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固护阳气养生的7个妙招
根据《易经》的阴阳理论,阳气是生命的动力和源泉。我们要想永葆健康,必须坚持不懈地保养与延长我们的阳气,对抗阴气的生长,从而使阳气始终处于旺盛的状态。这是《易经》这部玄妙与智慧之书告诉我们的养生真谛。
(一)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
《黄帝内经·素问》云:“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卫气”。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防病之本。
人体血液、津液在体内的运行循环,都需要阳气为之推动运行,而血液、津液需要通过阳气的气化作用,才能营养全身而产生精神活动和一切的脏腑功能活动。阳气不足,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人体湿邪过重。正常的体液是滋润人体肌肤和运行五脏六腑必不可少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人体的病态反应。少了就是火,多了就是痰湿。现代人大部分的慢性病或疑难病症都是由阳气不足引起的体内阴液失调造成的。
我们一生当中都要保护好我们的阳气。如果没有保护好,我们就会出现阳虚。因为气为阳之始,阳为气之末。这个气,如果你不保养好,也就是气虚,它就损害我们的阳,就会发生阳虚,所以阳虚最大的表现就是气虚。气虚是什么呢?气弱、脉弱、怕冷、身体发凉,有了这些症状,就证明你出现气虚、阳虚了。
阳虚会导致多种疾病。最典型的就是肾阳虚,表现为神疲乏力,面色发暗,没有精神,这叫做神疲乏力。另外,会伴有腰以下发凉。腰部是藏肾的地方,肾阳虚了,造成腰以下发凉,最典型的一个症状是小便多,尤其是夜尿多。所以,在我们这一生当中,你都要保养你的阳气。如果你出现了上述这些症状,您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不要让气虚发展到阳虚。
(二)现代生活方式大都在耗伤阳气
所谓“病是自家生”,大多数的疾病都是由于我们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先检讨一下,你有没有自己创造下面的生病条件,在耗伤阳气。
1.内外受寒 科技的发达,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前所未有的享受,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身体受寒机会。张景岳曰:“寒之为病,有寒邪犯于肌表者,有生冷伤于脾胃者。”寒为阴邪,最易损伤阳气。
(1)空调:在夏天气候炎热,人的毛孔常常都是处在开放出汗的状态。外在的寒邪最容易从表面的肌肤入侵。人们常常是在30℃多的室外环境,一步入到室内,空调大多数在20℃多,温差至少在5℃以上。所谓的空调病,其实是外感风寒了。其实,由于长期进化,人体早已经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有了一套适应四季变化的生存规律。毛孔的收敛开放,也是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现在人为调控了温度,使得身体毛孔的开合混乱了。忽冷忽热,就像气候反常的年份生病的人会增加一样。空调的普及,也使患病的人增加了。
(2)过食生冷:冰箱给我们带来了反季节的享受。雪糕、酸奶、冰镇饮料、冰镇水果、凉茶等,所有让人从内而外凉快的东西,在夏季都卖得比较多。同时,我们增加了古人没有的从内受寒的机会。冬天吃冷饮,更是雪上加霜。冷饮损伤的是我们的脾胃,脾胃功能主控着身体吸收和消化营养。就像粮草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没有粮草供应,军队哪里能抵抗外敌(病邪)。脾胃受冷,表现为脾胃虚弱,消化和食欲差,或者是胃强脾弱,食欲虽好,但不长肉,只是造粪而已,身体不能在食物中吸收到营养,甚至从大便可以看到未化的食物。
2.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同样会造成阳气受损。这也是有赖于电灯和发电机的发明。古人都是顺应太阳的出入而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此乃天人合一。现在我们不畏惧黑暗了,因为电灯使夜晚也可以像白天那样明亮,让我们每天有更多的时间加班、娱乐、寒窗苦读。此乃我们自以为是“人定胜天”。但逆天而行,只会导致阳气的衰弱。
