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最现实”的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是目前指导中国居民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较为权威的资料,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尽善尽美的。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类似的膳食指南一样,它也有一定局限性,这是由制订膳食指南的基本原理决定的。
制订膳食指南时,不但要考虑营养原则,更要考虑公众的饮食习惯和消费能力。也就是说,膳食指南从来就不是“最佳”营养指南,而是“最现实”的营养指南。一般要在公众饮食习惯和消费能力的基础上,兼顾营养学理论研究成果。所以不难理解,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膳食指南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每过一段时间就要修订一次。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例,第1版正式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1989年制订的,第2版是1997年修订的,现在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可以算作第3版。
膳食指南的每一次修订,不仅仅是因为营养学理论的发展,更考虑到了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的改变,以及随之出现的关键饮食问题的变化。帮助居民及时调整膳食结构,避免偏差,才是修订并发布膳食指南的主要目的。
同时,中国营养学会在制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时,不但要考虑城市居民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水平,还要考虑广大农村居民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水平,因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是涵盖城乡、面向全体国民的。然而,中国幅员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比较大,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及食品消费能力差别明显。
例如,关于饮奶的建议,就是膳食指南“与时俱进”的一个例证。1997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是:经常喝牛奶或其制品,推荐每天100毫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则建议“每天饮奶或其制品,推荐每天300毫升”。因为,1997年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属于“温饱型”,奶类的平均消费量很低,明知100毫升的建议满足不了身体对钙的需要,但结合当时中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只能作出这样的推荐量。到了2007年,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奶类平均消费量明显增长,所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每天饮奶推荐量也增至300毫升。
在这种特殊的国情下,很多食品的“平均消费量”似乎缺乏说服力,要制订一个广泛适用的膳食指南是比较困难的。于是,制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时,必须采取折中适用的原则。此外,对大众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评估,也直接决定了膳食指南的篇幅、深度、细致程度和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亦难免有一些局限性。我们指出膳食指南的局限性,并不是为了否定它,恰好相反,我们会反复强调它的权威性和重要性。但是,在我们宣传推广该膳食指南时,还必须考虑受众的生活实际——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是高收入阶层,还是低收入阶层?是较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膳食指南既然主要是根据居民实际生活水平和饮食习惯制订出来的,那就不要忘记把它放到受众的生活实际中去应用。
正是出于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权威性的尊重,和对其局限性的清醒认识,我们编写了本书。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确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建议的基础上,我们对一些重要的问题和方面进行了补充和细化,以使它更符合大部分城市居民的生活实际,加强对城市居民膳食的指导。同时,我们还探讨了一些衍生出来的饮食营养问题,希望能够给关注营养和饮食的人们一个明确的说法。一句话,我们要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基础上做得更好(见本书第2~18章)!
最后,在写作本书时,我们还参考了由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美国农业部联合发布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2005》(http://www.health.gov/diefaryguide/ines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