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饭量适中,肠胃才不闹罢工

饭量适中,肠胃才不闹罢工

时间:2022-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舒服的结论来自于胃胀、胃痛、反酸,说白一点,就是胃在闹“罢工”。人到中年,尤其要注重对胃的养护,因为胃病是威胁中年人健康的一大疾病。所以,中年人养胃非常关键,而饮食有所节制,对于保护肠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其实,这是对胃的莫大忽视,应该及时到医院做胃镜检查,以明确病情,早日治疗。胃下垂的程度不一,其症状也不一样。综上所言,肠胃需要人们好好关爱,否则就要闹“罢工”,向你示威。

第二节 饭量适中,肠胃才不闹罢工

如今相当一部分人的饮食观念,仍然停留在追求口福快感上,有的一日三餐狂吃海吃,兴高采烈地流连于城市的餐桌边,有的零食不离口,还有的热衷于夜宵。若遇到同学会、节假日更是要大快朵颐。毫无节制的饮食,虽然一时享了口福,但是却给肠胃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使肠胃等消化系统长期处于高压下,对肠胃的机能损害非常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来就有关于进食定量能养胃的说法。孔子曾说“节食安胃”,他认为饮食过量会使脾胃不得安宁,加重肠胃负担,大量的食物停滞在肠胃中,不能及时消化吸收,将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曾提到“饮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量则成痰。”大量的食物积聚在肠胃,就会导致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甚至还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胃下垂、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甚至诱发胃癌。到这时,肠胃零散的几次小罢工,就要汇聚成一次声势浩荡的总罢工了,给你一个下马威,你悔之也晚矣。而且,一旦脾胃受阻,将导致痰浊内生,脉络阻滞,血流不畅,还会引起冠脉血流量不足,导致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

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是有规律的,正如人类,从古至今不也要遵循大自然的节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吗?人体的消化系统要一张一弛,定时休养,才会维持正常的工作。如果长期饮食过饱,上顿的食物还没来得及消化,下顿的食物又填满了胃部,这样消化系统就得不到正常的休养。而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每2~3天就要修复一次,如果餐餐饱食,胃黏膜就不能很好地修复。那么肠胃这个有点小脾气的家伙,到底会发动哪些罢工呢?

中年人饮食有节,胃才不会闹“罢工”

“我的胃很不舒服,”这句话成了很多中年人的口头禅。不舒服的结论来自于胃胀、胃痛、反酸,说白一点,就是胃在闹“罢工”。这还是小规模的闹“罢工”,你还能对付得了,一旦形成了声势浩荡的大“罢工”,你可就扛不住了,谁让你平常没有善待胃呢?

俗话说:“三十以前胃养人,四十以后人养胃”。人到中年,尤其要注重对胃的养护,因为胃病是威胁中年人健康的一大疾病。医学专家调查发现,在20~40岁的人中,胃黏膜正常的仅为47%,随着年龄越大,比例越高。还有人对胃镜检查的资料做过统计,发现40岁以上的中年人,胃炎的胃镜检查率高达85.2%。所以,中年人养胃非常关键,而饮食有所节制,对于保护肠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护胃始于吃,进食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这些理论,中年人都知道,但就是不执行,有的还喜欢以大量的美食来犒赏疲惫的自己。殊不知,饮食过饱,会使胃窦部高度扩张,增加了胃液素的分泌,降低了幽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使本应顺利通过十二指肠内的食物又反流回胃里,破坏了胃黏膜的屏障机能,导致胃溃疡。尤其是晚上入睡前若吃太多,会刺激胃酸分泌过多,极易患上胃溃疡。还有,中年人虽然责任重事情多,但切不可饥一顿饱一顿,因为饥饿时胃里没有食物来中和多余的胃酸,而突然饱食后又会造成急性胃扩张,会损伤胃的自我保护机制,使食物在胃部滞留时间较长,两个极端,同样会对胃部造成损伤。

有些中年人,当胃出现反应时,恨不得长一双飞毛腿,立马跑到医院,但难受劲儿一过,又将它抛之脑后了。其实,这是对胃的莫大忽视,应该及时到医院做胃镜检查,以明确病情,早日治疗。如果你的胃还在正常工作,则更需防患于“胃”然,趁早养成有规律的定量进食的好习惯,养出一个好“胃”来!