3.房劳损阳伤肾 在地球上,恐怕最纵欲的就是人了。除了人以外,所有动物都有固定的交配繁殖季节。繁殖季节过后,就休养生息。并不是像人那般,随心所欲,随性而为,过于放纵欲望。在《黄帝内经》中早已有对此的描述:“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生,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当然,并不是要人人都禁欲,各人按照自己的身体情况调控好了。还有就是房事后,往往出汗,此时毛孔开张,身体刚刚经过劳累,最容易受风寒,要特别注意保暖。
4.滥用药物 自抗生素问世以来,人类开始了无休止的与细菌和病毒的战斗。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时,让人体的正常细胞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在中医看来,等同于阳气受损。遇到发热感冒,各种抗生素就使用的更多了,不断升级。甚者加用激素,稍有风吹草动,又再反复使用,或者长期依赖激素。往往越治越差,出现体质下降,面色青白,食欲缺乏,甚至出现肾阳虚现象,比如遗尿、遗精、腰酸背痛等一系列的问题。
上述就是现代人导致阴盛阳衰态势的重要原因。
(三)固护阳气的7个妙招
阳气对于生命而言是这么至关重要,但是阴气的到来也是不可抗拒的,对此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有什么办法可以保养真阳,对抗阴毒,延缓衰老呢?
1.晒太阳 人的阳气,和天上的阳气是息息相通的。所以,我们养阳,首先就要晒太阳,这应该说是不花钱的最简单道理了吧。这就是《易经》的最深奥的道理,转化为了我们最简单的养生方法。“万物生长靠太阳”,但我们实际上能够跟着太阳走的人太少了。首先讲睡觉,太阳醒了,我们就醒,太阳睡了,我们就睡了。只有和太阳保持了和谐,人的阳气才能够充足。可是我们现在不是这样的,住的房子里面有空调,上班的时候一部分人坐轿车,一部分人坐公共汽车。好不容易见了太阳,打一把伞把太阳给遮住。这样人被太阳照射的机会太少。晒太阳最好是晒背,如果外面不冷就背对着太阳,外面要是冷,就在家里透过玻璃晒自己的后背。什么道理呢?因为背为阳,特别是男人的背是阳中之阳。如果后背觉得凉的时候,就意味着阴气已经进来了,这种情况称“阳不居阳,鸦占雀房”。本来是阳气呆的地方,没有阳气,那么乌鸦把喜鹊的房子给占了。
晒太阳最好的季节是春天和冬天。在晒太阳的时候,我们不要戴帽子,这样我们沐浴阳光的时候,头顶的百会穴就把阳气吸进去了,这样可以养脑;我们还可以转过身,低头,让太阳从风池穴进来,通过风池可以直接进入我们的人体,阳气可以贯通我们的督脉。借助天上的阳光,来补充我们日渐减少的阳气,这是保养阳气的重要方法。
2.运动 根据中医理论,“动则升阳”。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里面有一句至理名言:“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人只要动一动,摇一摇,那么就气血流通,百病不生了。学五禽戏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却不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运动正是对动则升阳最好的诠释。现代社会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人们大多“动”的是精神,不动的是身体。上班时坐在办公室里,出门就坐车,回家又坐在沙发上看半宿电视,一天到晚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坐着的,不动则阳气不得升发,气血都淤滞了,长此以往身体怎能不病呢?而且“动摇”精神,损耗的是我们的阳气,运动身体则能升发阳气。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就一定得先让身体动起来。
中医有一句话:“阳光普照,阴霾自散。”如果你体内阳气严重的不足,阴气过盛,可以选择一些柔和舒缓的传统功法,如太极拳、养生桩、五禽戏、八段锦等。运动有一个标准,就是以心脏不剧烈跳动,身体微微出汗发热为宜,运动过度反而会伤害身体。
