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诸葛亮三兄弟分侍魏蜀吴结局

诸葛亮三兄弟分侍魏蜀吴结局

时间:2022-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诸葛亮的声音越说越低,终于归入一片寂静。诸葛亮去世后,家中的情况确实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诸葛亮认为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对刘备来说是屈辱,自己不该受到这样登门拜请的待遇。诗中的这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两朝老臣就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因曾隐居于卧龙冈,所以又被人称作卧龙先生。在他写的《后出师表》里,有这样两句话,叫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们认为这正是对他一生最真实的评价。

故事流传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消灭魏国,实现匡复汉室的宏伟大业,先后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军中事务,无论巨细,他都一丝不苟,亲自过问,真可说得上起早摸黑,日理万机。终于在最后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因“食少事烦”,积劳成疾而心衰力竭,病倒在五丈原前线大营。

病床上的诸葛亮一想到自己没能完成先主刘备的遗愿,不禁老泪纵横。一直以诸葛亮为靠山、自己玩乐享福的后主刘禅在成都听说丞相病重,心里十分慌乱,立刻派李福前去探望。

李福来到前线军营里,了解了诸葛亮的病情后,回去禀明实情,并告诉刘禅:“丞相病情十分严重,陛下该考虑由谁来接替丞相了。”这下刘禅更焦虑了:“我怎么知道谁能接替丞相呢?还是由你再去一次五丈原,请丞相自己推荐接班人吧!”并催促李福马上启程。

当李福再一次来到五丈原军中,诸葛亮明白了他的来意,吃力地将军国大事、故后的继承人等,向李福一一作了交代:“请你告诉皇上,将来可由蒋琬接任我。”

“那蒋琬之后呢?”李福又轻声问道。

“由费祎(yī)继任。”

“那费祎之后呢?”

强打起精神的诸葛亮再也支撑不住,又昏过去了。

当他再次醒来时,又把自己死后如何退兵的安排详细嘱托给杨仪。说完这些最令他放心不下的事之后,诸葛亮又喘不过气来了,但他挣扎着起身,要求坐上他的那把四轮推车,最后一次巡视军营。营中将士看到他无不泪涌如泉,齐齐下跪高呼:“丞相保重啊!”

回到帐中,诸葛亮声若游丝地说道:“我死后,一定要把我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务必求简,依山造坟,墓穴只要能容纳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让我穿上平时的便服,千万不要放任何陪葬品……”诸葛亮的声音越说越低,终于归入一片寂静。身边所有将领、亲兵,想到丞相为国家操劳一生,临终要求竟如此之简,不禁又感动又悲痛,涕泪不止。

诸葛亮生前曾给刘后主上过一份奏章,说明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留给儿辈作衣食之资,自有余饶。”“臣在外任,没有别的安排,随身衣食,全靠官府供给,不另外经营产业来增加收入。我死的时候,家里不会有多余的布帛,外面不会有多余的钱财,决不辜负陛下的信任。”诸葛亮去世后,家中的情况确实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蜀国君臣百姓特地修建祠庙,以纪念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名相。

经典启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前出师表》

原文注释

①闻达:显达扬名。

②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

③猥(wěi)自枉屈:这是一种客气的说法。诸葛亮认为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对刘备来说是屈辱,自己不该受到这样登门拜请的待遇。枉屈,枉驾屈就。

④顾:拜见。

⑤驱驰:指奔走效力。

⑥后值倾覆:以后遇到兵败。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

⑦崩: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⑧大事:指刘备临终前嘱托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大事。

⑨夙(sù)夜:日日夜夜。夙,清晨。

⑩五月渡泸:公元223年云南少数民族的上层统治者发动叛乱,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师南征,五月渡泸水,秋天平定了这次叛乱,下句“南方已定”即指此事。

奖率(shuài):奖励、率领。

庶竭驽(nú)钝:希望尽自己低劣的才能。庶,希望。驽钝,比喻自己低劣的才能。

攘(rǎng)除奸凶: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此指消灭曹魏政权。

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实现。

师者新说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诗中的这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两朝老臣就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因曾隐居于卧龙冈,所以又被人称作卧龙先生。他有着经天纬地之才,是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更因自身的廉洁勤勉,被后人誉为“千古良相”。

在中国的人眼里,他一直都是智慧的化身,聪明绝顶、才华横溢;知天文、晓地理、兵法算术无一不通;他神机妙算,初出茅庐就火烧新野,后又外联东吴,内修政理,为蜀汉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在白帝城受刘备托孤重任后,他又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他怜悯天下苍生疾苦,欲尽早完成统一大业,直到晚年依旧不辞艰辛六出祁山、率军北伐,以致积劳成疾,病逝于定军山五丈原……

虽然最后“三国归晋”,匡复汉室、统一中原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但是他的智慧和品格,一直为后代人们所赞扬。他就是智慧与忠诚的象征,是一位具有超人胆略和杰出军事才能、不屈不挠的英雄。

在他写的《后出师表》里,有这样两句话,叫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们认为这正是对他一生最真实的评价。

学有所思

亲爱的小读者,根据你对诸葛亮的了解,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他的哪几个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