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补气血保健的大妙方

补气血保健的大妙方

时间:2022-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俗话说“补足气血,健康大吉”。血的功能有两个方面。气血两虚的病机分析:本证以气虚证与血虚证并见为诊断依据。气滞血瘀,是指由于气的运行瘀滞不畅,以致血液循行障碍,继而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亦可因闪挫外伤等因素伤及气血,而致气滞和血瘀同时形成。气血两虚,是指气虚和血虚的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因此,健脾胃是补充气血的关键和核心。

四、补气血保健的2大妙方

(一)识认气血

俗话说“补足气血,健康大吉”。中医认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它对于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多种生理功能。张景岳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营养作用。气是运行在人体内的一种精微物质。具有极强的能量活力,激发和推动机体器官的功能活动,因此也代表五脏之气和经脉之气。气的作用主要是温养机体和抵御外邪的入侵,同时参与脏腑功能的新陈代谢。气虚,即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因此,气虚则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委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

血,是红色的液态物质,故又称血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和滋润作用。血液必须在脉管中循行,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效应。血的功能有两个方面。其一,即调养脏腑形体经络和骨窍。血盛则形健:表现为面红润、皮肤光滑、毛发润泽、关节灵活。其二,血液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血盛则神清气爽、思维敏捷。血不足则精神恍惚、心悸不安。所以血虚则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模糊、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二)气血不足的表现

气血不足是指既有气虚之象,又有血虚之症的证候。多由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先有血虚无以化气所致。主要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或有自汗,心悸失眠,舌质淡嫩,脉细弱。气血两虚的病机分析:本证以气虚证与血虚证并见为诊断依据。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脉弱等是气虚的主要表现;面色萎黄或淡白,舌淡,脉细等是血虚的主要表现。心悸失眠,为血不养心所致。在辨证时,除掌握气血两虚的证候外,尚须结合脏腑辨证,察明病变与哪些脏腑有关,寻找原发病,以揭露病变本质,才能使治疗更有针对性。

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与血之间具有阴阳相随、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一旦气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临床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失和和不荣经脉等几方面的症状。

气滞血瘀,是指由于气的运行瘀滞不畅,以致血液循行障碍,继而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多由于情志内伤,抑郁不遂,气机阻滞而成血瘀。亦可因闪挫外伤等因素伤及气血,而致气滞和血瘀同时形成。

气不摄血,主要指气虚不足,固摄血液的功能减退,而致血不循经,逸出于脉外,从而导致各种失血的病理状态。多与久病伤脾,脾气虚损,中气不足有关。临床常见便血、尿血、妇女崩漏等症,还见于皮下出血或紫斑等。

气血两虚,是指气虚和血虚的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多因久病耗伤,或先有失血,气随血衰;或先因气虚,血无以生化而日渐亏少,从而形成气血两虚病证。临床常见面色淡白或萎黄、少气懒言、疲乏无力、形体瘦怯、心悸失眠、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等气血不足症状。

气血不荣经脉,主要指因为气血两虚,以致气血之间相互为用的功能失于和调,影响了经脉、筋肉和肌肤的濡养。常见肢体麻木不仁,或运动失灵,或皮肤瘙痒,或肌肤干燥,甚则肌肤甲错等症。

(三)气血不足的原因

1.脾胃虚弱 气血不足主要与脾胃、肾有密切关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通过脾胃的运化,化生水谷精微转化为气与血。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精生髓、精血再生。脾胃功能不好,吸收和化生不足,久则出现气血不足。现如今,减肥成为一种时尚,节食的女孩儿越来越多,每顿饭她们只吃一点儿蔬菜,很少吃肉,虽然像林黛玉一样拂风若柳、飘飘欲仙,保持了好身材,却成了病美人,这就是人为地造成了气血不足,另外,过多吃冷饮也是引起脾肾虚弱的原因。再则,饮食无度,使脾胃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久之必定造成脾肾虚弱。

