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心脏的作用
缓激肽对心脏最显而易见的作用是使冠状血管舒张。这一效应是通过B2受体介导的。阻断K+通道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缓激肽和钙离子拮抗剂可以对抗这种效应,可见激肽的舒血管作用可能与它具有的K+通道开放增加的作用有关。激肽的舒血管作用依赖于血管内膜的完整,在离体的犬去内膜冠状动脉标本上,激肽的舒血管作用明显减弱。目前已经明确,冠状动脉的舒缩状态是使血管收缩和舒张的两大类神经体液因子相互对抗的结果。激肽作为冠状血管舒张因子,它对于血管内膜完整的依赖性可能也是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之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冠状血管内膜明显受损、管腔狭窄,在此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缺血是相当一部分患者中的发病机制。因为内膜损伤而使内源性缓激肽的舒血管作用减弱这一因素可以参与这一病理生理过程。
近年来有大量关于ACE抑制剂通过使局部缓激肽浓度增高而具有心脏保护作用的报道,这一作用在心肌缺血的情况下表现得比较明显。
事实上,心肌缺血时心脏局部的激肽水平就会升高。有学者报道,急性心肌缺血后采自冠状动脉窦的血液中的激肽水平明显升高。在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液中,激肽水平也明显上升。目前认为缺血部位心肌中的激肽释放酶活性增高,它作用于产生于心肌局部或来自循环血液的激肽原而在心肌中生成较多的激肽。此外,心肌缺血损伤后从毛细血管中游入心肌组织的大量中性粒细胞中的激肽释放酶可参与局部激肽的形成。至于心肌缺血过程中局部激肽的大量合成是否属于心肌本身的一种代偿机制则有待证实。
另一方面,在冠状动脉灌注液中加入缓激肽能产生心脏保护作用。这些作用包括: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收缩功能;还包括使心肌组织糖原、ATP、肌酸磷酸水平升高、冠状静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以及乳酸水平降低等心肌能量代谢状态改善的表现。这些作用均可被B2激肽受体阻断剂icatibant所阻断。吲哚美辛(消炎痛,Indometacin)也可部分阻断上述效应。目前认为激肽的心脏保护作用是通过B2受体、前列腺素合成和一氧化氮这一途径介导的。近年关于激肽的心脏保护作用许多是围绕ACE抑制剂的作用及其机制而展开的。已观察到ACE抑制剂可以产生与激肽相似的心脏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被icatibant阻断,提示ACE抑制剂可以通过提高心肌内激肽水平而产生心脏保护作用,这一作用是目前已经作为抗高血压新药应用于临床的ANGⅡAT1受体阻断剂所不具备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