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二分饥,提高你的免疫力
如今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饥饿这个词似乎离人们已经很遥远了,但也许你不知道,现在正流行一种“饥饿疗法”,通过适度饥饿的方法来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防病健身的效果。
要说清其中的道理,我们且从生命的运转说起吧。生命就是依靠新陈代谢维持自身存在的开放系统,新陈代谢旺盛则生命力顽强,新陈代谢持续则寿命长久。既然生命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势必会受到外来有害微生物的干扰,体内的废物也要及时清除,才能维持生命,抵御各种疾病。
人体之所以能抵御疾病,靠的就是免疫力。免疫力强的人,新陈代谢强,疾病会绕着它走,即使与疾病迎面而战,免疫力强的人也会轻松战胜它。免疫力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后者是指抗体等后天产生的物质,负责杀死进入体内的有害微生物。前者是指吞噬细胞,它负责吃掉体内死亡的细胞,可以说是人体最重要的“清道夫”。人体内每天死亡的细胞成千上万,一个成人每天产生的死亡细胞,加起来大概有一个核桃大小,若得不到清除,留在体内,那么人就只能等死。而吞噬细胞的作用就是消灭这些死亡细胞,吃了这些死亡细胞后,它就会分解成化合物分子,然后解体,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吞噬细胞也会有惰性,像猫一样,有时看见了老鼠懒得去抓。人体的血液里总是富含多种养分,懒惰的吞噬细胞有时会顺着血液到处游逛,看到“老鼠”视而不见。通过显微摄影发现,当人体有饥饿感的时候,吞噬细胞就会如恶狼扑食一样疯狂地吞吃死亡细胞。因此,为了让细胞能正常新陈代谢,人们在保证充足营养的同时,务必让自己存有二分饿,使得吞噬细胞没有偷懒机会,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近年来各方面科学研究也表明,饥饿能使人免疫力更强。日本大阪医科大学大桥兵治郎教授曾做过一次饥饿试验,发现被试者前6天白血球没有增加,第7天至第10天,白血球数量激增,第10天后更是急速增多,有的甚至超过平时的两倍。由于白血球的增加吞噬了病原菌,形成了抗体,于是免疫力得以增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沃尔福德教授通过对人体的实验,也证实了适度饥饿对人体健康有益。从1997—1999年,沃尔福德教授和他的7位同事在亚利桑那大沙漠里生存了两年,由于食物短缺,他们必须减少食量,长期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结果他们发现:4名男子的体重平均下降了18%,4名女子的体重平均下降了10%,8位科学家的血压平均下降了20%,血糖下降了30%,胆固醇下降了将近40%。由此可以看出,适度的饥饿使人体的各项指标变得更好,更有利于人体抵御疾病。
还有另一位美国大学教授阿鲁恩·鲁伊声称:如果人类采取“少吃”的饮食模式,将使寿命增加20%~30%。长期处于微饿状态者,比终日饱食者的寿命要长20%以上。因为轻微的饥饿能激发体内的潜能,减缓细胞死亡,使新陈代谢保持在最佳状态,可以有效减少各种老年慢性病的发生。
中国古代养生术,也是极力推崇适度饥饿感。如三国时期的养生学家嵇康在著作中就曾提出“穰年多病,饥年少疾”的观点。明代御医龚延贤在《寿世保元》中说:“食宜半饱无兼味,可寿也。”半饱也就是适度的饥饿,可令人延年益寿。明代太医刘纯认为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要迅速提升病人的胃气,就要让病人产生饥饿感,如果一个病人没有饥饿感,那么他的寿命将不长矣。从刘纯开始,刘家后人都采用“饥饿养生法”,没有一个是得大病而死的,刘纯本人享年109岁,而后人也多在百岁左右。
如今,著名的健康专家洪昭光教授也告诫人们,每天要做到四个“八”,即吃八成饱,睡八小时,行八千步,喝八杯水,才能保持身体健康。他所提倡的“吃八成饱”,换个方向看,也就是“饥饿疗法”,使人体始终保持微饥的状态。
轻微的饥饿,并非盲目的节食,而是在保证营养均衡全面的前提下,少吃一口,留有二分饥。说句笑话,画画和书法还讲究要留白呢。另外,还需遵循一些饮食规则:早餐不要吃太饱,五成饱即可。中餐要吃好,但只能吃八成饱。晚饭前最好喝半碗汤,这样可以减少进食量。如此,才能增强人的免疫力,拥有一个健康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