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六 拟南芥RNAi及过量表达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实验目的】
掌握获得拟南芥RNAi和过量表达转基因植株的方法。
【实验原理】
在选择合适的转基因载体后,需要将目的基因构建到载体合适的位置。如图1-11中的pBI121质粒中有三个备用的限制性酶切位点,分别是Xbal I、BamH I和Smal I;图1-12中的pUbiO载体中的限制性单酶切位点有Sal I、BamH I、Kpn I、Sac I和Smal I。
由于植物具有自我剪切目的基因的功能,所以在构建过量表达目的基因的转基因载体时,可以是目的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也可以是基因组序列。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构建基因组到转基因载体中,仅限于将目的基因转入植物中,如果是将基因在酵母或者是大肠杆菌中表达,则一定要构建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到合适的酶切位点。下面列出了构建的一般步骤,由于在这部分涉及的实验技术是基础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在本书的其他部分均已涉及,所以在这里没有列出详尽的实验步骤。
【实验方法】
根据基因的DNA序列,设计合适的引物,从植物基因组中克隆目的基因,并构建在T-载体中,进行测序验证;将验证后的基因从T-载体上酶切下来后,连接到转基因载体中;将连接有目的基因的转基因载体转入农杆菌中。这部分的实验方法见本节实验十四和实验十五。
1.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转化植株(以拟南芥为例)。
2.收获种子后进行抗性筛选,获得转基因的植株(具体方法参照实验八)。
【思考题】
1.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获得的T1代RNAi植株是否具有表现型?试分析原因。
2.RNAi或者是过量表达植株的表型分析是否一定要求是纯合体?如果不是,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要求一定是纯合体,才能够正确分析转基因植株的表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