肥胖者嘴谗易诱发胃食管反流病

由于饮食不合理、缺少运动等多种原因,现在成年人中,肥胖者日益增多。身边的真实事例,告诉着人们肥胖的危害性,易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紊乱的疾病且不说,还极易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这个名词听上去与牛反刍有些类似,牛喜欢把吞到胃里的草重新送回嘴里咀嚼,这是牛的一种特殊消化功能。而人若出现胃食管反流病,则非但不是帮助消化,反而会严重损害胃部功能。

所谓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等反流进入食管,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反流和烧心,即胸骨后区有烧灼感。肥胖者因为超重,会增大腹内压力,比常人更易诱发胃食管反流病,肥胖者发生反流症状或食管糜烂的概率是正常体重指数者的2.5倍。医学研究发现,体重越大,烧心或反酸的发生频率就越高。

暴饮暴食、肥胖、胃食管反流症是逐层递进关系,一旦得了胃食管反流症,若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食管糜烂、食管狭窄、胃出血等,甚至会诱发食管癌。所以,肥胖者应正本清源,改掉餐餐饱食的坏习惯,适当地给胃部留有空间,减轻胃部的压力,保护胃部健康。

体形消瘦易得胃下垂

有些人为了追求苗条,追求骨感美,视脂肪为“大敌”,过度节食,最后,人瘦得像一根竹竿,既不美,也使体内腹壁松弛,腹肌薄弱,悬吊、固定胃位置的肌肉和韧带也跟着松弛无力,腹压随之下降,于是胃的生理位置就会下降,学名称为“胃下垂”。

其实,适量的脂肪是维持生命、促进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除了提供能量,在维持细胞膜稳定和人脑的复杂、精巧功能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此外,一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要依赖脂肪,脂肪还能使皮肤光滑、有弹性,所以爱美的女人,可要警惕了,千万别减肥减成了胃下垂。

胃下垂喜欢光顾瘦弱的人,胃下垂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像减肥造成的胃下垂就是后天的。胃下垂的程度不一,其症状也不一样。较重的症状特征是进食后胃有饱胀感、压迫感或有腹部牵拉感及腰痛;有些人在行动时腰、腿有紧束和疲劳感,腹部会有裂开似的剧痛。以上症状在进食后、站立或活动时加剧,平卧时多可缓解或减轻。

得了胃下垂,可不那么容易治疗。有位先生人届中年,身材瘦小。近年来他与自身所患的胃下垂进行着不懈搏斗,为了赶走这个可恶的“家伙”,他可真是做足了功课,什么中医、锻炼、敷脐,各路招数都试过,且常吃易消化而富营养的食物,终于取得了胜利,他阴沉多年的脸也变得开朗明亮起来。

治疗的过程如此艰苦卓绝,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奉劝那些以节食法减肥的朋友,肥胖虽不好,但也不能矫枉过正,小心得了胃下垂!况且,体形过于消瘦,不光胃会找你的麻烦,就像推多米诺骨牌一样,后面还有许多的疾病要包围你。

综上所言,肠胃需要人们好好关爱,否则就要闹“罢工”,向你示威。那么怎样才算好好关爱呢?一句话,就是投其所好。肠胃喜欢什么,你就给它什么;肠胃怕什么,你就不要做什么。肠胃喜欢定时、定量、有规律的进食,喜欢细嚼慢咽,喜欢按摩,因为肚子上有人体最重要的9条经络,按摩时等于把9条经络全照顾到了,这可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健康良方。而肠胃最怕“寒冷”。只要你掌握好了肠胃的“三个喜欢一个怕”,它自然就会乖乖地为你服务了。

多知道一点

胃下垂的中医食疗法

目前,对胃下垂患者的治疗尚无特异方法,但无论中西医,都十分看重饮食上的调理,下面介绍几种中医食疗法:

1.羊骨粥:取羊脊骨1具,捣碎,与清水2500毫升小火煎煮约60分钟,去骨,入粳米200克,煨粥,可酌加葱白煮熟取食。每晨空腹服。适用于体虚、胃下垂、食欲不振者。

2.肉馅馄饨:取嫩肥羊肉和黄母鸡肉各200克,斩为泥,加入生姜末15克,盐、黄酒各适量搅匀为馅,取面粉适量按常法包为馄饨。每晨空腹服。内热盛者禁用。

3.兔肉炖山药:取兔肉100克,洗净,切块,入碗内,酌加盐、黄酒、姜末,再加入山药粉30克,入屉后隔水炖熟即成。适用于胃下垂内热盛者。

4.核桃炖蚕肾:取核桃仁100~150克和略炒过的蚕肾50克,共置碗内,入屉,隔水炖熟服。健胃收敛有良效。

5.人参炖猪蹄:取猪后蹄1只,刮洗干净,与人参15克,葱、姜各适量,清水1000毫升共置砂锅中,中火煨至烂熟后,调味服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