2.思虑劳神太过 大病、久病消耗精气;强力劳作耗伤气血;思虑劳心太过,既伤脾又暗耗阴血,均可导致气血不足。

3.慢性失血 慢性失血常见有溃疡病、痔疮出血、女性月经量过多或其他慢性失血证皆可造成血虚证。

气血不足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开始并没有非常明显的症状。气血不足者,身体易感到疲劳,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很难集中精神,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耐力变差,在平常的生活中稍有不慎就会感冒,抵抗力明显下降。除了容易生病外,情绪也不稳定,容易烦躁。

(四)补充气血的2大法宝

补充气血一是食补,二是药补。这两大法宝都必须抓住一个核心——健脾胃。一些人患有慢性病,症状很多,从头到脚,好像就没有舒服的地方,病虽不是很危重,但总是迁延不愈,时好时坏,令人烦恼不堪。其实这样的人当务之急是要培补气血,气血充足了才有抵御病症的资本。而如何补气血才是最快捷最有效的呢?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要想气血充沛,必须要先把脾胃调养好才行。临床上见到有些人吃一点东西就饱胀不适,难以消化;还有人吃下东西却不能很好地吸收,或腹泻或便秘或不生精微而生痰涎,或不长气血而长赘肉。诸般问题,皆因脾不健运造成。所以,补益脾胃是改善气血不足体质的关键和前提。有些人因体弱多病而滥用补药,但补药多味厚而难于消化,结果是气血没有补上,却成了脾胃的沉重负担,最后补药停滞不消而成为毒素,即所谓“虚不受补”,便有脾胃虚而难于消化之意。还有人心肝火旺,常年需服用寒凉之药以清热解毒。岂知寒凉之药最伤脾胃,这就像常年把自家的庄稼地当作战场一样,最后就算不被敌人打败,也会因无粮草而饿死。所以,我们一定要给自己一些储备——气血的储备。只要粮草充足,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怕的。怕只怕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再制造新鲜的气血了。很多病人只因脾胃虚弱而不能纳食,无法吸收营养而丧失了最后反戈一击的机会。因此,健脾胃是补充气血的关键和核心。

1.食补 在日常应适当多吃些富含“造血原料”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铜等)以及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营养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血、乌骨鸡、鱼、虾、蛋类、豆制品、黑木耳、黑芝麻、大枣、红豆、红糖、花生、桂圆等。这些食物可经常交替食用。在各种食补的食疗方中,补充气血效果最好、起效最快的是“三红八宝粥”。下面详细介绍“三红八宝粥”的功效和有关注意事项。

三红八宝粥包括大枣、红豆、红糖、淮山药、薏苡仁、芡实、桂圆、莲子8种食物。如果说这世界上还能找到不计利益、甘愿付出、并全力帮忙的朋友,那么三红八宝粥则当之无愧。它就像那种不急不躁、从容有力、可以托付一生的朋友,会在我们百般无奈,急需要帮助的时候,给我们以最无声最持久最平和的帮助。它们在《神农本草经中》中都被尊为上品。对于衰弱高龄的老人,先天不足的幼儿,还有那些身染重病的患者,都特别适合服三红八宝粥。有人说,光喝粥能管用吗?能快速增长气血吗?看一看三红八宝粥中的“精兵强将”就知道了。

(1)淮山药:淮山药品种较多,以河南怀庆府的品质最好。所以通常淮山药也叫怀山药。淮山药其性甘平,气阴两补,补气而不壅滞上火,补阴而不助湿滋腻,为培补中气最平和之品,历来就被众医家广为赞誉。《本草纲目》云:“淮山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景岳全书》云:“淮山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清末最有名的大医家张锡纯对此药更是推崇备至,在其医学专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屡用大剂量生淮山药一味,治疗了许多诸如大喘欲绝,滑泻无度等危急重症。其言:“山药之性,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是以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特性甚和平,宜多服常服耳。”药用通常干燥切片。药店有炒淮山药和生淮山药两种。建议用干燥后的生淮山药较好。当然,如吃新鲜淮山药,效果更好。

