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动健康新观念
运动与健康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没有正确的观念,不转变旧观念,健康就是空话。世界卫生组织(简称WHO)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因为很多病是可以预防、可以避免的,不至于发生死亡或早死的。运动可以防病又可以带来健康。
当物质生活改善后,人们的健康观念没有转变,缺乏科学的保健知识,自我保健的意识没有确立,这时期患病率统统都是上升型,患心脑血管病的人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和东欧就是如此。当这个国家重视了健康教育,人们的健康观念转变后,一系列促进健康的措施才能落实。如果WHO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的四大措施“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得到实行,这个国家的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就会逐渐下降。美国1946—1968年、日本1951—1970年都是上升型;美国1972年后的20年间,脑卒中死亡下降59%、冠心病死亡率下降52%,日本1971—1989年,19年间下降了44%;加拿大、澳大利亚也是下降型,西欧多数国家为稳定型。可见,观念的转变是获得健康的开始,为此建立健康的新观念是非常必要的。
适量运动是WHO提出的四大措施之一。美国一个医疗机构在对7000名中老年男性长期跟踪调查后发现,只要坚持每天进行少量的活动,人们就可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看来,健身并不在强度如何,而在于坚持。
与许多人看法不同,研究者表示,健身并不一定要很大的强度。如果你想每天锻炼45分钟,没必要一次进行完,你完全可以早上锻炼15分钟,而把余下的30分钟留到晚上。健身,其实是要加强人体的调节功能,并通过汗腺将废物排出。因此,如果跑步看起来比较枯燥,你也可以散步、快步走,或是做做园艺。别小看这些轻松的活动,它们的作用同跳健美操没什么两样。一切都在于持之以恒,研究者发现,那些每天坚持进行30分钟锻炼的人很少患上心脑血管病。有必要说明的是,尽管此次接受调查跟踪的都是50岁以上的男子,但研究者相信,健身的道理同样适用于青少年。
2500多年前,在奥林匹克运动的故乡古希腊的埃拉多斯山崖上曾镌刻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2400多年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也说过这样一句传世名言:“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
2002年4月7日是第53个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这届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运动有益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益健康”,这在医学上是有科学根据的。人需要经常进行适当的运动,从生存的角度说,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运动可以使人的心、肺、骨骼、肌肉得到强化,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其中,最主要的是运动可以使心脏的供血功能得到加强,进而会促进心脏的健康。有研究指出,那些坐办公室又不运动的人患心脏病的概率比那些经常运动的人要高数倍。
人们的生活慢慢地富裕了,所以富贵病也多起来了;职业竞争的热度增加了,职业病也越来越多了。人们对运动的价值也越来越认同,这就决定了“运动”在人们新兴的生活方式中拥有越来越大的价值。随着北京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奥运精神和运动更是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运动概念。一时间,不健身的人就已经落后于时代了,不搞运动的人也是“土人”了,运动成为这个社会最大的时尚。
带着愉快的心境去健身。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健身效果与情绪状态关系密切。有了运动的新概念、新认识,就可带着愉快的心境去健身,就能有效地激活机体的免疫力量。而带着不良情绪去健身,免疫系统不能正常发挥功能,免疫细胞的成熟和抗体的产生受到阻碍,而免疫机制受到抑制时,就容易得病。
运动医学专家告诫我们,要想取得良好的运动健身效果,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创造良好的运动心境。
(1)要有明确的健身目的:在运动前要有一种跃跃欲试的运动情绪,要有积极参加运动的自觉性。
(2)要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呼吸、如何正确掌握运动技术等方面,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3)要尽力使运动健身轻松化:可在运动前听听音乐,也可以找情投意合的亲人和朋友一起参加运动锻炼,在健身运动中相互鼓励,共同创造欢乐的气氛。
(4)要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健身运动:注意多参加一些“轻体育”,如爬山、划船、钓鱼、野游、跳舞、滑冰、步行等运动,尽量使运动与娱乐相结合。
(5)要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心理调节并不神秘,人人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境。例如,跑步前,在屋里镜前照一照,整理一下头发、衣领,看看自己的面容,让精神振奋起来,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心理调节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