,孩子哪反面就会突出。因此,家长要敢于直面困难,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进行继续教育,提升自己的学习力。静下心来,放下身段,认真地关注一下孩子所学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和孩子建立起更多可以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共同享受的话题。值得强调的是,如果这样积极的作为了,家长得到的肯定不是烦恼和无奈,而是与时俱进的成就感,获得新知识的愉悦感,赢得孩子尊重、亲近和依赖的幸福感,可谓虽累亦荣!
没有懒孩子,只有懒家长。每个孩子都是一棵渴望成才的小树,关键看家长能否像园丁一样精心浇灌、合理施肥、防治病害、适当修剪、用心培育!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愿每个家长都能自信起来,行动起来,和我们的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探究,一起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