(2)薏苡仁:薏苡仁主要功效在于健脾去湿,健脾可以补肺,祛湿可以化痰。所以本品亦可用于治疗肺热肺痈肺痿之症。与淮山药同用,更是相得益彰,互补缺失。淮山药、薏苡仁皆清补脾肺之药,然单用淮山药,久则失于黏腻,单用薏苡仁,久则失于淡渗,惟等分并用乃久服无弊。近代医家曾有报道,用两药各50克,每日熬粥,对肝硬化腹水有明显疗效。平日常服三红八宝粥,岂不是明智之举,况且此粥美味可口,长吃不厌。薏苡仁性微凉,如果脾胃过于虚寒,四肢怕冷较重的人,还是不太适合。李时珍说孕妇忌服,可能也是怕利水太过,虽然在现实应用中并未见对孕妇有什么危险,且常有相助之益,但为安全起见,还是不服为宜。

(3)芡实:芡实有其与淮山药、薏苡仁不同的绝妙之处。如果您是“脱症”和“漏症”,那芡实就是一只有力的大手,把您托住。不至让您的气血白白的流失。有人长期腹泻,下利清谷;有人遗精滑脱,其势难禁;有人夜尿频多,无法安睡;这时,您就会发现芡实的神奇了。清代医家陈士择说得最好:“芡实止腰膝疼痛,令耳目聪明,久食延龄益寿,视之若平常,用之大有利益。芡实不但止精,而亦能生精也,去脾胃中之湿痰,即生肾中之真水。”所以说芡实是健脾补肾的绝佳首选。若能与淮山药同舟共济,那补益的效果就更佳了。

淮山药、薏苡仁、芡实是同气相求的“兄弟”,都有健脾益胃之神效。但用时也各有侧重,淮山药可补五脏,脾、肺、肾兼顾,益气养阴,又兼具涩敛之功。薏苡仁,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补中有清,以去湿浊见长。芡实,健脾补肾,止泻止遗,最具收敛固脱之能。

大枣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红豆能促进心脏血管的活化,利尿。有怕冷、低血压、容易疲倦等现象的人,常吃红豆可改善这些不适的现象。另外,红豆还有健胃生津、祛湿益气的作用,是良好的药用和健康食品。红豆更是女性健康的好朋友,丰富的铁质能让人气色红润。多摄取红豆,还有补血、促进血液循环、强化体力、增强抵抗力的效果。红糖具有益气养血,健脾暖胃,祛风散寒,活血化瘀之效,特别适于孕产妇、儿童及贫血者食用。桂圆甘温,能开胃健脾、安神补血,还能振奋心阳、温补心气。莲子具有很高的食疗和药用价值,为滋补元气之珍品。从药用的角度来看,莲子具有镇静安神、补中益气、养心益肾、健脾养胃、润脏清腑、聪耳明目、涩肠止泻的功效。可用于体质虚弱或病后产后之脾胃虚弱、大便溏泻、心悸怔忡、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气短乏力、食欲不振,以及妇女血虚腰酸、白带增多、男子肾气虚之遗精、早泄、性功能减退诸症。

2.药补 气血不足在药补方面,既要用补气药,又用补血药。因为气血相依相生,“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指的就是血能帮助气的生成,气能带动血液的循环。只有气血这两大循环系统调和通畅,血虚才能有效改善。而气血的生成,一是靠营养物质的摄入;二是靠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改善血虚,预防贫血,不但要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还要健脾助运,提高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促进气血生化。因此,气血双向调理是远离血虚,赢得健康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补血药可选用当归、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等。临床实践证明,气血不足者服用中成药人参养荣丸(当归、党参、白芍、白术、茯苓、熟地黄、炙甘草、黄芪、肉桂、五味子远志、陈皮、生姜、大枣)、归脾丸(白术、茯苓、黄芪、桂圆、酸枣仁、党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等,具有气血双补,又健脾胃的全面功效,而且使用方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