《易经》告诉我们一天之内有阴阳消长之说,这也可以引入我们的养生之中,合理顺应大自然阴阳的消长,为我们人体所用,可以说是事半功倍。我们怎么运用这阴阳消长理论养生呢?一天之中,当太阳在上午逐渐升高的时候,自然界的阴阳是阳长阴消的,是阳气增加多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时候就要以动养为主,多运动。为什么呢?《易经》讲“动则生阳”,特别是阳气虚的人,在这个时候养阳要比其他时间的效果可以说是倍增的。也就是说,养生如果能够顺应大自然,那么就会事半功倍。
3.调整心态 保养阳气还有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调整我们的心态。人的心态分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惊、恐,分别对应着我们的心、肝、脾、肺、肾。七情也分阴阳,因为喜是属于阳,悲是属于阴的,所以我们每天要是快乐、高兴,快快乐乐地生活,我们阳气就充足。因为喜属于阳,我们喜欢了,七情就给我们生阳;悲属于阴,我们悲伤、抑郁,它就会损伤我们的阳气。所以,我们每天要快乐的生活,心态要快乐,它就会给我们从七情里面沾染阳气。
4.灸法升阳 关于灸法升阳有一个故事: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江洋大盗。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后来犯案被抓,判了死刑。临刑前,监斩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傅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可见灸艾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力量有多强大!《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的作用,古今都作为保健的要穴。除了关元穴外,还可灸足三里穴,一年四季均可灸。
5.食物助阳 保养阳气还要求我们学会吃。怎么样吃保养阳气的食物,怎么样调整寒热呢?中医强调春天养阳,我们在春季的时候,应该吃一些偏阳性的东西,比如说青椒、韭菜、蒜苗、葱头、豆芽,最好是韭菜、鸡蛋、松子、摊饼,这些食物养阳气,是古代最推崇方法。你仔细看看,那韭菜它是割了一茬又一茬,有一种不断生发的功能,说明韭菜阳气很足。松树是在天寒地动当中还郁郁葱葱,它里面焕发着阳气。
6.药物保阳 前面提到,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以及许多清热类中药都容易使机体阳气受损。而有些药物则有保阳作用,如小剂量的甲状腺素、维生素E,还有助阳的中成药,如附桂地黄丸、附桂理中丸等。因此,有明显阳虚症状者,如特别怕冷、四肢冰凉、夜尿多等,可在有经验的中医医生指导下,服用助阳的药物。
7.冬季藏阳 冬三月应该万物闭藏,冰天雪地,此时和秋天不一样了,秋天讲的是早睡早起,冬天要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冬天的时候出去锻炼要见太阳,有太阳就出去锻炼,没有太阳就不能出去锻炼。冬三月的时候一定要祛寒就温。有的老年人,冬天把冰砸碎了去冬泳,冬泳是欧洲人的习惯,因为欧洲人几千年来吃的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所以他们的体质与我们的不一样。中国人几千年来是靠糖类,近10~20年来刚刚吃饱。因为我们是吃糖类长大的,所以,我们的机体本来就是偏虚。如果冬天不能够避寒就温,春天就容易得病。冬天不但不能着很冷的水,就连按摩都不行,冬天按摩后背,春天必然会得病,因为人的后背是藏阳的地方。如冬天做按摩、桑拿、泡温泉,还有更重要一点是性生活,冬天这些活动会扰动阳气,阳气过早过多耗损,就很容易生病。民间有一句俗语,叫“雷打冬,十个牛拦九个空”。在冬天的时候,天响起了雷声,十个牛栏中有九个牛栏的牛都得瘟疫死了,就是因为阳气过早的散发了。所以,冬天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阳气,尽量地藏。如果冬天伤了肾,春天就会得萎厥。何为萎厥呢?是浑身没有力气,腰腿酸软。所以,冬天尽量不要做按摩、桑拿、泡温泉,更重要的是要节制性生活,以免扰动阳气和阳气过多耗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